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m+tools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935987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qm+tools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tqm+tools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tqm+tools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tqm+tools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tqm+tools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qm+tool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qm+tools(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品质管理 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根据韦氏大字典的解释,品质是优良的程度;一种独特的属性。簡言之,就是一产品在功用、可靠性及保养等各方面均过到优良程度及其它顾客需求的属性。為了产出一优良的产品,就须在产品工发過程中植入全面品质管理概念。 全面,表示企业內每一件事物的全盘性。包含每种制程,每个批次,每种资源,每次产出,以及人、時、地。 它是基于企业中所有成员的参与,以改善製程,产品, 服务及本身的文化。 ,全面品质管理(TQM),TQM的定义,全面品质管理的运作是藉由制程持续性改善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品質,是改善企业內部的全部品质,而非谨单个产品本身。

2、企业內部的改善,举凡对零组件的设计改良或是制度的流程改善,將可改善企業及其最終產品的全面品質。经由品质改善可提升生产力。因為較佳的生产过程可減少重制品,错误及浪費。 透過流程控制技巧來防止缺失。避免做事后補救。,TQM的品质观点,品质是与众人攸关之事,每個人都有其顾客。整体生产流程上,每人负责自身处理的产品或品质改善,对紧接其下一個生产过程的员工(顾客)负起品质改善之责。 品质是从开始至最后都須注意的問題,不是单指最后检验的后见之明。 执行全面品质管理,员工的学习成果将视為绩效評估的一部份。 強调交互职能及团队工作。一個交互职能的团队,将各部门职能不同的部份加以结合。,执行TQM的原则,执行T

3、QM的原则,全面品质管理是长期性、持续性的改善,非一夜就能够执行,且需要衡量工具加以比较改善前与改善后的不同。 了解未开始改善前的目前流程。我们必须了解目前的流程,才能知道能有多大的改善空間。為了要比較前后的改善程度,就要有一套衡量工具。 有效使用统计方法及品质控制工具。使用统计品质控制及流程控制技巧,辨识發生超出控制限度的偏差原因,並採取行动消除此例外原因。常被使用的品質控制工具,例如:Q 7工具和M 7工具等,藉這些工具收集有用資料並力求改善。,对于已发生的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常采用的是QC7工具(Q7)。 特性要因图(Causes & Effects Chart) 柏拉图(Par

4、eto Diagram) 查检表(Check List) 层別法(Stratification) 散佈图(Scattered Diagram) 直方图(Histogram) 统计图(Statistical Chart) 对于未发生的问题,激发创意和寻求解决方案,常采用新QC7工具(N7)。 关联图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图系统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亲和图从杂乱的语言资料中汲取资讯; 矩阵图多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变数关系; PDPC法预測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障礙和结果; 箭条图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矩阵资料解析法多变数转化少变数資料分析;,Q7和M7工具,品管七大手法及用途,表1:品管七大手法及

5、用途,品质七项工具图例,散布图,柏拉图,直方图,图表,检查表,要因图(鱼骨图),管制图,管理七项工具图例,关联图,亲和图,树状图,流程决策计划图,箭线图,矩阵资料分析图,矩阵图,特性要因图(一),定义 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形就称为特性要因图,又叫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品质七项工具,用途说明 整理问题。 追查真正的原因。 寻找对策。,特性要因图(二),品质七项工具,特性要因图(三),制作步骤 1. 决定问题或品质的特性 特性的选择不能使用看起来很抽象或含混不清的主题。 2. 决定大要

6、因 须是简单的完整句,且具有某些程度或是方向性。 3. 决定中小要因。 4. 决定影响问题点的主要原因。 5. 填上制作目的、日期及制作者等资料。,品质七项工具,应注意事項 1. 脑力激荡。 2. 以事实为依据。 3. 无因果关系者,予以剔除,不予分类。 4. 多加利用过去收集的资料。 5. 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结果提出对策,依5W2H原则执行。 6. 依据特性别,分別制作不同的特性要因图。 7. 大要因通常代表是一个具体方向。 中要因通常代表的是一个概念、想法。 小要因通常代表的是具体事件。 8. 至少要有4根大骨、3根中骨及2根小骨,且这些要因都不能重复。,品质七项工具,特性要因图(四

