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及能力考纲重点及记忆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91919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教知识及能力考纲重点及记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保教知识及能力考纲重点及记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保教知识及能力考纲重点及记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保教知识及能力考纲重点及记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保教知识及能力考纲重点及记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教知识及能力考纲重点及记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教知识及能力考纲重点及记忆点(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能力考试背诵重点一、学前儿童发展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

2、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经典行为主义-华生-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S-R理论,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环境决定论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强调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社会认知-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自我强化:人能观擦自己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01岁,口唇期;13岁,肛门期;36岁,性器期;611岁,潜伏期;12岁以后,生殖期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8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或疑虑、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3、、亲密对孤独、创造对停滞、完善对失望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三山实验-四个影响因素: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四个年龄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27岁,前运算阶段(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自我中心,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相对具体性);711岁,具体运算阶段(守恒概念,可逆性);11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三个观点:文化的重要性;语言的角色;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最小差异)-最近发展去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

4、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个月: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脚掌);巴布金反射(手掌)-16个月:手眼协调和开始认生都发生在56个月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言语的形成(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思维的萌芽(2岁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2岁,掌握了代名词我)34岁的年龄特征: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知觉行动性45岁的年龄特征: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56岁的年龄特征: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掌握幼儿

5、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身体发育的特点: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儿童肌肉的发育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5、6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第一个突增期在2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颅增长一倍,躯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

6、是领先的)动作发展的规律:从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一)注意注意: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订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有预订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规律注意的选择性: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受强化方式的影响注意的稳定性:(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可持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20分钟左右)-影响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

7、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例如:幼儿可以边唱歌边做动作,或边搭积木边聊天等。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儿童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比较熟练,至少对其中的一种活动掌握得比较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多少注意或精力。注意的广度: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幼儿注意的分散的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注意转移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进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合理地组织

8、教育活动(二)感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视觉敏度:即视力,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颜色视觉: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感觉规律感觉适应: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感觉的补偿作用:盲人的听力比一般人灵敏(三)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视觉悬崖-深度知觉形状知觉-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镜面示范-动作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3岁-上下,4岁-前后,5岁-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

9、右,7岁-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知觉规律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性(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分,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的色彩,老师讲课的声调应抑扬顿挫)知觉的理解性-使幼儿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能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平时就必须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并注意通过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觉的整体性-教师的教

10、学过程中,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四)观察力的发展:目的性加强;持续性延长;细致性增加;概括性提高;观察方法的形成(五)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背诵短文时,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短时记忆的容量为59个记忆发展特点: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识记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识识记开始发展;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

11、逐渐发展记忆策略的形成: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识记材料;向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材料;教给幼儿运用记忆策略(六)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没有预订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根据预订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和心理过程幼儿想象的特

12、点: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幼儿想象发展的策略: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七)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幼儿早期-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片面性、固定性理解发展的特点-从对

13、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从对事物做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进行培养;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进行培养(八)言语11.5岁-单词句阶段1.52岁-双词句阶段4岁-出声的自言自语-形式:游戏言语、问题言语句子类型-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在实践活

14、动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注重个别教育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情绪的分类: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道德感-小班幼儿指向个别行为如打人是不好的;中班幼儿喜欢告状;大班幼儿看小人书时把坏人的眼睛挖掉理智感-好奇好问,破坏行为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保健功能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的类型-陌生情境实验-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儿童的特点(外在的体貌特征、身体的健康情况和内在的气质特点),文化因素情绪的发展:社会化、丰富化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控制与掩饰成分增加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个性-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