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07574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玛米亚RB67相机完全攻略 影像的数码化进程中,数码相机以其快捷方便、即拍即现的优势,占领了传统胶片相机的半壁江山,且有指日间将其取代的趋势,这也促使大批优秀的传统机械相机从婚纱影楼及商业摄影的第一线提前退役,大量流入二手市场。玛米亚RB67系列相机便是其中之一。手头不宽裕的影友得福了,以俄产中幅机的价格购入性能指标不在同一档次的RB67相机步入中画幅之门。 RB67的耐用性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此相机自1970年推出以来经久不衰的原因,旋转后背、镜间快门镜头、皮腔对焦无一不证明这是一部个性极强的相机,也正是因为这繁琐的操作,使刚刚上手的影友头皮发怵。在此就所遇问题总结归类如下,使玛米亚RB67

2、成为大家手中一支顺手的枪。 一、近摄曝光补偿表的读识 近摄是影友经常遇到的题材,本机为皮腔式对焦,较一般对焦环式相机对焦范围更广,其近摄功能强大。在进行近摄时物距缩短,像距增大,透射到胶片的光线强度减弱,曝光补偿多少合适呢?识读一下皮腔右手边的近摄曝光补偿表一目了然,省去了测量、计算,方法如下:在皮腔前端镜头座的竖坐标上,找到使用镜头焦距。例如使用的是90MM标头,构图对标完毕,在竖坐标上找到90MM,然后顺着90MM所在横坐标找到与机身相交是在0EV、0、5EV、1EV哪个区,那么在按快门的时候就要补偿相应的曝光值。 二、不同镜头拍摄时物距表的识读 对景深的控制需要准确的物距数值,有对焦距的

3、镜头比较直观,可换镜头的皮腔或对焦方式同样有表可读。看一下上面提到的那面表在皮腔前端找到你用的镜头横坐标上,来自右上方黄、绿的曲线相交并且有个圆点,这条有相交并且有圆点的斜线就是这只镜头的焦距指示线,这条斜线与皮腔后边机身上的竖坐标的交叉点,就是被摄物到机身的距离,好玩吧?换另一只镜头试一下吧! 三、不同时期机身与镜头的组合使用 RB67系列相机在近四十年的生产进程中不断改进,先后有RB67、RB67-S、RB67-SD三款机身和SElKO、C型、KL型、APO型镜头先后问世,厂家在性能进步的同时,仍保持各时期机身与镜头的互换。只是在互换时注意一些小细节,以免卡壳。首先了解一下早后期产品的差异

4、,C型镜头与RB67最早同期推出,其内置接环直径为54MM,KL型与APO型则增至61MM,RB67-S、RB67-SD的镜头接口内径则为61MM。KL型镜头除光学素质稍逊APO镜头以外,其外形与规格完全相同。只是APO镜质高价昂,国内很少有人使用,所以在以下61MM内置接环口径的镜头就由KL型镜全权代表。纵贯全局是镜头内置接环直径左右了不同时期镜头与机身的配合,于是KL型镜头内置接环上有一个直径差为7MM的旋转接环(如图2),取下这个环,KL型镜头的内置接环直径就有61MM减为54MM,就可以用在RB67机身上,C型镜头的后部内置接环安装上这个转接环,就可以用在RB67-S、RB67-SD机

5、身上。玛米亚厂家的这一改进是为了使RB67系列相机与电子化的RZ系列相机通用。这样RB相机的镜头都可以用在RZ相机上(RZ相机的镜头接环都是61MM的)。同样不同时期的近摄接环、增倍镜也要根据其内置镜头接环口径不同来使用这个转接环。 四、在RB67相机上其它镜头的代用 哈苏相机的蔡司镜头转接到RB67上岂不更好?答曰:否。RB67相机使用的是带有镜间快门的镜头,机身不具备精确控制曝光的能力,看看你要代用的镜头,无法能在镜头上调节快门的都不能用在RB67上。 可是,可是大画幅背景取景相机的镜头加上接环就能用在你的大马上了,转接环设计制作合理甚至可以移轴拍摄。哈哈施奈德、罗德刚、尼康、富士等高素质