7、),量具偏差,某產品質量問題,噪聲,灰塵,環境,情緒不穩定,培訓不足,人,過程無控 制方法,作業指導 書不完善,方法,量具標准,量具不穩,(小原因),机器,(大原因),年久失修,(中原因),成分變化,厚度變差,材料,举例,特性要因图(五),品质七项工具,柏拉图(一),定义 又称重点管理图,根据所收集的数据,以不同区分标准加以整理、分类,计算出各分类項目所占的比例而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品质七项工具,用途说明 掌握问题点。 掌握重要要因。 确认改善效果。,柏拉图(二),制作步骤 决定不良的分类項目。 决定数据收集期间,并且按照分类項目收集数据。 记入图表纸。 计算累计比率。 5

8、. 标记代表意义。 6. 记上累计值,并用线连接。 7. 机入柏拉图的主题及相关资料。,品质七项工具,举例,柏拉图(三),品质七项工具,柏拉图(四),改善效果之确认,品质七项工具,柏拉图(四续),效果确认的柏拉图制作要决 必须两个柏拉图并排,分为改善前与改善后。 收集数据的期间和对象必须一致。 季节性的变化应列入考虑。 对於改善项目以外的要因也要加以注意。,品质七项工具,数据及查检表数据(一),定义 所谓数据,就是根据测量所得到的数值和资料等事实。 数据事实。,品质七项工具,收集重点 收集正确的数据。 避免主观的判断。 要把握事实真相。 取样方法。 测定方法与设备。,数据及查检表数据(二),整

9、理时应注意事項 做原因分析或采取对策时,须有数据做为依据。 清楚使用目的。 改善前与改善后所具备条件要一致。 收集完后须马上使用(时效性)。 记录时要力求正确及清晰。,品质七项工具,数据及查检表数据(三),数据的种类 1. 定量数据 计量值:如长度、时间、重量等连续性数据。 计数值:如缺点数、不良品数、人数等非连续性数据。 2. 定性数据 如衣服的美感等以优先顺序、等级为依据的数据。,品质七项工具,数据及查检表查检表(一),定义 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了解的方式做成图形或表格。表中记有查检的必要项目,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就可做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用途说明 日常管理。 收集

10、数据。 改善管理。,品质七项工具,数据及查检表查检表(二),类别 记录用查检表:又称改善用查检表,常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目的记录。 点检用查检表:又称备忘点检表,常用于机械设备与活动作业的确认。,品质七项工具,制作步骤 决定所要收集的数据及希望把握的项目。 决定查检表的格式。 决定记录形式。 决定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及查检表查检表(三),品质七项工具,数据及查检表查检表(四),范例:记录用查检表,品质七项工具,数据及查检表查检表(五),使用要决 查检收集完成的数据应马上使用。 数据是否集中在某些项目或某些时段?是否因时间的经过而产生变化?周期性变化的特殊情形也要特别注意。 如有异常,应马上追

11、究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迅速判断,即刻行动。 5. 是否随着改善而有变化? 6. 适当保留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记录,以便日后比较。 7. 可利用柏拉图加以整理,以便更进一步掌握问题的重心。,品质七项工具,注意事項 表中不可有其他項目栏。 查检表应有层别项目。,层别法(一),定义 对观察到的现象或所收集到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 是容易观察,有效掌握事实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用途说明 发现问题,界定问题。 发掘问题的要因。 验证要因产生的影响。,品质七项工具,层别法(二),品质七项工具,层别的对象和项目 有关人的层別。 机械设备的层別。 作业方法、条件的层別

