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35455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教育学习是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措施。“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以来,保卫部从自身着手对本部门所有员工开展集中安全教育培训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课 题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课 型 新课授课时间11月教案号15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西域的概念。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了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情况。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通过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过程与方法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以及收集中原王朝通西域互相输出的物品、技术、艺术等史实,以此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获取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通西域史

2、实的学习培养克服困难、坚定信念、勇于进取的精神。通过对丝绸之路内容的学习,认识经济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班超经营西域教学难点丝绸之路。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预设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对比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生成(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三)组织学生自学:(四)检测(五)探究新课:(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 张骞出使西域1 汉初的西域2 张骞出使西域3 西域督护府的建立二、 丝绸之路三、 班超经营西域1班超出使西域2、

3、甘英到达波斯四、 汉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知道西域的概念。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了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情况。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通过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通过对张骞通西域史实的学习培养克服困难、坚定信念、勇于进取的精神。通过对丝绸之路内容的学习,认识经济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头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出示汉初疆域汉强大时的疆域让学生比较两副图在领土范围上的不同。为什么到汉朝中期西汉疆域扩大了,而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方。这就是今天要了解的内容。教师出示幻灯片:介绍西域: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

4、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 提问(1) 匈奴是如何统治西域各国的?举例说明。(2) 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3) 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4) 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匈奴贵族在征服西域的过程中,对待当地人民十分残暴。(举例说明:住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人被匈奴贵族赶到伊犁河流域。不久,匈奴又俘虏了大月氏国王,取下头颅做成饮酒的器具。)匈奴贵族的暴行,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憎恨。西汉初年

5、经济尚未恢复,国力不足,白登之围后被迫对匈采取和亲政策,以避免匈奴的骚扰。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宁。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胁。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他了解到月氏人对匈奴统治者无比痛恨的情况就决定派人联络大月氏,并和它结盟东西突击匈奴。可是派谁去呢?汉武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决定下诏书招募。在这种情况下,张骞应聘。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看书中张骞出使西域图老师讲解 张骞率领100多人踏上征途,不幸在中途被匈奴所俘,被拘禁了10余年。虽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从未丢弃汉朝的

6、节。后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找到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在归途中又被匈奴抓住,扣押一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张骞这次出行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张骞是不是白去了?老师归纳: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汉武帝。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访问诸国,

7、西域各族政权派人跟随汉使到汉朝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终于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多媒体展示汉与西域的物质往来图讲述: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提问:(1) 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2) 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讲述: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

8、、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区域建立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教师形象的讲述班

9、超的故事。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后,安息人由于担心中国与大秦直接通商道路开辟后会影响他们传统的商业利益,所以故意向甘英夸大海道的险恶,甘英因而没有再往前走。但是,他熟悉了沿途的地理和风土人情,为后来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公元166年,大秦安墩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交往的开始,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提问:在张骞和班超两个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教师简单讲述:早在3000年前,中朝人民就有密切往来,东汉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各国同我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加强,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物产也传到中国。从

10、很早的时候起,中日两国人民就驾小舟飘洋过海,互相往来。两汉时,日本的100多个小国有30多个和汉朝有往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一枚汉倭奴国王 金印。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也在这时传到日本,日本还发现了两汉时期的铜镜。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感受到他俩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一方面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使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大大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我国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对东方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布置给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学生比较学生了解西域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

11、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组织学生汇报,学生分析评判、更正学生介绍张骞应聘前的简单情况。观察张骞出使西域图学生活动: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学生回答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学生评价:第一: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第二: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学生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讨论 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顽强斗志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学生初步学会了搜集历史故事以及收集物品、技术、艺术等史实,培养了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获取知

12、识的方法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张骞通西域史实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坚定信念、勇于进取的精神。通过对丝绸之路内容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经济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学习到: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顽强斗志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板书设计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 开通了到西域的道路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19年 意义 加强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奠定了中央对西域的管理和开发的基础 作用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教学反思 采用了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动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历史情境,思考并表达各自的见解。讲解本课的重点“张骞出使西域”时,教师通过展示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当时的历史情境,通过对张骞的全面了解,指导学生对张骞进行评价。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在治安防范工作中保卫部要求治安员按照“全覆盖、零容忍”的工作原则,明确责任、清晰目标,坚持对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地毯式”巡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