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救赎 ——《悲惨世界》书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07449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与救赎 ——《悲惨世界》书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爱与救赎 ——《悲惨世界》书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爱与救赎 ——《悲惨世界》书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爱与救赎 ——《悲惨世界》书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爱与救赎 ——《悲惨世界》书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与救赎 ——《悲惨世界》书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与救赎 ——《悲惨世界》书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与救赎 读悲惨世界有感面前摆的百余万字的巨著悲惨世界。读上百万字的书是需要些耐心的,写百万字书的人则需要那种让读者不忍释卷的才能。 雨果有。他甚至还能让不能忍耐他唠叨的读者终于在他的唠里唠叨里为他的冉阿让流一滴圣洁的泪。 他靠的是情节和情感。尚奇与情感热烈是法兰西民族的天性,因此也造就了基度山伯爵的奇巧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奔放。而雨果的叙事无疑同时具备这两种品格。雨果全心全意地爱着巴黎,爱着法国,爱着自由与进步,爱着他的上帝。他的笔势不懂节制,但他构造情节网络时却有条不紊,极具匠心。悲惨世界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煌煌巨著。全书共分为五部。第一部芳汀,第二部珂赛特,第三部马吕斯,第四部卜吕梅街的儿女情

2、和圣德尼街的英雄血,第五部冉阿让。 小说叙述了刑满释放犯冉阿让的悲惨故事。一七九五年,冉阿让为饥饿所迫,偷了一块面包,而服了十九年苦役。一八一五年,他刑满释放,投宿迪涅,遭众人拒绝,却受到迪涅主教热情接待,可他临走时偷了主教的银餐具而再次被捕。面对警察的调查,迪涅主教声称这银餐具是他送与客人的,甚至还把一对银烛台也送给了冉阿让,以救赎他的灵魂。几年后,冉阿让化名马德兰,成了小城滨海蒙特勒伊的市长。他开了一家玻璃饰物厂,发明了一项新工艺,大办慈善事业,促进了小城的繁荣。他厂里女工芳汀因有个私生女而被解雇。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寄养在蒙费梅的客店主德纳第家。为了付女儿的抚养费,芳汀沦落为娼,又遭警探沙威

3、逮捕,后被马德兰先生解救,终因重病死在马德兰先生的医院里,临终前她将女儿托付给了市长先生。沙威怀疑马德兰是冉阿让。这时,一个叫尚马蒂厄的老头被指控偷了一根苹果枝,并被认定就是冉?阿让。马德兰先生经过一夜激烈的思想斗争,前往法庭自首。于是,他又再次被捕,投入土伦苦役牢。一次,他冒险救了一位水手后而乘机逃跑。人们以为他已淹死海中。逃出后,他去德纳第家寻找珂赛特。此时,珂赛特已八岁,受尽了德纳第太太的折磨。冉阿让用重金向德纳第赎回珂赛特,把她带到巴黎,在偏僻的戈博旧宅租了个房间。后来,他怀疑自己受到沙威警探的跟踪,并已被他识破,便东逃西躲,情急之中躲进一家修道院,改名福施勒旺,当了园丁,在那里隐居下

4、来,而珂赛特则进了修道院的寄宿学校读书。五年后,他们离开修道院,在普吕梅街租了座房子。这时,马吕斯出现了。 马吕斯从小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是个极端保王派,而他是共和派。马吕斯常去公园散步,遇见了珂赛特,并爱上了她。冉?阿让识破了马吕斯的“阴谋”,带着珂赛特搬了家。在德纳第的大女儿埃波妮的帮助下,马吕斯找到了珂赛特的住址。于是一场热恋开始了。 由于害怕被警方发现,冉阿让再次搬家。一本吸墨纸使他发现了珂赛特和马吕斯的恋情,他痛苦万分,只想一死。马吕斯那边也只求一死,因为他外祖父拒绝了他和珂赛特的婚事。这时,酝酿已久的人民起义爆发了。马吕斯随ABC友社的革命者参加了街垒战。冉阿让看到马吕斯写给

5、珂赛特的诀别信,也去了街垒。密探沙威为了侦察也去了那里。在街垒战中,ABC友社的人全部壮烈牺牲。沙威被起义者逮捕并判以死刑,由冉?阿让执行。冉阿让出于人道将他释放。马吕斯身负重伤,昏迷不醒,也被冉阿让从下水道里救出。一出下水道,他就被等在那里的沙威抓住。沙威满足冉?阿让的要求,将马吕斯送回他的外祖父家里。沙威被冉?阿让的人格力量所震撼,放了他一条生路,却又无法面对自己的职责,最终投塞纳河自尽。 六个月后,马吕斯伤口痊愈,并与外祖父言归于好。在外祖父和冉阿让的安排下,两位恋人终结连理。冉阿让向马吕斯坦白了自己的苦役犯身份,但遭到马吕斯的误解。从此,冉阿让失去了他心爱的珂赛特,终日郁郁寡欢,日见衰

