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视导综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03725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学视导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视导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视导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视导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学视导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学视导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学视导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学视导综述 背景:20092010年第一学期我室各科教研员对分局所有学校进 行了集体教学视导。视导主要关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教 育科研和教研活动等方面,视导的目的是促进教学问题的整改,以利于 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视导采用听课、评课、检查、访谈、交流 指导和反馈等形式。我室要求全体教研员在下校视导时树立教学服务、 教学管理和质量兴教的意识,本着肯定成绩、指出问题的态度,将视导 情况及时集中反馈给被视导学校的主要领导和学科教师。 在教育分局的正确领导下,教科室全体教研员围绕教育分局提出 的“做精做优东风教育事业,着力打造东风教育品牌”的工作目标,更 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研

2、究,为构建有效课堂,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 师素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履行教科室“研究、管理、指导、服 务”的职能,于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对分局27所学校进行了集体视 导,现总结如下。 1、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近几年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必经之路。我分局各初中注意总结、理性反思,继续积极、全面地推进 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 认真执行课程计划。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能认真地执行教学计划,主要学科语文、数 学、外语等都能落实到位,且能规范课时计划,注意反对高耗时低效 率,倡导教师通过“教研、优化、高效”来提高质量。体育、音乐、美 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薄弱学

3、科课程基本落实,能稳定教师队 伍,这些课程的开课状况较以前有所改进,能做到开齐开足,教学质量 也有一定提高。 (二)注重开发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有效提高课程为当地 经济服务的适应性及适合学校办学特色。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分局的部 分初中学校能进一步克服困难,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本校办学 传统和特色开设校本课程。例如52小学及49小学的写字、22小学的 形体舞蹈、61小学的韵律健美、一小的版画、41学校的 健康教育、三中的艺术实践活动等坚持多年,成效显著,彰显 了学校特色。 (三)注意加强对课改的反思和总结。 课程改革在东风分局中小学开展已近10年,各校各学科

4、对课程设 置、课标执行、教材使用、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反 思,总结经验教训。近一年以来,分局各校开始了对“洋思模 式”和“生本教育”的学习实践活动,这实际上是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 入。通过学习外地先进学校的经验,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推 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例如:第一小学生本实验已初见成效,40学 校全校教师全员派出到广州学习,回来后研讨、交流,确定实验年级, 开始学习生本教育的实验工作。分局其它学校如51中学、第五中学、41 学校、6264学校、23小学、44小学等也在探索生本教育方式,二中、九 中选择实践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 2、 课堂

5、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我们倡导有效教学,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发展。通过视导,我 们发现分局各校都能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倡导课堂教学改 革,主要表现在: (一)大部分课堂教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课改理念,传统 的“满堂灌”已不多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小组间的交流、探究,使 合作性学习、个性化展示得以落实。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课堂学习气氛比较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针对性、激励性也增强了。 (二)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已部分走进分局学校的课堂。尽管存在硬 件投入大、制作和使用

6、课件费事费力等制约,但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 合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势各校都充分认识到。例 如目前铁路学校、41学校注重硬件投入,也注意鼓励教师使用现代信息 技术进入教学,目前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较普遍。第四中学一年 以来则节俭其它开支,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并一步到位,以前是多媒体 教学的薄弱学校,而现在约40%以上的班级运用较先进的“电子白 板”教学,教学效果显著。还有21小学,几位领导带头学习魔灯、电子 白板,通过信息技术方面课题的研究,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得以 明显提高。 (三)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所减轻。多数学校能认识到轻负担高效 率是课改的要求,学校出成绩只能向课堂

7、40分钟、45分钟要质量。部分 学校能执行有关规定,精选练习册,作业适量,训练适当,以减轻学生 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分局周局长和教研室王定明主任的倡导下,不少初 中学校纠正了“把自习时间分配到学科,或集中进行考试,或安排教师 上课”的错误做法,开始把自习课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有自主学习的 时间。 3、 教学常规管理 各校均能按照教学常规要求、管理办法、考核标准,规范教师的教 学行为,督促其从备、教、辅、改、考、评各方面项项落实,切实保证 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切实做到层层负责,层层监控,各负其 责,齐抓共管,确保我分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注意考核教师“备、教、辅、改、考、评”全过

8、程,特别 是“备课”这一环节,各校各有特色,41学校对不同教龄的教师书写教 案的要求不同,61小学推出各科集体备课的样本教案,突出先学后教当 堂训练,引导老师们去研究思考。各校几乎都有对教案、作业批改等情 况的检查记录,44小学、50学校还有检查结果通报,52小学对教师的课 堂教学每月随机抽查三至四次,61小学领导分楼层承包检查课堂教学情 况。22小学陈丽萍校长针对薄弱学科、薄弱教师听课,听课记录达厚厚 的两大本。还有七中、五中、41学校、精铸学校等在这项工作中工作细 致扎实,注重精细化管理,令人印象深刻。 (二)学科教学计划、进度计划、作业布置与批改 教学计划和进度计划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特

