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杨牧祥教授讲稿-病机十九条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901287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杨牧祥教授讲稿-病机十九条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课件:杨牧祥教授讲稿-病机十九条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课件:杨牧祥教授讲稿-病机十九条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课件:杨牧祥教授讲稿-病机十九条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课件:杨牧祥教授讲稿-病机十九条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杨牧祥教授讲稿-病机十九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杨牧祥教授讲稿-病机十九条(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 机 十 九 条”解 析 河北医科大学 杨牧祥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十九条病机原文,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后世称为“病机十九条”。历代医家对“病机十九条”是相当重视的,各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发挥。如金元时期的刘完素,他曾依据“病机十九条”参考了王冰的注释,撰写素问玄机原病式,书中尤其对火热病机作了较多的阐发,并创造性地补充了属燥病机一条“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明代张景岳对“病机十九条”也作出较为详细的分析。北京中医学院任应秋教授编著病机十九条临证分析一书,对 “病机十九条”又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个人通过学习“病机十九条”,并参考历代医家的论点,结合临床中的点滴体会,对“病机十九条”

2、加以分析,仅供参考。,风,指内风而言。掉,指肢体震颤、动摇不定而言。眩,指眩晕而言。两目视物发黑称眩,两目视物旋转称晕,由于这两种症状往往同时出现,所以眩晕经常并称。本条指出许多肢体震摇不定、眩晕的病症,其病理机制大多与肝有关。由于肝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经脉上巅络脑。当肝血亏损,或燥热太盛,灼伤肝阴时,都可使筋膜和两目失养,症见肢体颤抖、抽搐、两目视物不清或视物旋转等症,这种因肝脏功能失,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调而产生的内风病症,也称为“肝风内动”。临床上,由肝血或肝阴亏损所致者为虚证,又称为“虚风内动”,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大出血,或久病伤阴,肝肾亏损的病人。其中因贫血失血引起的

3、,称为“血虚生风”,由阴液亏损引起的,称为“液燥生风”。此外,由阳热太甚,伤及肝阴而致风动者,多属实证,多见于热病的极期,称为“热极生风”或“热盛风动”。无论是虚还是实,其病机都在肝,所以此条以“诸风”概之各种内风,以“掉眩”描述其主要症,状,以“皆属于肝”四字,强调病机的关键所在。 然而,震颤、眩晕之症,并非都因于内风。如伤寒论载“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的掉眩证,则是因脾肾阳虚水邪泛滥所致。此外,气血两虚,或痰湿内盛等,均可引起眩晕,即所谓“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都不属于本条之例。可见,病机十九条中的“诸”、“皆”二字,并非是指“所有的”和“都”而言,而是“

4、大多数”、“一般”或某一限定情况的概念。,诸寒,指内寒、外寒两方面。收引,即收缩引急,指经脉拘急挛缩,多伴有疼痛的症状。本条指出因寒(主要指阳虚内寒)而致的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等症,大多与肾有关。由于肢体的活动主要依赖筋骨肌肉等组织的作用,所以当肾阳虚衰,不能蒸精化气温煦经脉、筋骨、皮肉,阳气不畅,营卫凝聚时,则可见肢体挛急,关节屈伸不利等症。如伤寒论少阴病的“恶寒而蜷卧”,就属于“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之类。,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本条“诸”字所概括的外寒收引证与肾有关是从卫阳根源于肾,是肾中阳气所化的角度来讲,肾阳虚损则卫阳不固也易感受寒邪,当寒邪入里凝滞气血,筋骨失养时,故可见“收引”

5、证。但这种“收引”证,仍属阳虚的内寒证,只不过是在病因上又感外寒,此类便与肾有关。至于无明显阳虚的外寒证,如伤寒论中麻黄汤证,以及内科杂病的寒痹,虽然也会出现骨节疼痛,拘急屈伸不利等症,但其病机则与肾无关。这里的“诸”字,便有限定情况的概念。,膹,是指呼吸气急。郁,是指胸部痞闷。诸气,有两种注释:上焦的气机病变。各种气机方面的病变。从肺为“气之主”,“肺气降则诸气皆降”的生理作用分析,当任何一种致病因素,如风寒袭肺,或痰热郁肺,皆可使肺的气机失于肃降,故出现“膹郁”的病症。但临床上,真气耗损,肾不纳气而气逆于上,脾失健运,湿邪壅滞而气机郁结等,均可导致“膹郁”之证。因此,本条“诸气”以上焦的气

