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2826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执教:鱼塘镇中学 沈美华 教材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二章中的第二章。孟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称为“亚圣”。所以学习此文时,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课程标准语)本文是被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之一,文章从个人成才事例类推到国家治国的道理,阐明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个中心论点。全文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论证充分,文采丰富,其阐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好材料。因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文言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这就给学习

2、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把重点放在“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上。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感知课文内容。2.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3.背诵课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读”贯穿整个教学教程,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感知内容。2.在合作探究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阐述的道理要想成才、成功,就必须经过磨炼,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教学方法倡导自主思考、合作研讨、集体探究的学习方

3、式及抢答竞赛教学法。课前准备 教师:1)导学案;2)多媒体课件。 学生: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 播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视频: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复兴了越国;然而在此之后,“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最终还是重蹈了吴王的覆辙,使越国走向了灭亡。这就很好的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3.走近作者孟子,名 轲,字 子舆,战国时期 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孔子并为 孔孟 。人称“ 亚圣 ”孟子主张施行“ 仁政 ”,以统一天下。孟子是“四书”

4、之一,“四书”有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课题,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自然地引入到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播放录音视频,学生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读注意:读音、停顿、节奏。【设计意图:标准规范的朗读不仅可以达到正音、断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了解课文语言、感情的过程。听高质量的示范朗读,可以让我们在还没开讲前就记住文言文中的一些经典句子】3、 品读课文,深入文本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朗读,并进行点评。【设计意图:朗读是古诗文教学方法之首选,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5、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引领学生诵读,培养学生语感】3. 疏通文意。 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检测,采用抢答的形式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及掌握的情况。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困于心,衡于虑 衡 ,通 “横”,梗塞,不顺 曾益其所不能 曾 ,通 “增”,增加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通 “弼”,辅佐 2)解释下列划红线的字词:舜发于畎亩之中 ( 起,被任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选拔、任用 )管夷吾举于士 ( 狱官 ) 必先苦其心志 ( 使痛苦 )劳其筋骨 ( 使劳累 ) 空乏其身 ( 使贫困 ) 饿其体肤 ( 使饥饿 )动心忍性

6、( 使惊动 )人恒过然后能改 ( 常常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在国外 )行拂乱其所为 ( 违背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明白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犯错误 ) 行拂乱其所为 ( 扰乱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这 )3)翻译下列句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导致灭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部没有敌国外患

7、。4)教师归纳译文,学生自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了准备。采用抢答竞赛以营造教学气氛的高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得出这一论点的?提示: 课文从个人方面来谈什么观点的? 课文从国家方面来谈什么观点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

8、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设计意图:通过研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文章主旨。进一步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再次体现了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并解决了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三)诵读课文,积累名句。背诵文中你喜欢的警句。【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背诵喜欢的警句,进而理解意思,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

9、在读读背背中感受名句的意义;用竞背的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四、古为今用,拓展迁移说一说:学习了本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现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学生畅所欲言,总结:生活上要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学习上遇到困难,要迎刃而上,学习退步了,不必灰心,积极进取。人要获得成功,就必须经历困苦。【设计意图:此环节拓展了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从语文小课堂走向了生活大课堂,唤醒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实际领会了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五、课堂总结。老师觉得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真是

10、一种享受,这节课上,我们享受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艺术魅力,感受着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艰难困苦和挫折,能激励人奋发,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萎靡不振,导致死亡的道理。让我们齐声诵读全文,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永远铭刻在心。在这节课结束时,老师有一句话想赠给同学们:“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但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强者,使自己的人生精彩辉煌!【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六、布置作业。1. 默写课文。2.联系学习本课的感受,写一篇以“逆境造就人才”为题目的作文。【设计意图: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六位圣贤 磨炼成才人 生于忧患 身处逆境 奋斗有为 (中心论点) 国:内外无患 国易灭亡死于安乐 教学反思: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