9、色性和计划性,科 学制定、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及进度可以防止教学的随意性。 各校能在开学初就编写好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进度计划,部分学 科还安排有一些学科特色的活动,并能安排落实。作业布置和批改是课 堂教学的巩固,多数学校能规范地进行作业布置和批改,做到布置有选 择,训练不超量,批改能及时,部分学校作业有批语,形式上更多地采 用“面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彰显人文关怀。 (三)多数学校注意加强对兼职和代课教师的教学管理,一定程 度上保证所教学科的课程落实。中学思品、历史、地理和综合实践等课 程的师资队伍基本稳定,尤其是地理、生物一年以来落实较好,中考的 导向促使部分学校开始重视这两门课程,从长远安排

10、师资,有利于学科 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40学校仅有的一名地理教师已近退休,学校即安 排一名上进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走上地理教学岗位,该 老师基本素质好,虚心好学,进步很快。 (四)各校都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师徒结对等措施促进 青年教师的成长。部分学校青年教师进步较快,教学业务能力有较大的 提高。例如第七中学语文学科开展了“语文教学沙龙”、“作文教学专 题研讨”、“80后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获省级特等奖作文因素分 析”等有益的活动,青年教师在中老年教师的帮助下,既开阔了视野, 又得到了锻炼。另外分局规模比较大的如四中、五中等学校在青年教师 的培养方面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表现

11、突出。 4、 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引领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创新、内涵发展、专业成 长、做精做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分局各校在教育科研方 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注意加强校本教研,重视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教 研组工作体现业务性、专业性,各校能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科教研工作计 划,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认真开展常规的教研活动,打好基础,养成 习惯,促进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专业成长。部分学校能注意研究课堂教 学,通过“备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的系列教研活动,进行教 学案例分析,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例如第七中学和41学校的校本 教研较突出,集体研究氛围浓厚,整体配合好。还有51小学

12、的教研组活 动,单周以年级为单位分学科教研,双周以学科为单位全校集体研讨, 效果良好。 (二)积极开展分片联校教研和网络教研活动。思品、地理、体 育、音乐、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从中受益匪浅,改变了以往地处偏远、 教师人少、单打独斗的局面。网络教研也在不少学科较多使用,网络教 研省时省力,快捷方便,如:英语、思品、历史、地理、物理、化学、 信息技术等学科。各校多数教师能积极参加网络教研,发表留言,交流 讨论,共享教学思想和教学资源。 (三)重视课题研究,成果显著。 2009年是分局教育科研课题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有3项国家级课 题、13项省级课题共16项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验收,课题验收专家组对这 些

13、课题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5、 存在问题 (一)本学期执行部颁教学计划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学校仍然不 能不折不扣、始终如一地执行部颁教学计划,开课不齐、增减课时、效 果不佳的学校、学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课程改革中比较注重的综 合实践活动课虽能开齐,但谈不上开足开好,学生没能真正从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中受益。音乐、美术等课程虽按要求开设,但课堂教学落实中 有挤占、挪用现象。校本课程也有弱化现象。 (二)目前的无效、低效和负效教学不容忽视 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 的进展,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 的经验和能力等原因,

14、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课堂教学低效、无 效乃至负效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1)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确立。有些教师的整堂课上还找不 出一点新课程教学的模样,完全照旧。有的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还停留在一些很肤浅的形式上,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露出 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 活,课堂显现的是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学生主体性,缺乏教师有 针对性地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 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没 有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 学生只是机械地按部

15、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 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 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 (2)教师缺少精心设计和系统的反思。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没能超 越教材,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没能做到镇定,不能随机应变、从容应 对,缺少克服困难需要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著的精神。课堂 上有些教师依然还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也就是基本上是按部就 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上;一些教师上完课 后还是书本一夹就算完事,很少将课堂中的感受和得失及时记录下来, 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更不用说写出随笔和碎思之类的教学感悟 了。 (3)

16、课堂教学过程还存在“冲突”。教学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统一,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 翼,缺一不可。而我们有些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其一, 预设过度,挤占了学生生成的空间;其二则是生成过多,这必然影响预 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 (4)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趋于“简单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有失中肯。对学生所有的回答都用“好”、“不 错”、“真棒”等来判定,对学生不同的意见用“答案是丰富多彩 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等来评判,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再有批 评指正。二是评价有失全面,有的教师忽略或回避了对学生不足、不全 甚至是错误答案的评价,有的教师对评价全部包办,忽略了学生的自评 和互评。 (三)部分学校或学科教学常规管理不够落实,造成学校的教研 活动开展不扎实,只注重形式,没有形成集体备课的优势,缺乏团结协 作的精神。 较多学校对学生作业总量没有进行有效控制,学生课业负担还比 较重。各学科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不能做到布置有效作业,即不能做到 在“分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