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必背全面的知识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27474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27 大小: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必背全面的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2017高考历史必背全面的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2017高考历史必背全面的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2017高考历史必背全面的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2017高考历史必背全面的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必背全面的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历史必背全面的知识点(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面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考点一、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的建立: (1)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禹是夏朝的建立者。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定都阳城。(2) 夏朝是我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原因: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夏朝统治者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武装、官职、监狱、刑法)。夏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奴隶主依靠国家政权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3)夏朝的灭亡:夏桀的暴政,在约

2、公元前1600年,被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汤灭亡。二、商朝的兴衰:1、商朝的建立:商汤灭夏以后建立了商朝,以亳为都城。 2、盘庚迁都: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原因是政局动乱),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为殷朝。3、残酷的商朝奴隶制度:“人牲”和“殉葬”: 4、商朝的灭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三、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1、武王伐纣 性质: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战争。 过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了讨伐商纣的战争,牧野之战,商纣武装阵前倒戈,商朝灭亡。周朝把都城建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取胜原因:(1)商纣王的残暴统治(2)周部落的强盛。 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3、 1、国人暴动(1)时间:公元前841年。(2)爆发的原因:周厉王的暴政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3)经过:镐京的平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进王宫,赶跑周厉王,政权暂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历史上称为共和。 2、西周的灭亡(1)原因:国人暴动沉重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室衰微,诸侯经常不来朝贡。(2)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五、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1、井田制(1)性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2)内容:周 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

4、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 隶 集 体 耕 种,耕 地 阡 陌 纵 横,像 井 字 形 状,因 此 称 为 井 田。这 是人 们 在 社 会 生 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就是产品分配形式。 2、 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2)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和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3)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4)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5)作用:巩固了统治

5、,发展了疆域。 考点二、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一、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1、春秋诸侯争霸原因: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目的:各诸侯国。性质:为取得更多的。代表事件: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 )、“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称霸中原)、“吴越争霸”。 2、 战国兼并战争性质:由争夺土地和人民的争霸战争到封建兼

6、并战争以后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形成:三家分晋(前403年)、田氏代齐。代表事件: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国大败魏国。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国,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战役。2、 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除中原的华夏族外,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1)农业:生产力水平:战国时铁农具普遍使用,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显著提高。技术:牛耕的推广,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水利灌溉:桔

7、槔普遍用来灌溉农田。著名水利工程:“春秋:芍陂(楚);战国:都江堰(秦)、郑国渠(秦)。 (2) 手工业: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二千年以上;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制漆业:战 国 的 夹 纻 技 术; 煮盐业及酿酒业(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考工记”:战国时手工业专著(齐国官营),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3) 商业、城市和交通:中原市场商品繁多;都城大多成为商业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 2、春秋战国

8、的社会变革改革和变法(1)春 秋 时 期 的 改 革齐:管 仲“ 相 地 而 衰 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鲁 国“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 国 规 定 不 论 公 田 、私 田,都 要 由 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2)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李悝变法;楚:吴起变法;(3)秦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A、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 B、变 法 的 主 要 内 容:“令民为什伍”,实 行 连 坐 法 ; 重 农 抑 商 ,奖 励 耕 织 和

9、军 功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燔诗书而明法令”统 一 度 量 衡 ;废 井 田 ,开 阡 陌 、以 法 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废分封,建立县制。 C、目的:建立封建地主阶级专政。D、历史作用:经过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此后,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嬴政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也有消极影响。 考点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百 家 争 鸣”局 面 的 形 成:战 国 经 历 社 会 大 变革的 春 秋 战 国,文 化 异 常

10、 繁 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取得不少世界领先的成就。 二、思想(1) 道家:老子(春秋):A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B著有道德经一书,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对立的东西是互相转化的。庄子(战国):A发展了老 子 的 唯 心 主 义 哲 学,是 战 国 时 期 道 家 的 代 表 人 物,认 为 世 界 就 是 “我”的主 观产物。他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2) 儒家:孔子(春秋):A儒家学派创始人

11、,提出“仁”的学说,“仁”是孔子 思 想 体 系 的 核 心。他 对 “ 仁 ”有 许 多解 释 ,如 孔 子 说“ 仁 者,爱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 对 苛 政 和 任 意 刑 杀,统 治 者 要 爱 惜 民 力,取 信 于 民,正 身 律 己。在 政治 上 他 主 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C但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D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有教无类”思想推动了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E编订和整理儒家“五经”,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保存了古代文化。他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

12、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孟子(战国):A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思想。B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C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D主张“性本善”论,在封建社会里,被 统 治 者 尊为“ 亚 圣”。 荀子(战国):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3) 墨家:墨子(战国),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代表平民利益。 (4) 法家:韩非子(战国)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这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具有进步意义。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三 、文 学 : 诗 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