12、。 时间的层別。 原材料零件別。 6. 测量检查的层別。 7. 环境天候的层別。 8. 制品的层別。,层别法(三),品质七项工具,使用步骤 确定目的。 掌握影响问题的因素及范围。 决定层别项目、收集使用表单。 层别观察事实并记录、分类与绘制应有的图表。 寻求差异点,找寻真因所在。 得出结论。,注意重点 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 QC手法的运用应该特別注意层别法的使用。 管理工作上也应该活用层别法。,层别法(四),范例:,品质七项工具,散布图(一),定义 把互相有关联的对应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出分布形态,根据分布的形态來判断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用

13、途说明 检定两变数间的相关性。 从特性要求寻找最适要因。 从要因预估特性水準。,品质七项工具,散布图(二),目的 知道两组数据(或原因与結果)之间是否有相关及相关程度。 依据各种可能影响原因层别绘制散布图,可找出最适的要因。 检视是否为不相关。,品质七项工具,散布图(三),品质七项工具,制作步骤 收集相对应数据,至少30组以上,并且整理写到数据表上。 找出数据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画出纵轴与横轴刻度,计算组距。 将各组对数据标示在座标上。 记录必要事项。,散布图(四),品质七项工具,范例:身高与体重散布图,散布图(五),品质七项工具,判读,(8)負相關(中度),(7)負相關(強),(9)負相

14、關(弱),X,X,X,Y,Y,Y,直方图(一),品质七项工具,定义 将所收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橫轴上适当地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并将各区间內測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加起来,用柱形画出的图形。,直方图(二),品质七项工具,使用目的 测知制程能力。 测知数据的真伪。 测知分配型态。 计算产品不良率。 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 6. 藉以制定规格界限。 7. 规格与标准值比較。 8. 设计管制界限是否可用于制程管制。 9. 求分配的平均值与标准差。,直方图(三),品质七项工具,制作步骤 收集数据并且记录在紙上。 找出全体数据中之最大值(L)与最小值(S) 定全距(R)最大值(L)最小值(S

15、) 4. 决定组数 史特吉斯公式组数:K13.32log n n数据个数 组数决定参考表(经验法则),直方图(三续),品质七项工具,5. 定組距(H)RK全距組數 6. 求各組上、下組界 第一組下組界最小值最小測定值2 第一組上組界下組界組距 (以此類推) 7. 決定組的中心點。 (上組界下組界)2組的中心點 8. 製作次數分配表。 9. 製作直方图。 10. 填上主題、規格、平均值、數據來源、日期等資料。,直方图(四),品质七项工具,次数分配表,例:西瓜重量直方图,直方图(五),品质七项工具,注意事項 可根據图案分佈形狀來觀察製品工程是否正常。 產品規格分佈图案可與目標、標準規格作比較,有多

16、大的差異。 是否必要再進一步層別化。,形态、形成原因与对策,直方图(六),品质七项工具,形态、形成原因与对策,直方图(六续),品质七项工具,形态、形成原因与对策,直方图(六续),品质七项工具,直方图(七),品质七项工具,製程能力還可以,但產品品質稍有變動即會產生不良品,有提高製程能力的必要。,規格 下限,規格 上限,製程能力足夠,產品品質分散寬度完全在規格界限內。,規格 上限,規格 下限,直方图(七续),品质七项工具,製程能力不足,因為中心值偏右,如能將中心值調整至規格中心處,則剛好可以符合規格。,規格 下限,規格 上限,製程的分散寬度過大,此時須改善製程或檢討規格,而已生產的產品須全選別。,規格 上限,規格 下限,统计图(一),品质七项工具,定义 统计图就是将繁杂的数据用最简单的图形表达,让使用易者易于接受、理解。 统计图能有效率地传送情报, 易于发现问题重点。,用途说明 掌握数据全体形态、趋势,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