6、镜头岂不更爽?只是由于要留出反光镜活动的距离,所以在使用广角镜时镜头尾部与胶片的距离限制了广角镜的选择,只能使用115MM以上的镜头。 谈到镜间快门镜头在本机使用的利与弊,本人就个人观点评说一下:镜间快门的使用增加了每支镜头的构造机构与制造成本,却简化了机身的结构及零部件使用量,机身结构却变得结实,减少了机身故障发生率的可能。工作中一只镜头快门出现故障,换另一只镜头即可。我们一般会有多只不同焦距的镜头,却总是只有一部机身,或许换上去的镜头视角不是很合适,但拍下来总是比什么也拍不到强吧?镜间快门的最高一级快门都可以闪光同步,这就意味着你可以用更高的快门凝固动体的影像。宾得67的焦平面快门就曾为提

7、高闪光同步改为130秒而专门开发了一只镜间快门的镜头来弥补这一缺陷。当然镜间快门也是有不足的,它的结构导致不能把曝光时间做的更快,它的快门最高一般为1500秒,而我们的大马只有1400秒。 五、B门及快门线的使用 B门必须是使用快门线来控制的,先说一下快门线的应用。看一看大马那块巨大的反光镜,想象一下它动起来的劲头,你还会相信保持底片清晰的安全快门吗?所以用反光镜预升会比较好一些,这样用更轻巧的三脚架就可以架得住大马。 如果你坚信反光镜的动作不会影响到你底片的清晰度,那么就把单头快门线拧在相机的快门释放按钮上,如果你觉得还是反光镜预升会带来更结实的成像,那么就把快门线拧在镜头左手边标有M、VP

8、的钮上,拍摄时先按下相机快门释放钮,“跨啦”一声以后等反光镜的余震平息了再按下快门线。这里控制的是T门和其他常用档位,B门的操作是独立的,把快门线拧在镜头右手的B钮上,按下机身的快门释放钮,反光镜上翻快门打开,读秒结束,再按快门线关闭快门,好了,就这样,你用单头的廉价普通快门线同样完成了双头快门线的工作,(注意在这里最主要是廉价,这个对于我们真的很重要,哈哈)并且在野外转场拍摄的时候你还可以少拧一个快门线头,而使用原厂快门线无非是把多的那条快门线拧在相机快门释放钮上,取代手的作用,而这个取代与你底片清晰度无关,用到反光镜欲升时这条线更是累赘,需要把它卸下来。你是不是打消了去买原厂双头快门的念头

9、? 六、快门的顺利开启之路 为减少操作失误,本机设有多种安全装置,因此在拍摄时想要顺利按下快门要过六道关: (1)快门上弦把手一定要向下按到位; (2)快门释放按钮有锁,防止意外拍摄,拍摄时应当在白点位置,还有一个是红色的,那个是锁住快门用的,防止误拍; (3)正常拍摄完毕(并非多次曝光)的情况下是否过片; (4)片盒内是否正常装好胶片,并已成功卷到第一张,第一张胶片要扳好几次的; (5)后背是否旋转到正确的横竖拍摄位置,在这2种状态的中间任何位置都不行的; (6)拍摄时是否完全扭出胶片的遮光板,还应注意遮光板在一部分未完全扭出的时候也可以按下快门释放钮。 再就是记得在更换镜头的时候要先给快门

10、上弦采卸的下镜头。 好了,余下的就是装上一只120胶卷,感受中画幅带来的美妙感受吧! 为刚刚入手大马的影友更快熟悉自己手中的“枪”及早进入状态出好片,在下斗胆在此作一个大马的简易教程供大家参考,本人才疏学浅,不足之处望大家不吝赐教,以免贻笑大方。刚刚遇到的RB67SD67后背压片不平的问题.正在研究之中,未果所以尚未收录其中,日后如有其他问题随时添加。图片正在整理之中 . 最近abl5111兄对大马.KL镜头的精彩评鉴及器材技术层面的独到见解,大家借鉴一下。 说一下大家关注度较高的KL65。 在KL的广角中,这支头体积是比较大的,重1070g,长度像个中焦头,九片八组的改良结构,早期时配S机身

