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05124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乙己特级教师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孔乙己特级教师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孔乙己特级教师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孔乙己特级教师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乙己特级教师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乙己特级教师教学实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乙己教学实录和点评 执教 饶美红 点评 吴丹青一、导入:由孙伏园先生的评论引出孔乙己。师: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还把它译成了外史。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乙己。二、初品孔乙己,他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师:课前我们都已预习过,请大家说说,通读课文后,孔乙己留在你脑海里最深刻的画面或者说最深刻的语言、动作是什么。生: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生:他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生:他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的情景。师:你能把这一段朗读一下吗?(学生朗读。)师:从这段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2、?生:孔乙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生:他是一个好玩、可笑的人。生:他是一个迂腐的人。师:但老师觉得这情景是这篇课文中唯一能让人感到温馨的地方。有同学有同感吗?生:他自己钱不多,买了点儿茴香豆还要给孩子们吃。生: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师:同学们都很有感触。孔乙己还留给你们什么深刻的印象?生:“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给我印象也很深。师:你认为“窃”和“偷”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怎么不一样?生:师:其实两者意思一样。“偷”是口头语,“窃”是书面语。你们说孔乙己自己知不知道两者意思是一样的?生:知道的。师: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生:人们用口头语“偷”来嘲笑孔乙己,孔乙己为了辩解而用书面语“窃”,故意在字面

3、上做文章。生:说明了孔乙己这个没落封建文人的迂腐、可悲。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棒。孔乙己这篇经典的课文你们的父辈和老师读书的时候就学过,有意思的是,这两天老师问了一些年长者和一些与我同时代的人,让他们说说多年后孔乙己留在他们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这几幅经典画面(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回字有四样写法。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师:好像跟我们同学说的不谋而合,看来这就是经典的不朽之处,无论经过多么久,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一样的。师:根据以上叙述,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读

4、书人。师:怎样的读书人7能否在前面加个定语?生:可笑的读书人。生:迂腐的读书人。生:善良的读书人。师:李欧梵先生认为,孔乙己是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师:在你们的印象中,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是如何的?生: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应是挺高的。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三、再品孔乙己,他是一个有着悲剧性格的“边缘人”。师:那就让我们去看看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如何。假如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孔乙己那个年代,你能在咸亨酒店众多的酒客中,一眼就认出哪个是孔乙已吗?请根据文中的话说说理由。生:能,根据第四小节中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师:为

5、什么说他是唯一的?生:根据文中第一小节的描述,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帮,而穿长衫的是要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的。师:也就是说,孔乙己既不属于短衣帮,又不属于穿长衫的主顾。但是,他只要踱进店里坐着不就可以成为长衫主顾一类了吗?他能坐着喝吗?生:不能,因为他太穷了!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坐着喝!师:那么只要他脱下长衫就可以归入短衣帮了。他愿脱下长衫吗?生:不能,他太穷了,只有这么一件衣服,所以脱不下来。师:你认为他没有换洗的衣服,果真是这样吗?生:不对,我觉得是他始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他认为长衫再破也是读书人的标志。生:他喜欢与众不同。师:那这个孔乙己太有个性了。生:在他的思想里,他无论

6、如何也不可能把自己和短衣帮归在一起。生:他企图用一件长衫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的思想意识不允许他脱下。师:真是欲上不能,欲下不甘啊!既不能踱进店里去喝,又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脱下长衫。孔乙己成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孤独的边缘人。四、三品孔乙己,他是一个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师:这么一个不属于任何群体的边缘人,是否跟别人没有任何关联了?生:文中第九小节这样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说明他还是和别人有关联的。师: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的具体表现吗?生:第四小节:“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生:大家说孔乙己捞不到半个秀才时,众人都哄笑,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生:孔乙己和邻居孩

7、子之间的对话“多乎哉?不多也”,也都是笑声。生:孔乙己说“跌断,跌,跌”,大家都笑了。师:静下来,让我们想一想,这些真的好笑吗?如果我们就是孔乙己,考不上秀才举人,可笑吗?没钱不能多给孩子茴香豆,可笑吗?没钱只能去偷书,可笑吗?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可笑吗?让我们觉得可笑的分别是孔乙己的什么事?生:“窃书不能算偷”,这里表明了孔乙己没落、迂腐。生:链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说明被人家取笑戳到内心隐痛时孔乙己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生:“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显示了孔乙己最诚挚的人性,但由于生活的窘迫,这人性不过是笑料的一部分罢了。生:“跌断,跌,跌”孔乙己此时的神态是“低声”“恳求”,说明

8、他很可怜!生:突然发现让人们觉得可笑的分别是孔乙己的“偷窃一落第迂腐一断腿”。师:确实,如果我们站在酒客的角度,会觉得孔乙己是可笑的。但如果我们从孔乙己的角度去想想,会发现这一切对孔乙己个人来说都是他心中永远的痛。那为什么每一次店内外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生:说明了当时社会的悲凉、人情的冷漠。师:孔乙己自认为是一个读书人、有身份的人,可他的一举一动却成为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可见他们的快乐是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的,他们在玩味、欣赏别人的苦难。孔乙己这么一个悲苦的人的形象就很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师:但让我们感到更辛酸的是,文中继续写道:”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生:

9、说明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生: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生:他是一个可有可无、毫无价值的人。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生:第十小节的“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师:是在什么情况下“我”才觉得的?生:掌柜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师:文中这“十九个钱”总共提到几次?说明了什么? 生:四次。生:“十九个钱”成了他的代名词,他曾经存在过的唯一证据。生:“十九个钱”似乎代表了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师:是的,所以当这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抹去时,“孔乙己”这个卑微的名字便永远从冷漠残酷的社会消失了!师:还有吗?生:第十小节:“谁晓得?许是死了。”师:什么样的情境下有这样

10、的对话的?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体会一下说话人的心情。(学生分角色朗读。)师:“谁晓得?许是死了。”他们用的是什么口气?生:漫不经心。掌柜随口问,酒客信口答。生:一个漫不经心,一个毫不在意。师:讲得真好!这种刻意为之的“轻描淡写”更加强了悲剧的效果。我们一般在谈论什么东西逝去的时候用这种口气?生:动物。生:我们家的宠物死了,我也不会用这种口气。师:可见在别人心目中孔乙己连动物也不如。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还读到了什么信息?生:丁举人的凶残行径。生:但没有人站出来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师:说明了什么?生:人与人之间冷漠、隔膜、麻木到了触目惊心、令人寒心的地步!师:有人说:“人没有错,错的是时间。”一个小小的

11、孔乙己,谁会去关心他?一个小小的举人在那时可以草菅人命,而没有一个人去阻止,都只是旁观,或者说在看戏,戏中谁死谁活与我何干?漠视像习惯一般存在,再装着没事人一样,然后再看戏。师:文章最后还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_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请听课文十至十三小节,请同学们边听边在文章中找依据。(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生:我认为他死了,因为前文说孔乙己品行好,从不拖欠,但现在两年过去了,还欠十九个钱。生:我也认为他死了,因为原先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而现在他被打折了腿,黑而且瘦。天气又逐渐转凉。生:我认为他没死,他可能到另外的地方去谋生了。生:我认为他死了,因为他这么好酒,如

12、果没死,他爬也要爬来喝酒。师:中国酒的历史比文学的历史更长,曹雪芹,他是“举家食粥酒常赊”!这位同学分析得挺有道理,孔乙己这么好酒,如果还活着,一定会来喝酒的。生:我认为他没死,可能这个社会上有好心的收容了他,并给他好酒喝。师:你怀着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是的,或许他被好心人收留了。生:我认为他已经死了,因为原先别人嘲笑他,他会争辩,而现在是“不十分分辩”,说明他心都已经死了。生:天气已转凉,且他这时穿着的是“破夹袄”,刚才我们说孔乙己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脱下那件长衫的,可此时他已脱下,这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这一小节,请同学们默读,然后告诉老师,此时如果我们

13、再到咸亨酒店去找那个标志性的孔乙己,还能找到吗?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找不到了,孔乙己此时已被迫脱下长衫,换上了短衣帮的“破夹袄”。师:长衫脱下那他该归属于短衣帮了!生:这回他终于坐下来喝酒了,不过并不是坐在隔壁的雅座里,而是坐在一个蒲包上喝。师: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让我们震惊,他先前塑造的那一个高大的形象已倒塌,这是一个人精神的萎缩。鲁迅先生让他最后一次出场也没有归属,他始终是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可怜的读书人。所以著名作家刘再复认为:“孔乙己是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师:如果说“大约”印证了“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说明没有人去关心他,让我们读

14、到了社会的冷漠的话,那么同学们刚才找出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确”表现了孔乙己死亡的必然,让我们彻底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凄凉。五、走近孔乙己,他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师:那个叫孔乙己的人,他死了。是谁杀死了孔乙己?生:是科举制度,让他学了一些没用的东西,如“回”字有四种写法等,让他无法谋生。生:是他自己的性格,他好吃懒做。生:是当时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师: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中写道:“中国的看客是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我们来看下,鲁迅是怎样让孔乙己从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的。(生齐读“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师:著名作家余华在内心之死中说:当读到这段文字时,有一种“子弹穿过身体的迅疾”的感觉。鲁迅先生省略了孔乙己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他的腿被打断后,才开始写他到来的方式,于是我们读到了文学叙述中的绝唱:用手走路的人,一个非人!这幅图景是整篇小说的灵魂,孔乙己留给我们的是用手支撑着身体走出门的背影,背影后是自顾自谈笑着的人们。(学生思考。)师:孔乙己不幸中的血腥味就在这些看客的冷漠的谈论中消解了,这正是鲁迅最痛心的。一种全民族的演戏与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