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综合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926637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7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顾综合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回顾综合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回顾综合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回顾综合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回顾综合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顾综合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顾综合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讲老师:张瑞欢,一、 (一)教育基础(第一章) (二)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指导(第一章10节第二章、第三章) 二、 (三)班级管理、教学及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第三章、第一章11节、第五、六、七章) (四)各学科知识(第四章),课程安排,一、教育基础,(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学的发展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及制度 (四)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 (五)小学教育基础的相关内容 (六)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教育基础,(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概念:“教育”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西方,教育的意思是“引出”或“导出

2、”。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 狭义的教育是专指的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一、教育基础,2、教育的属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媒介 教育媒介又称教育影响,指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其桥梁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其中,从形式上看主要包括: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在内容上,主要有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课书),一、教育基础,4、

3、教育功能(三种分类方式) 个体发展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对象,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方向,显性功能,隐性功能,呈现形式,5、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1)起源说(4种): 神话起源说(朱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一、教育基础,一、教育基础,(2)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历史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原始社会的教育:这时的教育是一些简单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与生活、生产一体化;自发性;无等级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等特

4、征。 古代社会的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形态,但学校教育制度还不健全。,一、教育基础,古代社会的教育: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学科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教育是其中心; 明清时期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一、教育基础,古代社会的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大著名的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

5、会教育,教育目的: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天文、几何、音乐、算术),一、教育基础,古代社会的教育:,骑士教育,教育目的:培养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人文主义的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中心的教育,一、教育基础,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19世纪以后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现代社会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

6、基本的学习需求);教育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其首要表现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全球化。,一、教育基础,(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学的现代化,一、教育基础,(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萌芽时间: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萌芽状态: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哲学思辨;认识笼统; 代表著作:孔子论语;柏拉图理想国;战国末期 学记;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第一,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

7、著,为孟子学生乐正克所著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反映儒家教育思想,是系统阐述教育问题的最早作品。 第二,古罗马昆体良及其论演说家的教育(又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理论著作,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主要讨论了如何培养雄辩家的教育问题。,一、教育基础,(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作用:庶、富、教;性相近,习相远 培养目标:德才兼备的君子 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 教学原则及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占首要地位,内容偏重人事和文事,轻视科技生产劳动(和墨子教育思想明显对立)。,一、教育基础,(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学记: 教育功能:“化民

8、成俗”“人不学,不知道” 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逊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循序渐进P.43-44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一、教育基础,(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苏格拉底:问答法(P.44) 柏拉图: 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教育的最高目的);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一、教育基础,(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创立时间:1719世纪上半叶 创立状态: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创立学科;产生教育学家。 代表著作: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776年德国康 德讲授教育

9、学;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 第一,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写成大教学论,主要讨论教理 论问题,提出直观性、巩固性、量力性、系统性、循序渐进等教 学原则。这是教育学创立阶段的早期著作。 第二,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发表普通教育学,提出教育学 的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构建了教育学的管理论、教学论和德育 论逻辑体系。阐述了“五种道德观念”、“统觉心理学”、“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四阶段论”、“兴趣教学论”等。 (P.47),一、教育基础,(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夸美纽斯:大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教育;教育适应自然(一条根本性的指导

10、性原则);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 卢梭:“性善论”者;使儿童“归于自然”(教育任务);“教育上的哥白尼”; 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教育基础,(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裴斯泰洛奇:“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洛克:“白板说”;家庭教育;“绅士教育论”;教育漫画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性教学原则;传统教育理论代表(课堂、教材、教师中心);教育理论体系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一、

11、教育基础,(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新三中心论”(活动、经验、儿童) ; 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改组(造); 教育无目的论; “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思维五步说: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 假设;推断哪一假设能解决问题;验证假设。,一、教育基础,(3)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发展 研究方法进步:社会学实证方法;心理学实验方法等 教育学主要流派: 第一,实验教育学(科学取向) 第二,文化教育学(人文取向) 第三,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 第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历史唯物论) 第五,批判教育学(哲学批

12、判取向),一、教育基础,(3)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发展 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一、教育基础,(4)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五条教学原则(高速度、高难度、理论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 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瓦根舍因:范例式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教育基础,(三)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制度 1、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文

13、化) (P.51-55)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一、教育基础,(2)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心理、个性和社会性向着积极方向变化的过程。通常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P.59-60) 人的发展顺序性:低级到高级;量变到质变 人的发展阶段性:年龄阶段;年龄特征 人的发展不均衡性:速度不均衡;关系不均衡;发展关键期 人的发展差异性:个体差异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内部一方面受损可通过其他方 面得到补偿。,一、教育基础,(2)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P.55) 内发论(孟子、格赛尔、霍尔) 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 共

14、同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外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会起决定作用),一、教育基础,(2)教育与人的发展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 环境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一、教育基础,2、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人”。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目的不同层次(P.62) 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功能的确定性指向,含有不同层

15、次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教师)教学目标。,一、教育基础,(3)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活动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对教育工作的导向 对贯彻教育方针的激励 对教育效果评价的标准 (另一种说法)教育目的功能:导向、调控和评价功能,一、教育基础,(4)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人们的教育理想 (我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教育基础,(5)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依据 个人本

16、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培尔、马斯洛等):重点是发展人、培养人。 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巴格莱、涂尔干等):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 个人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我国),一、教育基础,(6)教育目的VS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目的:理论术语、学术性概念;重点是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做出规定;由社会团体、个人提出; 教育方针:工作术语、政治性概念;重点是对教育事业的要求;由政府或政党提出,有强制性; 总的说来,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对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大于教育目的。,一、教育基础,(6)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