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政治发展思考题参考答案 1.简析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政治发展是社会政治由一种较低的状态向较高的状态的演进,主要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政治的整合程度提高、政治系统的效能提高等方面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现代化过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几方面,是一个社会全面变革的过程发展的概念大于现代化概念,现代化是一个有起点也有终点的过程一般认为,现代化起步于 16 世纪的西欧,然后逐步向世界其他地区挺进后现代化的国家的发展目标是已经成功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实际上被当作是现代化的终点与现代化概念不同,发展只是一种状态的描述,不涉及起点和终点在前现代化阶段,人类社会也有发展,否则无法与现代化衔接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也有发展问题政治现代化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阶段,在发达国家的前现代化阶段和“后”现代化阶段,均有政治发展问题在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时代有过政治发展,当今的美国和西欧国家也有政治发展的任务政治发展也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向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看齐,政治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其运行的规律不能用目前的政治现代化理论代替2.如何理解政治发展概念的特殊性?一是价值观对政治发展的理解影响较大,价值观不同的学者,对政治发展的理解可能不同。
不能把政治发展理解为“全盘西化”的过程政治发展应该与一个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和现实需要一致,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道路二是政治发展包括多种目标,既包括民主化,也强调秩序和稳定;既要发展民主,也注重效率;既主张平等,又包含分化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这些发展目标之间可能是冲突的,比如民主化、合法化、政治稳定、政治平等之间是有冲突的三是政治发展概念的特殊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它既可以是描述性的概念,又可以是目的论的概念如果把政治发展理解为一种状态,它要么是单一过程,要么是一组过程如果把政治发展作为目的论概念,可以把政治发展设想为达到某个政治目标,比如实现选举、政党政治、代议制度等西方式民主的结构性因素3.简述推进政治民主化与提高政府效能的关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政治参与的扩大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2参与的主体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加深对政治的介入等;参与的效果提高、参与对政治系统发展的促进、参与对公民权利的促进等政治参与的扩大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挑战政府效能体现为政府的决策能力、适应能力、变革能力、协调能力、动员能力、强制能力、维持秩序与安全的能力等从国家日常管理的角度,政府效能体现为政府的合法化能力、渗透能力、指导能力、分配能力、服务能力、预见能力等。
政府的效能要看其满足大多数公民的基本需要和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历史上看,专制政府统治能力强,但经受不起危机的冲击,很容易垮台其原因在于长期忽视人民的利益要求,民众的不满已经积聚,危机提供了激发民众不满的契机政府效能的提高有助于动员积极的政治参与,减少消极的政治参与,把公民的参政活动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4.如何实现发展与稳定的协调?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保障,保持政治变迁的连续性,实现发展与稳定的协调需要保持动态的政治稳定一是政局的稳定,政府能够控制政局,社会没有发生动荡,基本社会秩序有保障二是需要政权的稳定政权稳定主要指政治权力机关和政治领导人的稳定三是动态的政治稳定还体现为制度和政策的稳定,即国家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不轻易改变,稳定而持续基本政治制度不因政治领导核心的更换、政府官员更替、政局变动、政策改变、战略调整而变动四是社会政治心理稳定,主要包括社会中对政府的合法性存在认同、认可政府的权威、个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个人行为道路不偏激、个人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等5.谈谈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与意义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包括:一是国家的疆域固定,领土范围清楚二是权力向国家层面的集中原来分散在家族、地方的权力向国家集中。
国家内部形成统一的决策机构,最高的中央权力在各个地方层级都具有权威性三是出现国家范围的政治认同随着政治权力向国家的集中,居民的政治归属感也开始突破家族、庄园的局限,向更大范围扩展,形成民族意识四是政治权力的世俗化政治权力趋向专业化和技术化,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掌握,而不再是权贵的“专利” 民族国家取代传统社会是政治发展的更高阶段在民族国家里,享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开始成为国家的载体,单一民族或多民族在有共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政治认同民族国家实现了国家统一或独立,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并且以通过各种福利政策促进民族一体化民族国家的建立可能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为血腥的过程,暴力冲突几乎是无法避免的除了少数国家之外,多数国家的这段现代化历程经历了内战或外来入侵,或是经过国内革3命,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现代国家;或是被帝国主义国家占领,从国外强行输入现代性;或是通过内战,打破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的统一;或是经过革命,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解放6.欧美国家政治发展道路对我们有何可借鉴之处?欧美国家政治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因而通常具有相对稳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因此发展过程中不稳定的现象较少出现,社会较为平稳。
欧美道路的可借鉴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结构分化和功能专门化程度高在长期的政治发展中,欧美国家形成了众多专业化政治机构这些机构在政治体系中承担特定功能,从而增强了国家的治理能力第二,政府效能较高欧美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来解决结构分化导致的大量专门角色之间的协调和交流问题,通过权力制衡处理了权力之间的协调问题,通过文官制度中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第三,较低的政治参与门槛欧美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不同阶层、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选举制度被普遍采用,成为民众政治参与的途径近年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还倡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治理,成为民众政治参与新的途径欧美道路也有缺点,主要是对个人自由的强调有绝对化的倾向,导致社会“原子化” ,个人之间的冲突反而增加个人主义至上还导致福利国家的膨胀,使得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贫富两极分化放大了贫富之间政治影响力的差距,平民的政治功效感降低,政治冷漠现象逐渐突出7.东亚政治发展道路有何经验与教训?东亚政治发展道路的经验与教训主要包括:第一,国家与社会的分化程度低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威权政府始终保持对社会的较大干预和控制国家干预社会的消极后果就是社会主体缺乏流动性和自主性,社会特权阶级得以长久保持,市民社会难以形成,进而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威权主义政府主导经济发展东亚地区的威权主义政权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目标,具有较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其政府被称为“发展型政府” 20 世纪 90年代末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了威权政府保护下的经济增长的脆弱性东亚地区经济结构失衡、垄断现象严重、 “泡沫经济”泛滥等弊端充分暴露,经济陷入低谷第三,政治参与具有非理性化色彩在东亚地区的政治过程中,民众的政治参与容易在政治狂热与政治冷漠之间摆动经济发展为东亚国家和地区威权主义政权的瓦解创造了条件,东亚地区已经开始摒弃威权主义,向民主制度转型20 世纪 80 年代在国内外压力的推动下,东亚地区民主化进程加快在经济困难的形势下,东亚地区各威权政治体系普遍遭遇了政治不稳定和政治危机,4迫使它们进一步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型8.如何总结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党、国家和社会的合作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不实行利益集团政治,而是实行在党和政府之外,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议行合一的权力机构,而不是单纯的代议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在代表大会上表达本地区或本行业的各种利益要求。
政治协商制度同样承担着人民利益表达和综合的功能各种民间组织、传播传媒等也承担着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利益表达的功能,它们属于非专门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机制第二,较高的政府效能中国政府在管理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平稳发展第三,重视政治稳定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稳定问题,将保持社会稳定视为发展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本保持了政治稳定没有出现政局动荡,领导人的更迭平稳有序,政治制度基本不变,政府政策基本稳定不同于其他道路,中国谨慎保持了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既避免了拉美国家过于激进的民主化,又有效克服了东亚国家推进经济发展时出现的弊端,同时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与民主改革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可以概括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