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35533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教育学习是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措施。“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以来,保卫部从自身着手对本部门所有员工开展集中安全教育培训第16课 三国鼎立课 题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 型 新课授课时间 11月教案号17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于少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区别文艺与史实,将文艺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事实对比,提高分辨历史真实性与文艺创作中的虚构、夸张等艺术性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

2、的主要标准是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预设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对比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生成(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三)探究新课:(四)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投影:歌谣。进行复习第三单元文帝景帝赋税轻,文景治之政清明

3、,武帝分削诸侯国,罢黜百家尊儒术,兴办太学学五经,政经军学大一统。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2曹操势力的发展壮大3官渡之战二、赤壁之战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2赤壁之战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的形成2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于少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区别文艺与史实,将文艺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事实对比,提高分辨历史真实性与文艺创作中的虚构、夸张等艺术性的能力。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他们是

4、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过渡讲解、置疑)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统一国家建立,第四单元我们开始学习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终于引发农民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从此,统一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陷入分裂。许多军事集团混战的结果怎样?出现了哪些分立的政权?在这期间,历史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今天先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板书课题)(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鼎立”?“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就是

5、三个国家三分天下,并使这种局面相对稳定。) 我们先来看看曹操是怎样通过官渡之战统一北方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地图进行讲解: 随着黄巾起义的失败,各地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最后经过一番兼并战争,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下面几个重要的军事集团:袁绍占有冀、青、并三州(含河北中部、山东东北部、山西),曹操占据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刘璋占有益州(今四川),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地区),还有立足未稳的刘备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 出示曹操彩色画像或指引学生看课本131页的插图。介绍曹操: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杰出的政治家,在完成统一北方的事业中,他主要采取

6、了那些方面的措施?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过渡:经过推行屯田,曹操的势力得到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在北方仅次于袁绍的军事集团。曹操有了皇帝为他发号令,又有大批文臣武将的辅佐,还有充分的军粮,于是准备同北方最强大的袁绍决一死战。 展示官渡之战图,指图讲述官渡之战前,袁绍的地盘和实力都超过曹操。公元200年袁绍率兵10万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曹操。曹操仅2万兵力迎击袁绍。袁绍的大军到达黄河北岸的黎阳,从这里派大将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津。曹操自知兵力远远不及袁绍,决定采用“声东击

7、西”的策略,亲自率军到白马津西边的延津,佯装要从这里渡河北击的假象。袁绍中计,将大军西调,准备堵击曹军。曹操立即派兵急救白马,由于颜良没有防备,结果被曹军打得大败,颜良本人也被杀死。袁绍没有冷静分析形势,依仗兵多粮足,下令全军渡过黄河直扑延津。曹军一边撤退,一边故意把辎重财物等丢弃在路上,让袁军四处抢夺,乘其大乱时曹军反击,第二次又打败袁军。 白马、延津两战,曹操只是取得了两次局部的胜利,袁绍的力量仍然大于曹操。曹操决定诱敌深入,主动退到官渡一线,双方在官渡相持达半年之久。曹操自知兵少粮缺,不能拖延,正感为难时,袁绍谋士许攸前来投奔,密告袁绍在乌巢屯粮情况,建议立即偷袭。曹操连夜亲率精兵500

8、0,假装袁军,直插敌人后方的乌巢,焚毁全部军粮。官渡前线的袁军闻讯大乱,曹操全军进击,乘胜歼灭袁军7万人,袁绍只带着800多骑兵逃过黄河,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忧愤而死。 思考回答:1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结果怎样?起了什么作用?2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3你怎样评价曹操其人?过渡讲解: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南北。他在一个名叫赤壁的地方败给南方两个军事集团的联军,史称赤壁之战。出示三顾茅庐的图片补充关于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指图讲述:208年,曹操亲率20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统一全国。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先取荆州。在曹军到达

9、前刘表已病死,次子刘琮继位后便投降了曹操,刘备由樊城败退到樊口。曹操占据江陵,收编了荆州水军,并从江陵顺江而下。刘备派诸葛亮东下柴桑会见孙权,要求联合抗曹。诸葛亮最终说服了拥兵观望的孙权,决定派周瑜带领3万人马沿江西进,联合刘备顺赤壁一带同曹军决战。 曹操的兵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他的兵士多为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而且曹操被表面的强大所麻痹,他的这些弱点被周瑜利用。那时正是初冬季节,一天夜里,江面刮起东南风,周瑜派大将黄盖前去诈降,带领10艘装满干柴浇透油脂的船,外面用布将柴盖好,乘着风势直扑曹营。渐近时,那10艘大船突然着火,迅猛冲进曹军水寨,顿时风狂火烈,曹军战船一片火海,大火又迅速延烧上岸

10、,岸上曹营也被烈火片片吞噬。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烧死、溺死的无以数计,曹操只带领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思考回答:1赤壁之战发生于哪一年?结果怎样?起了什么作用?296页“动脑筋”:画中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面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397页“动脑筋”:曹操败于赤壁之战是“天意”吗?那天刮东风有利于周瑜实施火攻,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过渡讲解: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和刘备的力量则壮大起来,逐渐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教师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述:赤壁之战后,曹操已无力再南下,他死后,子曹丕于220年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建都洛阳,定国号为魏,

11、东汉至此结束。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领了长江以南的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进占四川,221年,他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或蜀汉。孙权则继续领有江东地区,使其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于222年在建业称王,定国号为吴。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注意:魏国在北方,蜀国在西南,吴国在东南,如同鼎的三足。这一局面的形成,使我国以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走上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这就为以后全国范围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三国建立前后,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注意恢复和发展各自的经济力量。 思考回答: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国号都城建立

12、者建立年代魏洛阳曹丕220年蜀(汉)成都刘备221年吴建业孙权222年2230年,吴国发生了一件与今天台湾有关的事件是什么?3根据99页“自由阅读卡”回答:我国古代丝织品最高水平的代表是什么?三国时期,哪一个政权的这种产品行销各地?498页“活动与探究1找一找”:右图哪些地方有错?错处如何改?598页“活动与探究2比一比”:(1)填表国号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2)根据上表的统计,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699页“活动与探究3看图分析”:(1)从画像上看,谁的年龄大?实际上谁的年龄大?(2)

13、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为什么会不一样?总结: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势力混战的结果。官渡之战使曹操大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这种局面直到280年西晋统一全国才结束。在三国鼎立的时期里,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全国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各族人民都迫切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比较显著,物力和财力都比南方充足,所以后来全国的统一便由代魏而立的西晋来完成。学生回忆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学生归纳学生总结官渡之战的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