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词类活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04691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词类活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文词类活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文词类活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文词类活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文词类活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词类活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1、名词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1)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3)一狼洞其中。(狼)洞:原为名词,现做动词,可译为“打洞”。2、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前,起一种修饰或

2、限制作用时的用法。这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不需要依靠介词的介引,它省略了介词,但不是省略句。(1)表示比喻、比拟,可用名词前加介词去理解,翻译成“像一样”。例1: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原为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像狗一样”。例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斗、蛇:原为名词,在这里做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弯曲”。(2)表示方位、处所,可译成“到”“在”。例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东: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到东方”。例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山

3、:原为名词,在这里做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在山上”。(3)表示工具、方法、依据,可译为“用”。例1:乃丹书帛曰“陈涉王”。(陈涉世家丹:原为名词,朱砂。在这里用作状语,可译为“用朱砂”。例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原为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用箕畚”。(4)表方向,可译为“向”,多为方位名词左状语。例1: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前: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向前”。例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北、南: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向北”“向南”。(5)表时间,多为时间名词。例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

4、:原为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每天”。例2: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日:原为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一天天地”。3、形容词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2)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3)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原为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可译为“走完”。(4)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1)以其无礼于晋

5、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2)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3)动词、形容词作名词:4、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例1:“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例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例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的金玉珍珠例4:屠惧,投以骨。(狼)屠:原为动词,现作名词,可译为“屠户”。形容词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6、如:例:“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例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例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例4: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险:原为形容词,现作名词,可译为“险阻”。5、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

7、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岳)荡:原为动词,激荡。这里用作使动动词,可译为“使激荡”。例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原为动词,这里活用为使动动词,可译为“使饮”。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臣:使称臣。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8、急:使急。6、意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可译为“以为”“认为是”(1)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例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原为名词,客人。现作意动动词,可译为“以他的父亲为宾客”。例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2)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例1:“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例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十则)耻:原为形容词,现作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下问是耻辱”。7、为动用法:所谓为动,是指有的动词带宾语时,含有“为宾而动”的意思。但要注意,这“为宾而动”并不是动词本身“为宾而动”,而

9、是说它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为其宾语而产生的,如上面提到的“君子死知己”中的“死”,就是主语“君子”为其宾语“知己”而产生的,“君子死知己”,即“君子为知己而死”。为动有三种,即名词的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为动用法。(1)名词的为动用法是指有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时,含有“为宾而动”的意思,如:例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例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简析:例中的“名”“字”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带有宾语“余”,“名余”就是“为我命名”,“字余”就是“为我取字”。例中的两个“履”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带上宾语“我”和“之”,都表示“为穿履”之意,

10、“履我”即“为我穿上鞋”,“履之”即“为他穿上鞋”之意。(2)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活用的动词所表示的意义是主语为了宾语而产生的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其宾语不是动词的支配对象,而是主语产生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原因或替代对象。如:例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例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韩非子?五蠹)例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例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尚书?泰誓)简析:以上四例中带点的动词都是为动用法。例的“死”表

11、示主语为宾语“节”而死,说明死的目的,即为节操而死;例中的“怒”是“为而怒”,“之”是宾语,它表示怒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他不成才才发怒的。例中的“启”表示“为而启”,“之”是它的宾语,“启之”即“为他开门”,它表示主语的替代对象。例中的两个“作”在句中表示“为而作”,“作之君”“作之师”即“为之作君”“为之作师”,也就是给他们树立君王,给他们树立师表的意思。(3)形容词的为动用法:就是用如动词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是主语为宾语而产生的。如:例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例稷勤百谷而山死。(国语?鲁语)简析:例“苦”字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有“为而苦”之意,“苦秦”即“为秦而苦”,“秦”是宾语,是主语产生“苦“的原因。例中的“勤”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百谷”是其宾语,是“勤”的目的,“勤百谷”是“为百谷而勤”之意。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