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4周)五选二客观题(二)(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20801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4周)五选二客观题(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4周)五选二客观题(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4周)五选二客观题(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4周)五选二客观题(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4周)五选二客观题(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4周)五选二客观题(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4周)五选二客观题(二)(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选二客观题(二)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

2、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

3、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

4、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

5、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6、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相关链接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

7、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答D给3分,答A给2分,

8、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错,原文是“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才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回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何兆武五四运动时,傅斯年先生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就表现出了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领导、组织才能。当时他所主编的新潮杂志,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它正式揭开了我国在思想和文化上由传统大踏步而又不可逆转地进入近代化的序幕,其历史意义相当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傅斯年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五四运动中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五四运动以后,傅斯年先生去德国留学,受到当时德国历史学派的影响,以史料翔实、考订精赅为其学术研究

9、特色。回国后,傅斯年先生在北大任教,提出了“史学即史料学”的口号。这条路线曾受到不少人的非难。不过,傅先生的本意似乎并不是历史学止步于史料,而是主张历史学研究应该由史料出发,也就是说,没有史料就谈不上历史研究。这和他的老师、挚友胡适先生的“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是一脉相通的。他一系列的作品,如性命古训辨证夷夏东西说等,奠定了他在史学界的声誉和地位。傅先生是我国史学家中第一个认真地把心理分析引入史学研究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归根结底是受到心理这一环节的影响而产生的。一般的历史学家看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社会分析的层次上,而绝少论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心灵深处,所以往往未达一间而功亏一篑。资

10、治通鉴中写到反叛的时候,往往会提到反叛者最后是由于“内不自安”而谋反。反叛有野心的一面,但也有反叛者内心受迫而扭曲的一面。这就触及了当事者的内心或灵魂深处,而比单纯地论述背景与客观形势要更深一层。抗日战争后期,国内矛盾日益突出,国民参政会遂组织了一个延安访问团,团员是六位参政员,傅斯年和黄炎培也在内。在延安,毛泽东与访问团成员逐一谈过话,他与傅先生在五四时期当属旧识,大概也称道了傅先生在五四时期的功绩,而傅先生自称:“我们当日不过是陈胜、吴广而已。”抗日战争结束后,北大校长蒋梦麟去重庆做官,校长由胡适继任。因胡适当时在美国,未能速返,在胡适回国以前,校长由傅先生代理。是年十二月一日西南联大学生

11、因反对内战举行集会,遭到国民党当局镇压,打死四人,造成“一二一”惨案,由此揭开了抗战胜利后学生运动的序幕。傅先生遂由重庆来昆明处理学潮。他慰问学生,见到学生代表时说,你们就是我的子女,打死我的子女我不能答应。一时曾博得不少学生的认同。但是傅先生当时的基本立足点却是无法认同学生的民主运动的,所以,不久他和其他几位老师一样和学生的主流看法拉开了距离。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傅先生曾以参政员的身份在会上猛烈地抨击孔、宋豪门,博得了“大炮”的声誉,一时物望所归。胡适回国任校长后,傅先生回南京史语所。当时局势动荡,经济崩溃,傅斯年在题为“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的文章中尖锐地指出“今天的官僚资本当然推

12、孔、宋两家”“古人说化家为国,现在是化国为家”“他(宋子文)的作风是极其蛮横,把天下人分为两类,非奴才即敌人”。在如此猛烈的“大炮”轰鸣声中,蒋介石又一次请傅先生吃饭,傅先生毫不客气地对蒋介石说:“宋与国人全体为敌,此为政治主要僵局之一。”接着又在世纪评论上发表题为“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的文章,各地报刊纷纷转载,轰动全国。在列举宋子文的各种胡作非为后,他说:“我真愤慨极了,一如当年我在参政会要与孔祥熙在法院见面一样,国家吃不消他(宋子文)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该走了,不走一切就垮了。当然有人欢迎他或孔祥熙在位,以便政府快垮。我们是救火的人,不是趁火打劫的人,我们要求他快走。”在强大的

13、舆论压力下,宋子文只好黯然下台。新中国成立前,傅先生在台湾出任台湾大学校长,主要的班底仍是北大老人,如毛子水、姚从吾、刘崇、钱思亮各位先生,台大若干年来蔚为台湾的北大。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因脑溢血猝死于台湾大学,享年54岁。 (原文有删改)相关链接在1946年初,蒋介石就与陈布雷商量,要让傅斯年先生做国府委员。结果,任说客说破了天,傅斯年坚决不肯。蒋介石转而想拉胡适进入政府,希望傅斯年能做说服工作,结果傅斯年也竭力反对。在给胡适的信中,傅斯年说:“一入政府,没人再听我们一句话。”他劝胡适要保持名节,其中有一句话极有分量:“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傅斯年教育思想的核心一是维护

14、学术自由,二是大学工作必须以学术为中心。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国民党政府下令实行联保制度,一人因政治思想“不纯正”被判罪,其他人要连坐,傅斯年愤慨地对国民党当局声明,台大师生由他一人担保,发生问题,他负全部责任,从而迫使这个反动制度在台大无法推行。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一二一”惨案后,傅斯年先生由重庆来昆明处理学潮,他对学生民主运动的认识一直博得不少学生的认同。B傅斯年不做国府委员,也反对胡适进入政府,其主要原因是两人一旦进入政府,就失去了说话的自由和分量,同时名节也会受损。C傅斯年面对局势动荡、经济崩溃的严峻形势,尖锐地指出宋子文“化国为家”,与

15、人民为敌,是当时政治主要僵局之一。D傅斯年先生在北大任教时,提出了“史学即史料学”的口号,其本意不是历史学止步于史料,而是历史学研究应该由史料出发。E历史学家们看问题往往只注重社会分析,不论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心灵深处,傅斯年却独辟蹊径,注重心理研究。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