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28259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作者是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二、字词解释:1.发:起,指被任用。2.畎亩:田间,田地。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4.筑:捣土用的杵。5.士:狱官。6.市:市井之间。7.任:责任,使命。8.苦:使受苦。9.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10.拂乱:拂,违背;乱,扰乱;拂乱,使.不顺。11.所以:用来的方法。12.动:使.惊动。13.忍:使坚韧。14.是人:这样的人。15.恒:常。16.过:犯错误。17敌国:势力.地位相等

2、的国家。18.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19.征:征验,表现。20.色:脸色。21.喻:通晓。22.入:指国内。23.法家:守法度的大臣。24.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25.出:指国外。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三、写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1.曾增,增加。2.衡横,梗塞,不顺。3.拂弼,辅佐。四、翻译句子略五、用原文回答问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3、拂乱其所为。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8.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9.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六、问答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2.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答 :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助君主的贤士,外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答:造就人才,治理国家。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答: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5、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

5、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答: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逆境出人才。6、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答:上述六个人及与此相似的其他人。8、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答:心理、身体、生活境遇。(生活、思想、行为)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答:道理论证: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10、有人做事怕失败,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

6、前。请用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人恒过,然后能改。失败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经历失败才能不断积累经验。11、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说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孟子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使性格坚韧,才干增长。12、有人试验,将青蛙直接置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将它置于温水中,然后慢慢加热,蛙最终会被与前次试验相同温度的水烫死。这个现象说明了文中的什么道理?答:死于安乐。1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答:不能。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

7、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等”谈自己的看法。14、如何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答:一个遇到困难并不可怕,用它可以激励人们勤奋,发愤;而人们贪图享乐倒是可怕的,因为它会使人萎靡不振,甚至导致国家灭亡。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联想到一个成语:答:居安思危。16.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名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7.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顺境和逆境都是一个生命历程,最重要的是

8、人是否勤奋,是否对学习有兴趣。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凭借顺境的好风,可以展开成长的双翼,在人生的天际飞得更高,更远。(事例)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杜牧,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时候,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他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事例)诺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父亲就是一位数学家,父辈的熏陶,父辈的支持,使他接受良好的教育顺境成材。(事例)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陆月球的第一人。小时候,他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孩子,但他的母亲从来不打击他的积极性,一次,他的妈妈在厨房洗碗,他在后院蹦蹦跳跳的玩耍,母亲问他:“你在干吗?”他说:“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他的妈

9、妈听后没有向其他孩子的家长那样泼孩子冷水,也没有骂他,或者说:“不要淘气,快停下来。”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哦!”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下,他终于登陆了月球。可见好的引导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发展。七. 选择题 1( C ) 2( D )八. 问题一: 八、问题一、语段(一)逻辑严谨,说理透彻,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其写作特色。首段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六个人的事例具体论证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1分)第二段运用对比(道理)论证,拿个人主观努力成才和国家没忧患意识灭亡进行对比论证磨练的好处,(1分)最后归结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1分) 问题二、语段(一)第二段用对比方式论证了文

10、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先从个人主观努力成才的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1分)再从国家没忧患意识灭亡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1分)问题三、怎样才能做到“国家可保”?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 国内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能够使国内政治修明;国外有敌国外患,不让自己放松警惕、涣散斗志;国家应该慎战,不能穷兵黩武,因好战而亡;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不贪图安逸、止武忘战。问题四、文段(三)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1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1分)问题五、语段(一)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内容上:列举六个人逆境成才的事例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1分)表达效果上: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