6、机病变注释为宜。,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统言内湿、外湿。肿,指皮肤、四肢浮肿。满,指脘腹胀满。肿与满有的并见,有的单独出现。本条指出因湿所致的浮肿,脘腹胀满,大多与脾有关。由于脾有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的功能,所以,脾失健运不仅会使水谷停滞,出现脘腹胀满,而且还会引起水湿内停的各种病变。如湿聚成痰,则为胸部痞闷;蕴结于中焦,则为脘腹胀满;外溢于肌肤,则为水肿等。从发病的原因,无论是内湿,还是外湿所致“肿满”其病机都在脾 。,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外湿固然先伤皮肉,但日久亦内伤脾阳,即“湿困脾阳”。从临证来看,虽有湿盛困脾者,多属实证;脾失健运者,多属虚证之别,但其病机也都在脾。所以张景岳

7、说得好:“诸湿肿满等症,虚实皆属于脾。”还须说明,肿满之证,并非皆属于脾。如肺气失宣的风水证;肾阳虚衰的阴水证;热邪所致的“诸腹胀大”;寒邪引起的浮肿等等,都与本条的病机不同。因此,理解此条病机应着眼于“湿”字,不是因湿而致的胀满当然不属于脾。,古代的“疮”字是广义的,包括痈、疽、疔、疖等外科病,以及一些皮肤病,如疥疮、黄水疮、粟疮等在内,此条指疮疡而言。本条指出一些疼痛瘙痒的疮疡,大多与心有关。这里“心”字有火热和血的含义,因为心属火,主血脉,心火偏盛极易导致血分有热。若血分热毒壅盛而聚于局部,甚至腐蚀血肉,则可形成疮疡。,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另外,疮疡热毒炽盛,还可内攻于心,出现神昏谵

8、语心神受扰的病变。临床治疗此类疮疡,都以清心火,凉血解毒而取效。所以刘完素把本条加一“火”字,成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更为清楚了。至于其它病因所生的疮疡,如外感六淫邪毒、脾胃湿热等,其病机与此不同,故当须认真辨证论治。,诸痿,统言肺痿和足痿。上,主要是强调病变的机理在肺。本条指出一些肺痿、足痿、气喘及呕吐等病证,病机多在上焦。肺痿是肺脏的病变,多因肺热伤津,肺失滋养而形成,无疑病机在上。然而,足痿的原因很多,如湿热浸淫、气血两虚、肝肾阴亏等等皆是,其病机并非在上。固然此条所论痿证是肺热津伤,筋脉失养所致,其病机在上,但不能概括其他痿证的病机。,六、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喘证虽有寒、热、虚、

9、实之分,但其病机主要由于肺失肃降。呕吐一般多因胃气上逆所致,但也有因肺失肃降而影响胃失和降所引起的。前者只呕吐而不兼喘咳,病机在中焦(胃);后者则喘呕并见,病机在上焦(肺)。如小儿顿咳时的呕吐,就是因肺失肃降所引起,欲止呕必先治肺,使肺气肃降,胃气亦随之和降,咳呕自愈,这就是喘呕皆属上的道理,还须指出,喘证并非都属于肺,如命门火衰,肾不纳气所致的喘证,则不属于上,而属于下,治疗应以补肾纳气为主,否则单纯治肺不能取效。,厥,是指气上逆而阴阳失调,轻则四肢厥冷,重则不省人事。固,是指大、小便不通。泄,是指大便泄泻、小便失禁。下,是指下焦,包括肝、肾、小肠、大肠、膀恍等。本条指出一些厥证、二便不通或

10、失禁的病证,其病机大多在下焦。如寒厥证手足厥冷,是因肾阳虚衰所致,煎厥、薄厥 的发病也与肝肾有关。但须说明,临床所见,厥证病机并非都属于下,如痰厥则在上属心肺;食厥、蛔厥则在中属胃。,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肾司二便,尿液的储藏和排泄虽在膀胱,但又必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当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时,可出现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或小便不利等症。此外,肾脏的盛衰对大便的排泄也有影响,临床上既有肾阴亏损所致的便秘,又有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由于大便的排泄与大肠有直接的关系,故大肠传导失常,可见泄泻或便秘。但临床实践证明,“固泄”并非都属于下,如肺失肃降既可引起小便不利,又可导致大便秘结。至于脾虚所致 的泄泻

11、,或胃热引起的便秘就更为多见了。,禁 ,是口噤不开,牙关紧闭。鼓,是鼓颔,即上、下牙相叩。栗,是战栗,即身体战抖。如丧神守,是神志烦乱不安的样子,属于神志失常的表现。口噤不开,鼓颔战抖,常见于温病火邪内攻,邪正交争于里的真热假寒证。由于火邪内扰心神,故见心神烦乱,甚至昏迷。临床上,外感寒邪,阳虚阴盛,亦可导致鼓颔战栗,但其神志清醒,常伴有面色淡白,畏寒肢冷等症。由此可见“如丧神守”四字,是辨别“诸禁鼓栗”属火的关键。,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瞀,是指心中昏乱,神志不清。瘛,是指抽掣。本条指出一些高热、神昏、四肢抽搐的病证,多由火邪所引起。火与热同属阳邪,但火重热轻,故火邪致病多有高热

