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02994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剧锣鼓经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京剧锣鼓经学科音 乐学段中段年级四年级相关内容核心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奏。辅助内容:表现领域中的综合性艺术表演。相关内容: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风格与流派。教材书名: 北京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五线谱)四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年7月是否已实施是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课件制作者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2、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是需要一代代传承,但京剧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在一节课中要把它讲得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知识讲多了,学生也会觉得乏味,课堂也很难能生动活泼起来。因此,本课选取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锣鼓经作为教学内容,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京剧的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二)理论依据以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2011版音乐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36年级课程目标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

3、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课根据京剧锣鼓经的特点及学情,通过聆听,欣赏,试奏,合作等多种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京剧锣鼓经。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1.作品分析京剧锣鼓经是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本课主要介绍两大方面:(1)京剧背景知识。(2)京剧锣鼓经(慢长锤,急急风)(1)京剧背景知识京剧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又被称为“皮黄”。京剧表现手法为虚实结合,其舞台艺术涉及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唱、念、做、打,是京剧四大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

4、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其传统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京剧行当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红生 、娃娃生。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主要分为文净、武净两大类。文净又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花脸、黑头)、副净(重工架表演,

5、称架子花脸),武净分重把子工架的武花、重跌扑摔打的武花(也被称为摔打花脸)、油花(一称毛净)。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文场演奏术语。京剧乐队中除打击乐器之外,管弦乐器之总称。传统文场乐器大致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南弦(小三弦),笛子,笙,海笛(小唢呐)等。也有把云锣包括在内。随着新编古装戏和现代戏的创作,有的还增加了其它传统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阮等,甚至配置西洋乐器。武场 演奏术语。传统武场乐器有鼓板(单皮鼓与檀板)大锣,铙钹,小锣以及大小堂鼓,水钹,大铙,小镲锅,齐钹,梆子,星子

6、(碰钟),小汤锣,大筛锣等。 现有的还增加了吊钹,大钹,定音鼓等。过去也指打击乐的乐师。目前剧团中有时也沿用这一名词。同“文场”相对。指乐器中的打击乐,如京剧的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2)锣鼓经锣鼓经 锣鼓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器乐及戏曲里面常用的打击乐记谱方法,也称为“锣经”,主要是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实际上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将各种打击乐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演奏出来,就形成一套套锣鼓点。锣鼓经在戏曲的训练与排演中有重要作用,是戏曲艺人必须熟悉掌握的手

7、段。常用的锣鼓经有【四击头】、【慢长锤】、【急急风】等。慢长锤 慢长锤多用于人物上场或表达人物悲伤忧郁的心情,由长锤和夺头结合而成。多用于原板、慢板或二六的入头,例如:甘露寺中孙尚香慢板唱上时(用双楗领奏);草桥关中铫期唱完“转过了万花亭太和殿上”一句之后都用慢长锤。谱例如下:24匡 七台 七 :ll 匡 七 台七 台 匡 0 ll 急急风 速度很快的锣鼓点。多用以配合紧张、急促的动作。如京剧空城计司马懿率兵急袭西城时就用急急风伴奏。完整谱例如下:根据学生已有能力简化谱例为:24仓 仓 仓 仓 仓 仓 仓 仓: 仓 才 仓 O (二)学生情况分析1. 基本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

8、的京剧只能做到“耳熟”而不“能详”。有部分学生了解京剧里演绎的历史故事,但只停留在“京剧是咿咿呀呀的唱”这个层面,缺少京剧基本知识,更谈不上欣赏传承京剧。从心理上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对京剧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通过感受、体验京剧,演奏锣鼓经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喜爱。 2.音乐基础知识方面 本教学设计对象为四年级(5)班,该班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及常见节奏性等。通过聆听能判断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表现要素。 3.音乐技能方面感受能力:学生能够准确判断音乐的风格流派。该班恒拍感较强,

9、并能准确模仿节奏,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及听辨能力。能较好地合作表现音乐。 演奏能力:该班一二年级时演奏过简单打击乐器,能按简单节奏敲击乐器。个别学生能演奏大锣。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课以体验,模仿,自主探究,合作,综合性表演等为主要教学方式与手段。(四)技术准备1运用overture打谱软件制作乐谱;2使用Powerpoint制作教师课件;3.运用狸窝(converter)制作并截取视频。4.运用cooledit制作音乐伴奏。(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前期教学状况 本班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对京剧感兴趣。之前没有接触过大锣小锣铙钹等乐器,合作演奏并为视频配乐有一定难度。2.