11、的65头是八片七组,结构不一样,但是凭良心讲,这二者没有太大区别,以前用过C50,高倍放大时,边缘的色差是看得见的,可见C级标准和KL标准有区别,光学结构和镀膜都重新设计,而给S机身配的50和后来镀膜改良的C50的十一片八组的结构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实际上这个焦距段的镜头这样的光学结构已是非常经典,存在的不足不是大问题,当然,高级的镜头也应运而生,如RZ用的ULD50,已经多达十五片的光学新结构,由于没有用过,不好发表意见,但是校正以前的残存的色差和边缘的因场曲造成的清晰不足应该是有提高的,而马米亚公司把KL的广角只做到了65mm的焦距,因此给使用者带来了遗憾,大家只好把注意力放在了KL65

12、上。 那么这支广角镜头为什么体积会这么大?这么长?这是和它的光学结构有关。这支镜头属于反摄远光学结构,什么叫反摄远结构以前帖子里我没有讲清楚,有必要讲一下。 这支镜头65mm的焦距照理说从镜头成像的像方主点到焦平面应该是65mm的距离,可是,大马如此大的机身和巨大的反光镜这65mm根本不能容下,怎么办?是聪明的法国人赫赫有名的昂热尼厄公司的工程师发明了反摄远光学结构解决了这个问题。 反摄远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和正摄远结构相反的,我估计浪漫的法国人在苦苦思索时,一不小心把一个摄远镜头颠倒过来忽然发现了这个光学特性,当然说穿了简单,发明者付出的心血是很大的,不是这么颠倒一下就行,整个镜组都要重新设计以

13、符合广角镜头的特点。反摄远结构的光学镜片在前组是采用了具有发散作用的负透镜组,KL65前组用了三块,KL75用了二块,KL90用了二块,C50也用了三块,都是平凹和凸凹结构,而在后面的镜组则是具有一定对应作用的正组透镜,这样的设计主要使像方主点后移,以便容下大马的镜箱和反光镜,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前组,使得主点后移而到焦平面距离又不变,面在许多旁轴的和大型技术相机由于没有反光镜箱的结构,都采用了标准的广角镜组设计,如完全对称八片四组的超级安格隆,标准的大广角镜组的设计带来的好处是边缘视场清晰度较好,由于对称光学的作用在不同远近距离拍摄时边缘清晰度影响较小,镜头个头也不需要做得很大,但是由于后镜

14、片贴胶片太近,浙晕是比较大的,往往需要收小光圈和加中灰镜来解决。 而反摄远结构的广角镜头则边缘的照度得到了改良,镜头的光学口径也比较大,由于前镜组用了大体积的负透镜,因此镜头很大,又重,由于是不对称的光学结构,近摄时边缘的成像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这些镜头都带有自动和手动的浮动镜组来校正,因此,用大马的兄弟一定要记得使用这个校正环,这好比在KL很优秀的光学品质上,校正了浮动镜片会创造了更好的成像质量的基础平台,加上收小光圈的景深作用,KL的成像质量是非常好的。 介绍一下KL75mm3。5L。 这支镜头在市场上的拥有量是很少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焦距值在广角镜头中的视角太小,只有61度,相当于35

15、mm镜头的37mm镜头,又由于和KL90太靠近,所以很多人会去选择50和65头,其实每一个镜头的视角在摄影活动中是一定有他特定的作用的,选配三镜组合时,只要广角的视角和标准的视角离它较远,选择它是合适的,如50,75,127或者150,都是很好的组合。 KL75由于视场角度小,带来了令人满意的无暗角,几乎不存在的畸变,在这里要说明一下,KL系统的广角镜头在边缘视场失光和畸变控制和别的品牌相比是做的最好的,不论是C50,KL65,KL75,KL90,边缘视场的暗角都很微弱有的甚至没有,这并非一定是德国镜头在这两个方面才是最好的,勃浪尼卡的67相机用的PG50,PG65,PS40,PS50,PS65,PE50,PE60也有很好的暗角和畸变控制,得多的用家都有深刻的映象,而我们在用哈苏的40,宾得67的45,宾得645的AF35,都可以看到明显的边缘视场的失光,当然有时候这种边缘的光衰落也不见得是一种坏事,会符合一种意境和加强视觉中心的需要,现代人用广角对这种现象也不强求和已经适应了,因为不管怎么样,浙晕的现象不是很严重的。 KL75的光学结构为9片7组,前面有两块大的负透镜起着将像方主点后移的作用,如果更大的广角就要再前面加一块更大的负透镜以获得更大的视场,如C50,KL65,有意思的是,后面的7块镜片是完全一致的外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