12、。火邪扰心,则出现心中昏乱,神志不清。火邪灼津,筋脉失养,则可见四肢抽搐。验之于临床,如急惊风及温病心营热盛,引动肝风等,均可出现高热、神昏、抽搐之症,都属于诸热瞀瘛,皆属于火之类。,九、诸热瞀瘛,皆属于火,高热、瞀、瘛虽然皆是火邪致病的特点,但是构成火邪致病的关键在高热,因此只有瞀、瘛而无高烧,则不能说明是火邪致病。如慢惊风虽有瞀、瘛,但无高烧就不属火,而属虚寒所致。,躁,是指躁动不安。狂越,指举动异常,属于精神失常的病态,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言叫骂,不避亲疏。火为阳邪,阳主躁动。火邪盛于外,则可出现肢体躁扰不宁,火邪盛于内则可见神志不安,甚至发狂。故本条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火邪

13、所致的“诸躁狂越”有两种情况 一是外感六淫,邪郁化火,火邪炽盛,内外皆成一派火热征象,如高热、,十、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病人“躁”的表现仅限于烦躁不宁,肢体躁动不安,神昏谵语,极少出现“狂越”。二是七情内伤,五志化火,痰火郁结,蔽塞心窍,神志被扰,可出现无热而躁狂,临床多见于精神失常的病人。两种情况致病程度虽有不同,但治疗时都将从清热泻火着手。当然,躁狂证也并非都属火,如“欲坐井中,但欲饮水不欲入口”的阴躁证,则不属火而属于虚寒所致,故当须认真辨证,不可一见躁动不安就一 概以“火”论治。,胕肿,是足背肿,也有注皮肤肿。本条指出足背或某一局部红肿,疼痛而惊骇不安的病症

14、,多为火邪致病。由于火邪内郁,局部血络不通,热毒壅盛,腐蚀血肉,使之红肿疼痛比较剧烈,当按触患处时,则突然惊叫,好像受惊一样。或在睡眠时突然疼醒,或梦中疼痛惊呼等。我认为理解本条“胕肿”,应是泛指因毒火壅盛而致的下肢痛、疔、疖、丹毒之类外科病证。治疗皆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法。,十一、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逆,凡是机能本来向下的,因病反而向上的叫逆,如胃气上逆。冲上,是突然向上冲,如呃逆、呕吐之类。临床上气机上冲的病证很多,如有呕吐、呃逆、哕等。皆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条所论属火邪致病的冲逆证,病人多伴有口渴、口干、口苦、苔黄、脉数等热证表现。另外,从呕吐的时间及呕吐物的气味,或哕、

15、呃的声音等方面都可作为鉴别依据。如金匮说:“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十二、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这种食后即吐的病证就是胃火上冲所致。又如呃逆一证,属火邪致病者呃声高而有力,乍发乍止或连续不断,伴有发热、口渴、便秘、苔黄、脉数等,治疗以清火降逆之法。对呃逆寒热之辨,张石顽曾说:“凡声之有力而连续者,虽有手足厥逆,大便必坚,定属火热,下之则愈,万举万全,若胃中无实火,何以激搏其声逆而上冲乎?”此言有利于我们理解火邪所致冲逆证的特点。,暴注,是指突然发生泄泻,好像喷射水一样。下迫,是指里急后重而言。急迫欲便,腹中急痛,叫做里急;肛门重坠,努责不爽,称为后重。本条指出呕吐吞酸,急暴腹泻,里急后重

16、的病症,多由热邪所致。临床上,属热的呕吐吞酸,呕出物有酸腐味,多伴有烦热、口渴、口臭等症。,十三、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属热的泄泻,排泄物多呈深黄色水糜样,或夹有粘液,伴有肛门灼热,腹中急痛等。所以古人有“暴泻非阴,久泻非阳”的经脸总结。“诸呕吐酸”与“暴注下迫”虽可并发,但单独出现的更为多见。暴注下迫,确实多属于热,而呕吐吞酸,则并非都属于热,故当须注意辨证论治。,十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临床上,全身性肿胀和腹满胀大的病证原因很复杂,本条所论与热邪有关,是从热盛充形,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热胜则肿”而立论。热邪郁结于胃肠,则可出现胀满腹大。实践中由风、寒、湿邪所致全身肿胀和气血、食、寒凝滞聚积而成腹满胀大的病证并不少见,如内经 说“脏寒生满病”,就是指因寒所致的胀满,所以诸胀腹大不能一概而言之属热。,十五、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本条指出一些腹胀肠鸣,叩之如鼓的病症,大多与热邪有关。常因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使胃肠积热,气机壅滞,传化失常所致。但临床上并非都属热,如因寒邪侵入胃肠,脾阳受伤,运化失常,寒邪留滞中焦,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