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3604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玄宗,单项选择题,C,首页,末页,2.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 ) A.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B.设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 C.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单项选择题,A,3.在历史上某个时期,黄河流域曾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尔食朕百姓五谷,如食朕之肺腑”。在宰相姚崇的辅佐下,蝗灾没有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

2、了。上述事件发生于( ) A.唐太宗时期 B.唐玄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宋太祖时期,单项选择题,B,4.唐朝政局可用右图表示,图中的“?”处应为(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单项选择题,C,5.下图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依次是( ) A.安史之乱 贞观之治 B.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C.澶渊之盟 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 澶渊之盟,单项选择题,B,6.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以安史之乱为写作背景的诗句是 (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

3、裳 D.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单项选择题,C,7.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单项选择题,D,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单项选择题,D,9.“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陶瓷器来借代的,那么唐朝创制的闻名世

4、界的陶瓷器珍品是( ) A.青瓷 B.白瓷 C.彩瓷 D.三彩陶器,单项选择题,D,10.苏轼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称赞的这位书法家是( ) A.颜真卿 B.欧阳询 C.柳公权 D.王羲之,单项选择题,A,11.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的盛世危机,单项选择题,C,12.在央视著名栏目开心辞典某次活动中,节目主持人王小丫作了下图中的提示,她所说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 A.李白 B.杜

5、甫 C.白居易 D.杜牧,单项选择题,B,13.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你觉得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B.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C.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单项选择题,A,1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单项选择题,B,15.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往往以付出一定的代价议和,最终

6、被少数民族所灭,然而,历史学家陈寅恪对宋代文化给予极高赞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拓创新的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确属中国文化之瑰宝。由此观之,宋代 ( ) A.文武兼备 B.重文轻武 C.重武轻文 D.以武驭文,单项选择题,B,16.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单项选择题,A,17.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

7、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单项选择题,D,18.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了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 ) A.秦桧抵抗金军 B.岳飞抗金 C.秦桧陷害岳飞 D.靖康之变,单项选择题,C,19.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

8、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单项选择题,A,20.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宋代的棉花和茶叶成为重要经济作物 D.宋代手工业进步,单项选择题,B,21.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

9、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行省 D.宣政院,单项选择题,A,2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历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 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单项选择题,D,23.据有关资料统计,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处应当填写(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单项选择题,B,24.“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10、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单项选择题,D,2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单项选择题,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 2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局面】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

11、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综合题,首页,末页,(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1分)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列举两点,2分),综合题,唐玄宗;(1分)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任意一点得1分,2分),【技术创新】 材料二 见下图,综合题,(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2分),综合题,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2分),【和同一家】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

12、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综合题,(3)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1分)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2分),综合题,文成公主;(1分)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分),【对外友好】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综合题,(4)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1分)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1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最主要的

13、时代特征。(2分),综合题,玄奘;(1分)大唐西域记。(1分),繁荣与开放(意思相近即可)。(2分),27.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右图,综合题,(1)材料一中“科场”涉及我国古代哪一制度?(1分)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综合题,科举制(科举取士制度);(1分) 标志:隋炀帝(或者隋朝)设进士科。(2分),材料二 “方镇(地方势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夺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太祖曰:“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摘编自宋史,综合题,(2)依据材料二,宋初出现了

14、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综合题,问题:地方势力强大,君弱臣强(或武将专权,宰相权力过大)。(2分) 措施: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统兵但无发兵之权,定期换防;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换文臣担任州县长官,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共5个层面,每一层面1分,答对任意3个层面赋3分),材料三 中央集权示意图,综合题,(3)阅读图一、二、三,指出所体现制度分别属于哪个朝代?(3分) (4)综合以上材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2分),综合题,图一:隋或唐;(1分)图二:元;(1分) 图三:明。(1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首页,末页,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