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上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908621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规划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十三五”规划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十三五”规划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十三五”规划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十三五”规划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五”规划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规划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上课)(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元月,李克强视察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时指出,解决好农业和粮食问题,要放在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支撑。,2015年5月,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专门指出,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他提出,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2015年7月,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

2、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同样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一)农业现代化

3、(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特征 (三)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四)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不是同一个概念,最根本的区别是追求目标不同,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单一,就是经济;农业现代化追求的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现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农业现代化,本体是农业,主体是农民,载体是农村。现代农业只要求实现“本体”的现代化,这是不完整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体系要求做到“三体共化、十农并进”:“三体共化”,即作为本体的农业,作为主体的农民和作为载体的农村要共同实现现代化。“十农并进”,就是要在农村人才、农民组织、农民工、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土地、农产品与农资价格、农村金

4、融、家庭农场、农村环境等方面共同建设,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就是要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商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特征,农业现代化很多核心特征,如信息化、产业化、一体化、科技化、规模化,在这儿我们就把核心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 1、农业产业化 2、农业科技化 3、农业生态化 4、农民知识化,1、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5、2、农业现代化是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 3、农业现代化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器,(三)农业现代化的意义,1、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专家、农业主管部门、基层干部意见。他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2、农业现代化是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但工业化的奇迹,也是有代价的,我们走过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

6、增长之路,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这样的增长之路很难说是可持续的。,严酷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要提升消费需求,农村无疑是最有效率的重要支点。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约为3:1,即一个城镇居民大概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如果农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到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的60%,平均每年新增消费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会对消费形成强大的带动作用。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的腰包鼓不起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失去重要的拉动力。,中国农民人均收入(元),201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对比,数

7、据来源:中国新闻网,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3、农业现代化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器,差距不只在收入上,还表现在城乡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上。2014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城镇化率达到54.77%,其中流动人口2.5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18.5%,可见城镇化率有18.5个百分点为“中国特色”城镇化,这部分人已经成为工业化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却没有在城镇中取得户口和社会福利,呈现出一种“半城镇化”:户籍在农村,就业在城市;家属在农村,劳力在城市;积累在农村,收入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生活在城市。 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普遍向往城市,有回乡意愿的仅占7%,但现实是在城里买房的仅占0.7%,这两

8、个“7”的巨大反差,值得社会深思。,由于各方面都不愿意支付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所需的成本,大多数农民工来到城市之后,无法实现“能力再造”,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卫生服务、教育等方面权益,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简单的、机械的、低水平的劳作,通过出卖体力和青春换取在城市稍作停留的机会。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我国20%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入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参加除工伤保险之外的其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比率均未超过30%。大部分地区未将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对象。,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说:“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丧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

9、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处置这一批人,是中国的困难的问题之一。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89页,(四)农业现代化的模式,第一种人少地多、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大量可耕地,最缺劳动力。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模式 。 第二种是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首选提高资源产出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以日本、韩国、台湾的一种模式 。 第三种是资源禀赋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国家以欧盟,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是残缺不全的现代化,是潜藏着巨大风险的现代化、

10、不可持续的现代化。只要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就支撑不起国家现代化大厦;只要占土地和人口多数的农村、农民依然被阻隔在现代化的大门之外,国家就不能算实现了现代化。,二、我国农业现代化 的发展现状,农业现代化有一个起步阶段,有一个成长期,有一个成熟期,我国农业现代化现在是处于一个成长期的发展阶段。成就与挑战并存。,农业现代化的成就,粮食能够自给自足,而且我们自给自足的比例能够高达95%左右,这是农业现代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最大的一个成就 。 党和国家政策的一个正确的引领,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现在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

11、三农”。 “农业现代化”:连续三年写入标题,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1.生产要素流失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小规模农户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农民的组织化、知识化程度低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三、落实“十三五”规划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亟需破解的几个难题,1、强农富农切入点在哪里? 2、家庭经营效益从哪儿来? 3、小农户,大市场农业竞争力怎样提高? 4、城镇化、新农村土地谁来种、怎么种? 5、基础弱、底子薄支持保护谁承担? 6、资源环境紧约束如何可持续?,1、强农富农切入点在哪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二是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三是推进宅基地制度改

12、革。 四是分类推进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防止犯历史性和颠覆性的错误。不得把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集体所有权改虚了、把集体资产改没了。 要创新农村治理 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严格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既防止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少数人侵占、支配集体资产,也防止外部资本侵吞、控制集体资产。 为此,一方面要创新农村治理,在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地区,探索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能,实行“政经分开”,以防止村干部在参与集

13、体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侵吞集体资产、“小官大贪”等现象,侵蚀农民利益,影响农村长治久安。另一方面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2、家庭经营效益从哪儿来?,我国共有2.6亿个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仅约8亩,农民多农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轻易放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体制是不现实的。因此,稳定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对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效益从适度规模中来 效益从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中来 效益从社会化服务中来,习近平指出:“在土地流转实践中,要因地制宜、顺序

14、渐进,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明确强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所以,我们讲规模效益,决不能盲目效法美国,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不能违背经济规律,更不能违背中国的现实,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土地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李克强2014年10月15日上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农业生产要再上新台阶,必须适度扩大规模经营,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我们将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多种形式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尊重农民意愿,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

15、就山西省情况看,农户人均23亩多地,如果把50亩地交给一户种,在黑龙江、在新疆根本不算规模经营,但在我省就等于把5户的土地交给一户耕种,那其他4户干什么?就是一个客观难题。因此,我们绝不能为了规模而规模,否则,只能是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具备条件的地方,政府只要因势利导,做好服务工作,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就会在农民之间进行,规模效益就会彰显。,效益从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中来 山东三元朱村发明的冬暖式大棚已经发展到第五代。一按电钮,近100米的草帘自动卷起,轻点鼠标,数十个喷灌头水雾弥漫。一个温室大棚收入能达到2万3万元,一亩棚收入超过十亩地;马铃薯脱毒是一项生物技术,仅这

16、项技术就能使单产增加300500公斤,农民因此而增加的收入便十分可观。,推广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 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效益从社会化服务中来 事实上,农业的规模,不单是指土地规模,也可以是服务规模,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也能形成规模,带来规模效益。不管是美国一户的几万亩地,还是日本的小规模经营,打一个电话,农药、化肥、销售等专业组织都能上门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农业效率低,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3、小农户,大市场农业竞争力怎样提高?,(1)农业产业化,是“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一个现实途径 (2) 健全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是“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安全保障 (3)有效的农业合作组织,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起着决定性作用,我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速度很快,但目前带动力、竞争力仍然偏弱,应大力发展和培育。,4、城镇化、新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