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 (2)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901457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8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 (2)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课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 (2)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课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 (2)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课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 (2)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课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 (2)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 (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 指南(第1版),2012年7月,我国传染病学与产科学专家根据国内外公认的研究结果,参考国际相关资料,共同制订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以下简称为指南),并于2013年由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中华妇产科杂志上颁布。,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慢性HBV 感染是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若肝功能正常,则诊断为慢性HBV携带者。对HBV携带者应每612个月复查肝功能和进行其他必要检查,若肝功能异常,并排除其他因素所致,则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HBsAg呈阳性孕产妇可将HBV传递给子代。其主要发生在分娩中和分娩后,

2、而垂直传播(分娩前宫内感染)感染率 3%,多见于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呈阳性孕妇。 若HBsAg呈阳性,则说明HBV 在复制,有传染性;若HBeAg呈阳性,则说明病毒载量高、HBV复制活跃及传染性强。抗HBs为中和抗体,血清抗HBs水平10 mIUml即对机体具有保护力。,乙肝两对半“小三阳”(约30孕妇HBsAg呈阳性而HBeAg呈阴性者),甚至少数“大三阳”(HBeAg呈阳性者)的HBV-DNA低于正常范围值检测下限,即所谓“HBVDNA呈阴性”,血液中仍有HBV,并具有传染性。当孕妇HBsAg呈阳性时,无论其HBVDNA水平高低,甚至呈“阴性”,为避免新生儿感染,均应对其所分娩新

3、生儿采取免疫预防措施。,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孕期管理,21 妊娠时机,计划妊娠的慢性HBV 感染者,尽量由感染科或肝病专科医师评估其肝功能。肝功能始终正常者可正常怀孕;肝功能异常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且停药超过6个月,复查肝功能正常后可妊娠。抗HBV 治疗时,部分药物服用期内应采取避孕措施,以免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该治疗对孕中、晚期孕妇无明显影响,但孕期用抗病毒药物必须慎重,应请专科医师会诊并告知患者用药风险。,22 孕期随访,对于慢性HBV感染孕妇必须于早、晚孕期定期随访复查肝功能。首次检测肝功能正常,无乙型肝炎临床症状者,应每12个月复查肝功能1次;若丙氨酸转移酶(alani

4、neancinotransferase,ALT)80U/L,或胆红素升高,则需请专科医师会诊,严重时应住院治疗或终止妊娠。,3 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无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作用,对HBV感染孕妇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的研究显示: 对新生儿免疫预防作用明显低于公认保护率; 对HBV感染母婴传播诊断标准不正确,夸大HBV宫内感染率;研究对HBV感染孕妇自身前、后对照结果矛盾;孕妇使用HBIG后,新生儿体内无抗HBs产生。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注射HBIG 200400 U不能降低HBV载量,目前亦无关于孕妇用药后可减少母

5、婴传播的文献报道。因此,对HBV 感染孕妇在孕晚期使用HBIG无必要。,4 孕期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降低孕妇体内HBV载量可减少HBV母婴传播,孕妇体内高水平HBV 是发生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对HBeAg呈阴性的HBV感染孕妇,无需进行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也不能将孕妇HBeAg呈阳性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手段作为减少母婴传播的适应证。HBV感染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经正规HBV预防后,仍有5 15%发生慢性HBV感染。,孕期HBV感染合并肝功异常孕妇,并不增加HBV母婴传播风险,产后多数患者肝功能异常可恢复正常,应严格掌握HBV感染孕妇孕期抗HBV治疗适应证。,5 剖宫产分娩不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母

6、婴传播率。,不能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让HBV 孕妇选择剖宫产分娩。慢性HBV感染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新生儿的HBV 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最有效的HBV母婴传播预防措施是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诱导机体主动产生抗HBs,发挥抗HBV作用。接种第1针疫苗后, 多数抗HBs仍为阴性或低于检测值下限; 接种第2针后1周左右,抗HBs才转为阳性,开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3540 d机体对HBV有免疫力;第3针疫苗接种可使抗HBs水平明显升高。新生儿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抗HBs阳转率高达95%100%,保护期可超过22年

7、。人体主动产生抗HBs后,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即使抗HBs转阴后,再次接触HBV时,机体也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抗HBs,对非高危人群无需加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61 足月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病毒预防,足月新生儿的HBV 预防显示:孕妇HBsAg呈阴性时,无论HBV 相关抗体如何,新生儿按照“0,1,6个月3针疫苗接种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必使用HBIG治疗。,只要孕妇HBsAg呈阳性,新生儿须及时注射HBIG治疗和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0,1,6个月3针方案)。HBIG需在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理论上越早越好)肌内注射,其产生的保护性抗HBs于1530 min即可发挥作用,并可维持4263 d,无

8、需再次注射HBIG。若孕妇孕期未筛查HBsAg或HBeAg结果不明,有条件者须给予新生儿注射HBIG。对有乙型肝炎家族史者,强烈建议对新生儿注射HBIG。,采取上述正规预防措施后,对HBsAg呈阳性而HBeAg呈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8%100%;对HBsAg和HBeAg均呈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若不应用HBIG,仅应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则总体保护率仅为55%85%。,62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其他事项,若育龄妇女孕前筛查HBV血清学标志物均呈阴性,最好在孕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0g或20g)。该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接种期间妊娠可继续,并须完成全程接种。

