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35517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教育学习是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措施。“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以来,保卫部从自身着手对本部门所有员工开展集中安全教育培训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60分)1(本题3分)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A. 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 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 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 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2(本题3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修建水利工程 南北水旱技术结合 犁耕和粪肥的推广 小麦的大面积种植A. B. C. D. 3(本题3分)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 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 都曾统一过北方C.

2、 都定都洛阳D. 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4(本题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江南经济的开发佛教的盛行 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B. C. D. 5(本题3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江南经济的开发佛教的盛行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B. C. D. 6(本题3分)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 袁绍、曹操、刘备B. 孙权、曹操、刘备C. 袁绍、孙权、刘备D. 袁绍、曹操、孙权7(本题3分)南北朝时期,佛教传人我国,在下列哪个领域得到了直接反映建筑 书法 石窟 哲学A. B. C.

3、D. 8(本题3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 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 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 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 B. C. D. 9(本题3分)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短期统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被农民起义推翻A. B. C. D. 10(本题3分)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结局都是以少胜多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A. B. C. D.

4、11(本题3分)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都不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 兰亭序B. 女史箴图C. 洛神赋图D. 水经注12(本题3分)在“你讲我猜”教学环节中,小张这样描述:“这本书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250多条河流的走向,以及河流沿途的山川和城镇的地理沿革、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小张还没说完,背对黑板的小李就说出了正确答案A. 九章算术B. 齐民要术C. 水经注D. 水经13(本题3分)“中华”一词出现于()A. 先秦时期B. 民国时期C. 隋唐时期D. 魏晋南北朝时期14(本题3分)三国政权结束的先后顺序是A. 魏蜀吴B. 吴蜀

5、魏C. 蜀吴魏D. 蜀魏吴15(本题3分)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 西晋灭蜀B. 西晋灭魏C. 西晋灭吴D. 少数民族内迁16(本题3分)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A. 晋武帝封王B. “八王之乱”C. “五胡”内迁D. 匈奴起兵攻晋17(本题3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司马炎建立的西晋C. 汉武帝的大一统D. 匈奴人灭掉西晋18(本题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A. 昭君出塞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商鞅变法D.

6、牧野之战19(本题3分)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 蜀 东晋 金B. 东汉 南宋 隋C. 蜀 东晋 隋D. 蜀 西夏 元20(本题3分)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 )A. 促进了我国民族的大融合B. 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C. 促进迁入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者D. 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提高二、综合题(40分)21(本题12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2)南北朝

7、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3)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4)穿越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一位皇帝改革的前后状况,试举两例说明他进行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有哪些。步骤三: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5)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22(本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所示: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是个分裂与动荡的时期,然而,透过历史的表象,又可发现这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与融合频繁发生的时期。而且其交融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殊为可观。(1)图一位于什么地方?(2)

8、图二的作者是谁?他还有什么传世之作?(3)文化交流与融合“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除材料一的内容外,还有哪些成就可以证明这一点?(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艺术、科技和社会现实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23(本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摘自宋书译文(1)宋书中描写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何不同?(2)

9、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江南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在治安防范工作中保卫部要求治安员按照“全覆盖、零容忍”的工作原则,明确责任、清晰目标,坚持对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地毯式”巡查参考答案1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2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小麦属于北方农作物,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的

10、小麦栽培技术与南方的水稻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而不是大面积推广小麦的种植。故不正确,排除含有的选项。仔细审查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3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北方军阀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逐渐统一北方;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280,西晋灭吴,实现了全国统一;西晋灭亡后,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曾统一过北方故此题选B4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有利于科学文化发展的因素;同文化有关,但当时的统治者对佛教的理念进行宣传主要是为了对人民大众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强化统治,故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当时

11、的统治者对科学文化不可能高度重视,应排除与有关的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5C【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发展原因的掌握情况。此题可采用排除法直接得出答案,对科学文化的发展不会起到促进作用,故排除含的选项,选此题C。6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208年左右”和“军事集团”,分析可知208年是发生赤壁之战的一年,在此之前,官渡之战已结束,曹操打败了袁绍,出现“袁绍”的选项应排除。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7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劈山削崖、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形成了将中国古代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的石窟艺术。因此只有项符合题意,因

12、此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8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魏统治者信仰佛教,他们是推崇佛教的,故表述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仔细审查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9D【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04年,内迁的匈奴人利用西晋内乱之机,首先打起反晋的旗号,并最终 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因此项不能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排除含有的ABC三项。D选项正确。10A【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后的几年中,曹操彻底清除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 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因此项不是“共同之处”,排除含有的BCD三项。A

13、选项正确。11A【解析】根据题干“天下第一行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所以答案选A。12C【解析】根据题干“这本书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250多条河流的走向,以及河流沿途的山川和城镇的地理沿革、物产、矿藏、风土人情”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C符合题意;A.项九章算术是数学著作;B项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D项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A

14、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1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主要指曹魏统治下的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华字古同花字,美丽而有光彩,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原人们,自认为是冕服章采的文明地区,自称中华,以后逐渐扩大为全中国的别名。所以答案选D。14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蜀国在263年为魏所灭,魏文帝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266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晋朝, 280年,西晋军队灭到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所以答案选D。15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16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爆发混战,被称为“八王之乱”,前后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所以答案选B。1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