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改革40周年巨大成就论文3000字范文6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61910911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改革40周年巨大成就论文3000字范文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论我国改革40周年巨大成就论文3000字范文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论我国改革40周年巨大成就论文3000字范文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论我国改革40周年巨大成就论文3000字范文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论我国改革40周年巨大成就论文3000字范文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改革40周年巨大成就论文3000字范文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改革40周年巨大成就论文3000字范文6篇(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改革40周年巨大成就论文3000字范文6篇01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快速地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被称为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这些成绩的取得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快速从一个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制造大国,并引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和分工体系的深刻变化。如何系统梳理和客观评价40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历史成就,明晰未来产业发展航向,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解答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业发展成就回顾改革开放40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人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对其历史进程和成就进行解读。如,xx(2018)以市场

2、化改革为阶段划分标准,梳理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和要素变革,把40年改革开放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探寻阶段(1978-1993 年),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完善阶段(1994-2013年),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时代(2013年之后)。王岳平(2018)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产业结构“拨乱反正”阶段;二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末以消费升级驱动的轻工业为主导的阶段,中国产业结构基本上步入了正常演变的轨道;三是21世纪头10年以投资主导的重化工化阶段;四是2013年以来以追求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高加工度化与

3、服务化阶段。这里试图从驱动力的角度进行划分,重点分析不同时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及阶段特征。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2000年),是一个以加快改革为动力释放改革红利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2001-2012 年),是一个以扩大开放为标志释放开放红利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2013年以后),是一个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释放创新红利的产业发展新时代。(一)1978-2000年:以加快改革为主要动力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一声惊雷在安徽小岗村拉开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总基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0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土地改革、国企改革

4、、科技体制改革等,逐步放开搞活、释放巨大的生产力。并在创办经济特区方面,鼓励“杀出一条血路”。到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基本确立。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也明确了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市场体系培育的要求,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一阶段,长期以来束缚我国产业发展的思想、理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极大扫除,全社会生产力和产业发展活力得到极大释放,除少数年份外,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从经济总量看,这一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得到快速跃升,从1978年3678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超过10万亿元,跨越了两个

5、数量级。按GDP排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从1978 年的第10名上升到第6位,提升了4 个位次。从产业结构看,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27.7:47.7:24.6调整至2000年的16.4:50.2:33.8,呈现出快速工业化的特征。分行业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红利效应,农业制度变革的驱动力显著,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显著,从1978年的353元/人快速增长到1985年的820元/人,增加了1.3 倍,这一时期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也比较高,由1978年的27.7%上升到1984年的31.5%,期间,198

6、2 年达到最高点,占GDP的32.8%。此后,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占比才逐渐下降,2000年已降至16.4%,约为1982年的一半。工业占比稳中有升,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总体上矫正了计划经济时代重工业优先战略造成的结构失衡特点,形成了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驱动的纺织、缝纫、服装、食品等轻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例1978年为43%,到1981年就已经超过50%,并一直在50%上下波动一直到2000年。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居民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增长较快,连锁经营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超过9个百分点。从产业体系看,到上个世纪末,我国已经基本建成独立完整的,有

7、一定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涵盖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并保持快速增长,在轻工业领域拥有一批量大面广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突出,在重化工业领域,一批国有企业快速壮大,并加快“走出去”部分,做好了拥抱全球大市场,整合全球资源的准备。(二)2001-2012年:以扩大开放为主要动力阶段2001年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非常突出的大事件。事实上,在2000年中国就已将“走出去”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只有加入WTO,融入全球大市场分享全球化红利,中国制造的成本、性价比、门类齐全和规模化生产等优势才得到极大的发挥,中国快速成为世界工厂,多种产品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甚至以高科技产品为口径的全球出口排名

8、中超过美国跃居第一并保持长期顺差,2005年就已超过2000亿美元,并加速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值得一提的是,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于2001年在多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日子正是11月11日,和现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在全中国范围内兴起并连续多年刷新成交记录的大型购物促销狂欢日“双11”正好是同一天,历史就是这么巧合。从经济总量看,这一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10万亿元级的平台上继续快速增长,从2000年10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接近54万亿元, 增长了4倍多。按GDP排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实现新的跨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全球经济增

9、长的第一发动机和重要引擎,并于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相比2000 年继续提升了4个位次。从产业结构看,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16.4:50.2:33.8优化至2012年的10.1:45.3:44.6,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明显,累计提高接近11个百分点, 几乎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和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6.2和4.9个百分点。其中,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吸纳就业的稳定器。这一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鲜明的重化工化特征,特别是居民消费升级进入新阶段,

10、城镇居民需求由过去的以吃穿用为主转向汽车、住宅等耐用消费品为主,带来产业结构重化工业转型。与此同时,这一阶段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取得巨大成效。加入WTO以后,中国出口增长率连续多年在30%以上,到2009年中国出口货物贸易总量超越德国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量的比例达到11%(刘伟和蔡志洲,2015)。利用外资额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第二,2017年达到1310亿美元。从产业体系看,得益于扩大开放的红利,中国经济的外向度极大提升,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 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身影,2010年以后中国就已

11、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高达26.7%,几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国和第三的日本的总和。在联合国工业大类目录中,中国是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制造能力的国家,在500多种工业品种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魏际刚, 2 0 15)。并且,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产业体系的开放性和全球产业链的关联不断增强,既快速地推进了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又对全球产业链的构建做出了巨大贡献。(三)2013年至今: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阶段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成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和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12、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着力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四个对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这一时期,我国产业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阶段性特征。从经济发展看,虽然我国经济总量突破82万亿元大关, 并不断缩小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的差距,约为美国的66%左右, 但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已经从10%以

13、上的高速区间下降到6% 8%的中高速增长区间,20132017 年经济增速分别为7.8%、7.3%、6.9%、6.7%和6.9%。从产业结构看,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迅速提升,并成功地实现了“两级跳”,一是2013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增加值跃居首位;二是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大关。20122015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分别快于GDP增速0.7个、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0.8个、工业增加值增速1.0个百分点。到2015年第4季度,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连续14

14、个季度超过第二产业增速,连续15个季度超过GDP增速。三次产业结构也从2013年的9.3:44.0:46.7调整至2017年的7.9:40.5:51.6。服务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新依托。在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 “大物移智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新能源革命成果不断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中国创新创业活力

15、强劲,新产业、新动能不断涌现,并带动了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改善和提升,有利于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盛朝迅, 2018)。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我国在128个经济体中名列第17位,成为第一个跻身全球20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从创新投入看,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继2010年超过德国后,2013年又超过日本,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从创新产出看,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受理数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重为25%,排名均高居全球首位。主要经验启示40年来,我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变化,始终坚持和不断

1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遵循“改革开放创新”的产业发展逻辑,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之路,在世界产业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中国篇章”,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发挥好两个作用。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取得的成就,是政府和市场充分互动的结果,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结果。这其中,中国式产业政策通过补贴、税收、法规等形式直接支持、扶持、保护或者限制某些产业发展,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赶超,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功不可没。既符合中国国情,也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深化体制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和瓶颈制约, 聚焦产权制度改革、商品和要素市场改革、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和国有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