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讲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927132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地震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地震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地震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地震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讲座(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6.11,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地震,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可怕的“天灾”,许多人一提到它就“谈虎色变”。其实绝大多数的地震都很小,只有灵敏的仪器才能察觉到。而那些人们能感觉出来的地震大多发生在人迹罕见的山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每年都要发生数百甚至上千次的地震,但像唐山地震那样破坏性大的强震,则平均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遇到一次。,地震的危害,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

2、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再看最近几年: 2006年12月印度洋海啸 伤亡200000多人 2008年5.12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 死亡9千多人 2010.111海地地震 死亡.,一、地震常识,二、地震灾害,三、地震预报,四、地震避险,谢谢!,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 天然地震 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人工地震 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 脉 动 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什么叫地震?,地震常识,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震 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它的影响范围一般较小,发生得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陷落地震 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地

4、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 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 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面波 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地震波,震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对着的地面位置。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从

5、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 弱 震 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 强 震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 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地震的震级,地震震级: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按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来划分。 地震烈度: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震中区震级与烈

6、度的对应关系,世界主要地震带,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自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已发生4 级以上地震3800余次;其中,66.9级地震460余次,77.9级地震99次, 8级以上地震9次。,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我国地震分布,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

7、地震带上,这5个地区是: 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身并不是灾害,但当它达到一定强度,发生在有人类生存的空间,且人们对它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时,便可造成灾害。地震越强,人口越密,抗御能力越低,灾害越重。 我国恰恰在以上三方面都十分不利。首先,我国地震频繁,强度大,而且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只有十几至几十千米。其次,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如台湾、

8、福建、四川、云南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处于地震多发区或强震波及区,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十分惨重。第三,我国经济不够发达,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城镇,建筑物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抗御地震的能力低。 所以,我国地震灾害十分严重。20世纪内,我国已有50多万人死于地震,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地震灾害,我国地震灾害为什么严重?,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包括: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 地面破坏,如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9、水体的振荡,如海啸、湖震等; 其他如地光烧伤人畜等。 以上破坏是造成震后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毁坏、社会经济受损等灾害后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地震的直接灾害,地震的次生灾害,地震灾害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或社会正常秩序从而导致的灾害,称为地震次生灾害。如地震引起的水灾(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 )、火灾(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 ),有毒容器破坏后毒气、毒液或放射性物质等泄漏造成的灾害等。 地震后还会引发种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供水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生活环境严重恶化 )与饥荒。社会经济技术的

10、发展还带来新的继发性灾害,如通信事故、计算机事故等。这些灾害是否发生或灾害大小,往往与社会条件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地震预报三要素 地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 长期预报 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 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 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 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

11、、震级的预报。,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我国地震预报的全面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但是实践表明,目前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是: 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地震能预报吗?,有时,会有一些关

12、于地震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它们并非是政府公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而是地震谣传。 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人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一些无根据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传得以存在的土壤。产生地震谣传的具体原因有: 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由于气候返暖果树二次开花,春季大地复苏解冻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异常。 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抗震会议、防震减灾宣传等,引起的猜疑。 来自海外蛊惑人心的宣传,或别有用心的造谣。 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当受骗。,地震谣传,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

13、传: 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如何识别地震谣传,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

14、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

15、、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观测微观前兆是科学家的工作;而发现临近地震前的宏观前兆,则既要靠科学家,也要靠广大群众。由于宏观前兆往往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因此,了解它的特点,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减灾有重要作用。,地震前兆,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惊恐反应 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 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 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

16、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动物行为异常表现,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如:“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地声,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我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地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很短,所以不易观测。鉴别地光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有时也与电焊光、闪电等有相似之处。,地光,在大震前短暂的时间内出现的、能够预示强烈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