6、弱。一八三五年六月,马吕斯终于知道冉阿让是他的救命恩人,等他偕同珂赛特去看他时,他已奄奄一息。冉阿让躺在珂赛特怀里离开了黑暗的人间,孤独地躺在拉雪兹公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任“荒草掩埋,雨水刷尽”。 这个故事起于主教给予爱,终于冉阿让灵魂获得救赎,一个平穷的人,在这悲惨的世界上活着,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地狱来到天堂。雨果在他的自序中写道:“只要由法律和习俗造成的社会惩罚依然存在,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制造地狱,在神赋的命运之上人为地妄加噩运;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贫穷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儿童因黑暗而愚蒙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有些地区,社会窒息的现象依然存在,换句话说,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只要地球

7、上还存在着愚昧和贫困,像本书这一类作品就不会是无益的。” 这部作品的出现正是为了指出尖锐的社会问题,让人们有所觉悟,让整个社会充满爱,让每个犯罪的人得到救赎。社会造就罪犯,这样的罪犯应该去用爱感化他,而不是一味的惩罚,让他们得到救赎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雨果在本书中对这种伴随爱的公正的描写,完全可以表现在沙威和冉?阿让的激烈冲突上。沙威所代表的正是当时的那种缺少关爱与理解的法制,虽然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公正的,但是这样的法制没有人情味,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犯罪的问题。雨果提倡的是永爱感化这些迫不得已罪犯,让他的从灵魂上得到救赎。 冉阿让这个人物,本质上是个悲惨的人,但同时他在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幸

8、运的人,因为他在这黑暗的世界中获得了灵魂上的救赎。也许他身体和心理上都遭受了很大的摧残,也许刚被释放的时候他还有着对社会仇视的心理,但是主教给予他的爱,净化了他的内心,让他从一个罪犯慢慢变成了一个有助于社会的人。他的人生经历三次救赎,第一次是他成了市长,真心实意帮助当地的人民做事情,第二次是他在对尚马蒂厄事件时内心的斗争,第三次是他最后去世,得到了宽恕。法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每个人所做都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内心,这也正是冉阿让最终可以得到救赎的原因。 沙威,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对社会负责任,在司法方面一丝不苟,恪尽职守。但是他的弱点就在于没有爱的公正,“黑暗的正直”。他做的对,无论是查冉?阿让

9、,还是追踪他,他做的一切都让他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对得起他探长的身份。但是就这样的一个人,最终的结局却是跳进塞纳河自杀而死,这不得不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整个社会造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让这个社会变得如同一个工厂,可怜人、穷人只能如同那些废旧的零件一样被抛弃掉。雨果也正是想借这部书呼吁整个社会,让整个社会充满爱,抨击那个让人窒息的制度,这点在后面的巴黎人民起义中也可以看到。 巴黎人民起义,这是一八三二年有学生领导的起义。起因如书中所言,结局也是失败的,但就是这样的一场失败的运动,却体现出了雨果对于旧制度的不满,希望变革的想法。而这些起义的人们,虽然最终牺牲了,却在这悲惨的世界得到了解脱,并且为

10、了他们后辈可以更好的生活而付出了生命。可以说,他们用博爱的心拯救了后代,尽管他们失败了,但他们的灵魂依然会留在法兰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让他们自己贫苦的人生获得救赎。本书中人物繁多,并且每一个人物都是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同时又不会脱离那个时代背景。中间夹杂着许许多多的描写,拓展的说明,以及对历史、地理的叙述,篇幅宏大,对故事背景的交代更是十分复杂,却又不会让读者感到拖沓、厌烦。雨果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起来,篇幅浩大,气势恢弘,却又可以深深刺透读者的心,让读者也能够体会到那种悲惨的痛苦,又可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得到救赎的那种喜悦。如果说巴尔扎克是法国最杰出的作家,那么

11、雨果一定是法国最伟大的作家,没有之一,而这部悲惨世界,更是这位伟大的大师最完美的作品。曾经看过对这本书很教条式的评价,说这本书是浪漫主义作品,说相信依靠善与爱来解决社会中的问题脱离现实。总之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相比不够深刻云云。后来上了大学,明白那些所谓主义的划分原来没什么意义。或许是吧,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义人,不存在这么多离奇巧合的情节。但我觉得文学作品之所以震撼人心,正在于它表达了一种终极的理想。仁善与博爱的理想,灵魂的自我拯救,正是这部书最伟大的地方。 但这本书同样是现实的。记得这本书的题记“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只要这些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小时候读这部书时还不谙世事,只是当作别人的故事来读。而如今,我明白中国现实社会中类似的现象一点也不少见,可是谁能像雨果一样,真切地体会那些生活在最底层人们的痛苦,写出这样深刻感人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