9、对于HBsAg呈阴性孕妇,若其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HBsAg呈阳性,新生儿最好注射HBIG治疗,因密切接触可增加新生儿感染HBV风险。精液不引起胎儿感染HBV。,HBIG为血制品,必须在产妇分娩前(避免延误)完成知情同意并签字后使用。妇产科病房须备有HBIG,使夜间、周末或节假日出生的高危新生儿能及时获得正规预防。HB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皮肤表面可能存在HBV,在进行有损皮肤处理前,务必对皮肤进行清洗。并充分消毒,预先注射HBIG后,再进行其他治疗等。,HBV感染孕妇羊水穿刺,若HBeAg呈阴性,并不增加新生儿HBV母婴传播风险;若HBeAg呈阳性,是否增加胎儿HBV 感染风险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0、,63 早产儿免疫预防接种,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通常需接种4针乙型肝炎疫苗预防。HBsAg呈阴性孕妇的早产儿,若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质量2 000 g,则可按0,1,6个月3针疫苗接种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最好在12岁再加强1针接种;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则应首先处理其他疾病,待稳定后再按上述方案接种。若早产儿体质量2 000 g,须待体质量达到2 000 g后再接种第1针(如出院前体质量未达到2 000 g,在出院前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1个月后再重新按0,1,6个月的3针方案接种。,HBsAg呈阳性孕妇的早产儿出生后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在12 h内必须肌内注射HBIG,间隔34周后需再

11、注射1次。若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则无需考虑体质量,应尽快接种第1针疫苗;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则应待稳定后,尽早接种第1针疫苗;12个月后或体质量达到2 000 g后,再重新按照0,1,6个月3针疫苗接种方案对新生儿进行疫苗接种。,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疫苗种类 疫 量(g) 疫苗接种方案 随访 足月新生儿 孕妇HBsAg(一) 酵母 5或10 3针疫苗接种方案 无需随访 CHO 10 孕妇HBsAg(+) 酵母 10 注射HBIG100200 U, 112个月龄时随访 3针疫苗接种方案 CHO 20 早产新生儿(体质量2 000 g) 孕妇HBsAg(一) 酵母 5 4针疫苗接种方案 可不随访

12、或接种最后1 针疫苗 后随访16个月 CHO 10 孕妇HBsAg(+ ) 酵母 10 新生儿出生12 h内须注射HBIG i00200U, 34周后重复1次;4针疫苗接种方案 接种最后1针疫苗后 随访16个月 CHO 20,注:+:呈阳性;一:呈阴性;CHO:中国仓鼠卵母细胞;3针疫茁接种方案:是指新生儿出生24 h内或出生后0,1,6个月各注射1次疫苗;4针疫苗接种方案:是指当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达到2000 g时,以及分别于12,23,67个月时,各接种1次疫苗。,6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理论而言,于HBV 感染孕妇乳汁内可检测出HBsAg和HBVDNA,乳头皲裂、婴幼

13、儿过度吸允甚至咬伤乳头等,可能将HBV 自母体传递给婴幼儿,但对此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证据证明,即使对新生儿无免疫预防措施,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新生儿的HBV感染率几乎相当;即使孕妇HBeAg呈阳性,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新生儿的HBV感染风险。对新生儿采取正规预防措施后,不论孕妇HBeAg是否呈阳性,其新生儿均可直接母乳喂养,不必检测乳汁中HBVDNA。,6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随访,健康孕妇的新生儿,无需定期检查HBV血清学标志物。对HBsAg呈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需选择适当时间随访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有无HBV感染以明确是否需加强免疫。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23周可出现血清

14、HBsAg呈阳性,不建议在6个月龄前对新生儿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对HBsAg呈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随访的时间是第3针疫苗接种后1个月(7个月龄时)至12个月龄时;若此间未随访,则该类新生儿于12个月龄后仍需随访。,若随访发现新生儿无抗体产生或抗体量太少,则需加强疫苗接种。对HBV感染阻断成功的判断标准为血清抗体量100 mIUmL。,若检测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HBsAg和HBeAg呈阴性,不排除HBV 母婴传播可能,因为HBV感染的潜伏期较长;若HBsAg或HBeAg结果呈阳性,也不能确诊宫内感染或围生期感染可能,因为HBsAg、HBeAg及相关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检测新生儿外周血的临床

15、意义: HBsAg呈阴性,抗HBs呈阳性,且血清抗体量100 mIUmL,说明预防HBV感染成功; HBsAg呈阴性,抗HBs呈阳性,但血清抗体量 100 mlUmL,则表明预防HBV感染成功,但对疫苗应答反应较弱,可在个体23岁时加强接种疫苗1针,以延长保护年限; HBsAg和抗HBs均呈阴性(或血清抗体量10 mIUmL),说明无HBV感染,但对疫苗无应答,需再次接种全程疫苗(按照3针疫苗接种方案接种),然后再复查;, HBsAg呈阳性,抗-HBs呈阴性,高度提示免疫预防失败,若6个月后复查HBsAg仍呈阳性,则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对新生儿预防HBV感染成功后,无需每年随访。对HBeAg呈阳性母亲的子女,每23年复查1次HBV 血清学标志物;如果抗HBs降至10 mIUmI 以下,最好加强接种1针疫苗;对接种儿童10岁后一般无需再随访。,个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可产生足够抗体,即称为获得有效免疫应答;全程疫苗接种1个月后检测乙型肝炎5项,当抗HBs 100 mlUml为有效应答(正常应答),10 100 mIUml为低应答,10mIUml为无应答。低应答和无应答者对HBV感染无抵抗力或抵抗不足。对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免疫接种疫苗3针(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