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改革变法专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35234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 改革变法专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历史 改革变法专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历史 改革变法专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历史 改革变法专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历史 改革变法专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 改革变法专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 改革变法专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复习,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商鞅其人,法家思想,【商鞅变法】,1、背景:,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 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 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2、商鞅变法

2、的目的: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3、商鞅变法的时间、支持者: 356年 秦孝公,4、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5、意义:,一是使秦国行政高效和国富兵强,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从而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国力基础; 二是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各国也通过变法废除旧制度,新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6、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除了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还有两大主观因素。 一是秦国地处西陲,国家落后,因而改革决心最大,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 二是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措施得力。,【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 为了便于学习和

3、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和控制。 2、措施: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措施: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3、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易错误区,【误区警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汉化”,即让鲜卑族逐步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但其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控制,以巩固北魏的统治。由此可见,这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北魏的统治,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手段而已。,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 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孝文帝不墨守成规

4、,进行了一系列学习汉族文化的社会改革,体现了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靠拢、与先进民族同化的规律。孝文帝改革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民族交融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带入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群体的发展趋势,最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孝文帝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交融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

5、”,结果商鞅 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比较】,(1)相同点: 都处在分裂割据、社会动荡的时代; 都面临着增强国力,击败外敌的任务; 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都有国君或皇帝的大力支持。 都增强了国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比较】,(2)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

6、实意义?,商鞅变法,虽然商鞅以死告终,但他的变法不能不说是成功的。他在当时使秦国更加强大,也促进了当时社会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当今是一个法制社会,而商鞅就是一个开法制社会先河得人。他的一些理论思想对当今建设法治社会也起到了深远影响。商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汉化政策,如说汉化,写汉字,穿汉服,改姓氏,提倡鲜卑与汉通婚,甚至迁都,使鲜卑族这样一个游牧民族丧失与生俱来的战斗力和野性,加速了鲜卑族的灭亡。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他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北游牧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现在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专项训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 材料一 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说明,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 支持。原因: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变化: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材料二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

8、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2)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据材料概括改革的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一次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归纳一点即可),(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穿汉服,说汉话,迁都洛阳。 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杜会的发展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

9、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 考之前代,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为哪一制度的奠定了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制度,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伟大的改革。请结合材料回答: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依据材料一,商

10、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学派的观点相同?依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法家;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过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少数民族政权能够统治长久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忽必烈在政治、经济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上述三则材料所涉及的改革共同的性质是什么?它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促进了民族融合

11、(汉胡融合) (3)行(用)汉法;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农政策(需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作答,每点一分) (4)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孝文帝的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主要有:第一,规定官吏俸禄,禁止贪污;第二,将国家掌握的荒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第三,迁都(洛阳)和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与汉族联姻,学汉礼等。

12、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商鞅为实现民“殷盛”所采取的措施。,(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根据材料二,简要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或者结果。 (3)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2)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对先进文化的态度;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时机、国情、体制、政策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内容: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废除井田制 奖励军功 确立县制 鼓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1)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请从上述材料中选出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写序号) (2)结

13、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项变法措施,分析其对秦国发展的作用。,(1)。 (2)答案示例:确立县制,加强了国君的权力。(赋分标准: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二 北魏帝王出御图。 (3)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穿的衣服宽而长,请你判断它见证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措施?依据所学,请再列举其他两项措施。 (4)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项改革所反映的时代主题。,(3)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列出任意两项即可) (4) 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确立新制。(任意一条即可) 孝文帝改革

14、民族大交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适应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交融创造了条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一场改革?这些改革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各民族社会生产、生活的进步;加速了民族间的互相认同与交融,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二,(2)除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外,当时商鞅还采取哪些发展农业的措施?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准许买卖,重农抑商。历史影响: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