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中图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35653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中图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连州市九陂镇中心学校 陶章申,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点,距今时间:4000多年前 出土地点:甘肃齐家文化遗址,铜镜,四羊方尊,距今时间:3000多年前 出土地点:湖南宁乡,司母戊鼎,距今时间:3000多年前 出土地点:河南安阳,青铜器的广泛用途,饮食、祭祀、军事,国礼器,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高超制作工艺1,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高超制作工艺2,准确的铜锡铅比例,规模宏大,工艺复杂,组织严密,分工细致,青铜器制作的最高工艺,高超制作工艺3,司母戊鼎,出土中最重:832.84千克,长方形

2、,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司母戊鼎,镇国之宝,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点,(材料研读)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公元1899年,有个叫王懿荣的清朝官员看见一味叫“龙骨”的中药,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发现上面居然刻有符号,认为这是古文字。于是就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学者经过研究,认定这些符号就是商朝的文字。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于是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

3、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象形,最原始的,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象形,甲骨文中40%都是象形字,指事,用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把两个或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义符、形旁),组成新字,形声,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中80%都是形声字,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练习,1.甲骨文出现的意义是( ) A标志着国家的诞生 B 我国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C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 D 主要刻画在青铜器上,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下列造字方法中,最为进步,在现代汉字中大量使用的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3. 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重达832.84千克。,4. 图中反映的文字最早出自_(朝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