10、问题与对策 对策问题 对策1 对策2对策31记谱方法记忆不牢固通过“身体小乐器”游戏的方法,巩固教学。通过模仿乐器音色记忆,使学生能联想记忆字谱。通过模拟演奏乐器,边奏边念的方法,加强学生记忆力。2. 急急风,慢长锤节奏掌握不好。教师提示并示范后,学生拍手模仿练习教师模仿学生的演奏及正确的演奏方法,学生聆听对比后,练唱并巩固课前做节奏练习,强化学生节奏感。3.乐器敲击方法不正确。 引领学生观察乐器,边教边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认识乐器。请几位学生上台演奏,全班指出问题所在并纠正。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感受京剧锣鼓经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1、”目标通过体验锣鼓经,共同探究,合作演奏的方法学习锣鼓经“慢长锤”和“急急风”。(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慢长锤”和“急急风”的相关知识。2.体验运用大锣,小锣,铙钹演奏“慢长锤”和“急急风”。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锣鼓经“慢长锤”和“急急风”的相关知识。(二)教学难点合作演奏“慢长锤”和“急急风”。五、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目标】感受京剧,学习京剧基础知识,为学习锣鼓经做好铺垫。【设计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1.1 京剧念白问好 活动1.2 感受京剧1 .介绍京剧起源及特点。师生互动:你了解哪些京剧知识? (预设

12、:京剧有四大行当,京剧传统唱段等)教师总结京剧起源及特点。 2.介绍选段三岔口故事情节,并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两段视频的不同,体会京剧乐队伴奏的重要性。(第一段视频有伴奏,第二段为无声视频)3.介绍“文武场”乐器及特点。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a.文武场分别是为什么伴奏的?b.主奏乐器有哪些?教师小结“文武场”乐器及特点。(设计意图:简要介绍“文武场”,为学习锣鼓经做铺垫。) (二)学习锣鼓经【环节目标】掌握锣鼓经“慢长锤”和“急急风”相关知识。【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模仿,记忆等方法学习锣鼓经。 活动2.1 学习大锣,小锣,铙钹武场乐器。1.介绍乐器大锣,小锣,铙钹。教师展示

13、乐器并介绍演奏方法。请学生用一个字模仿乐器音色。2.介绍三种乐器的记谱方法。大锣:匡 小锣:台 铙钹:七 3.小游戏:教师指大锣,小锣,铙钹三种乐器其中一个,学生说出其所代表的字。(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充分练习)4.教师按节奏依次指大锣,小锣,铙钹,学生有节奏地说出字。 活动2.2 介绍锣鼓经概念及常用锣鼓点。1.锣鼓经是戏曲中约定俗成的谱式总称。常用的有“四击头”“慢长锤”等。 活动2.3 学习锣鼓经“慢长锤” 1.聆听音响,感受“慢长锤”速度特点。 (预设:速度很慢) 2.展示节奏谱,学生有节奏地划拍。24 X X X X :ll X X X X X X O ll 3.展示字谱。学生划拍练

14、习。(要有力度变化,“匡”字力度要强。)24匡 七台 七 :ll 匡 七 台七 台 匡 0 ll 4.学生分三组,模拟拍击“慢长锤”。大锣为拍手,小锣为拍腿,铙钹为拍手背。 5.每组选一位学生合作展示。 6.请学生上台用乐器展示,台下学生做动作配合。 (预设:学生初次演奏乐器,应注意持乐器方式,演奏方法是否到位,可以个体指导及时纠正。) 7.观看视频,感受“慢长锤”的作用。观看第一段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慢长锤”在人物上场时演奏。展示第二段视频,教师介绍视频“霸王别姬”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慢长锤”用于渲染人物悲伤忧郁的心情。 8.请学生用“慢长锤”为视频“霸王别姬”伴奏。 活动2.4 学习锣鼓经“急急风”1.播放音响,揭示“急急风”特点及其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急急风”与“慢长锤”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