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北方的民族交融课件3中图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35603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北方的民族交融课件3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北方的民族交融课件3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北方的民族交融课件3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北方的民族交融课件3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北方的民族交融课件3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北方的民族交融课件3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北方的民族交融课件3中图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知道北魏建立和统一北方的时间,2、了解北魏迁都的目的,3、能够说出孝文帝改革采取的措施,4、了解北朝朝代更替的情况,自主学习,1、谁在哪一年建立了北魏?北魏又是在哪一年统一 北方?,3、孝文帝改革的原因(目的)是什么?,2、孝文帝是谁?改革的时间是?,4、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5、这些措施有何作用?,6、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了几个王朝?历史上把它们统称为什么朝?南北朝指的是哪两个朝的合称?,1、谁在哪一年建立了北魏?北魏又是在哪一年统一 北方?,拓跋珪在4世纪后期(386年),439年,2、孝文帝是谁?改革的时间是?,拓跋宏是在494年改革,3、孝文帝改革的原因(目的)

2、是什么?,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4、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同汉族贵族通婚 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治理国家,5、这些措施有何作用?,鲜卑族和汉族迅速融为一体,民族融合达到前所 未有的高度,6、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了几个王朝?历史上把它们统称为什么朝?南北朝指的是哪两个朝的合称?,方凳,圆凳,烧饼,蒸馍,烤肉,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什么叫做民族融合?,敕 勒 川,阴 山 下,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天 苍 苍 野

3、茫 茫,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敕勒歌,386年,鲜卑拓跋珪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鲜卑族拓跋珪: (317409年),即魏 道武帝。北魏的建立者,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前秦瓦解后北方的分裂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 (467499年在位)是 我国历史上对促进民族 大融合贡献最突出的一 个少数民族皇帝,孝文帝的祖母冯太 后,是我国历史上 很有作为的一位皇 太后。她出生于十 六国的北燕,是皇 族、汉人。,孝文

4、帝迁都,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孝文帝 迁都洛阳,原因,影响,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用汉语,身着汉服(左)和胡服(右)的陶俑,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穿汉服,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将鲜卑族的姓氏 改为汉族姓氏,改

5、汉姓,材料三: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通汉婚,俸禄制:孝文帝规定官史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 官史贪污,均田制: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把土地分给农民 耕种。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开始 向政府领种土地,到了不能劳动或者身死 时,再把土地还给政府。,材料四:,采用汉族的官制和法律治理国家,用汉制,用汉制,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鲜卑族和汉族迅速融为一体,民族融合 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说明:中华民族是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互通有无,

6、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其他民族的特征。,探究活动,寻找我们身边所带有的 民族融合的特征,涮羊肉,烤肉,葱,胡椒,大蒜,胡床,方凳,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依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北方出现民 族融合趋势,北魏孝文 帝改革,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婚、 用汉制,民族 融合 达到 前所 未有 的高 度,课堂小结,B,D,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2、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课堂练习,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 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A,4、北魏孝文帝实施的各项措施中,最能够促进 民族融合的是( ) A、迁都洛阳 B、采用汉族的管制和律令 C、开凿龙门石窟,发展佛教 D、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人通婚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