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899374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课件: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课件: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课件: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课件: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2,第一章 职业卫生方面的基础常识篇 一、什么叫职业病及有哪些特征? 二、职业病是怎样形成的? 三、如何诊断职业病? 四、确诊职业病后应怎么办?,目 录,3,第二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的常识篇 一、什么叫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有机溶剂与职业病危害 (一)常用有机溶剂的职业病危害简介 (二)常用有机溶剂与职业病危害举例 一)三氯乙烯(洗板水) 二)正已烷(白电油) 三)二氯乙烷(ABS 514) 四)三氯甲烷(哥罗仿) 五)甲苯(天那水),4,第三章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篇 一、职业病危害预防的组织措施有哪些? 二、职业病危害预防的卫生技术措施有哪些? 三、常见的职业病

2、危害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指南 (一)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二)怎样预防铅中毒? (三)怎样预防噪声病? (四)注塑作业有哪些害处? (五)井下作业应警惕二氧化碳中毒 (六)预防三氯乙烯职业中毒管理指南 (七)预防正已烷(白电油)职业中毒管理指南 (八)预防二氯乙烷职业中毒管理指南 (九)预防尘肺病管理指南,5,四、常见行业中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一)电子行业 (二)印刷行业 (三)家俱行业 (四)制鞋行业 (五)五金行业 (六)电镀行业 (七)塑胶玩具行业 (八)塑胶片材行业 (九 蓄电池行业 (十)宝石加工行业,6,第四章职业病防治法内容中的几个主要问答 一、贯彻实施职

3、业病防治法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用人单位应如何实施职业病防治法? 三、用人单位如何体现对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保障? 四、用人单位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该怎么办? 五、销售、购买和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时应注意些 什么? 六、哪些劳动者可以得到特殊保护?为什么? 七、为何要对劳动者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 检查? 八、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时,用人单位应如何配合? 九、工会组织在职业病防治中有哪些职责? 十、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该负何法律责任?,7,第一章 职业卫生方面的基础常识篇,一、什么叫职业病及有哪些特征? (一)职业病 是工作环境

4、中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疾病。我国对法定职业病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和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8,(二)职业病的特征 一般认为,职业病有以下条件和特征: 1、有明确的病因,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病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病因和临床表现均有特异性。 2、职业危害因素的数量,决定了职业病的有无、轻重、缓急,即有剂量反应的关系。 3、有特定的发病范围,同样工作的其他人,按照上述规律而发生不同的反应。 4、控制病因和发病条件,即去除职业因素,可有效的降低其发病率,甚至使其绝迹或明显的改变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特征。如能早期发现

5、,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康复也容易。 应与工作有关疾病相区别。工作有关疾病又称职业多发病,其病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如生产环境中的毒物或物理因素对心血管病也可有一定影响。如:一氧化碳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毒物可使动脉壁胆固醇沉积增加以及血小板在血管壁粘附增多,故可诱发和加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紧张的脑力劳动能使体内的儿茶酚胺增多,对心血管均可产生损害。,9,(三)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特点 1、其它职业人群也会发生这种疾病; 2、职业因素可以促使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是多种发病因素之一; 3、不是唯一的直接致病因素,或者职业因素只是诱因和加重因素; 4、调离该职业或改善劳动条件后,该病可以缓解或

6、停止发展。我国止前对工作有关疾病暂未列入,不属于规定的职业病范围。,10,职业病是由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发展而来,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 这些条件和过程包括: (一)职业病形成的条件 1、职业接触 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有直接或间接两种接触。直接接触经呼吸道吸入气态(气体、挥发性物质以及加热蒸发物质)及气溶胶(粉尘、烟、雾)物质者,对人体的作用最强。有些毒物易穿透皮肤粘膜而被吸收,对人体的作用也较强。在生产环境中,经手、食物、饮水等间接接触而通过胃肠道吸收的机会较小,作用也较小。在判断某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大小时,首先必须弄清楚接触有害因素的具体情况,如接触的方式、量的多少、接触时间的长短等

7、。,二、职业病是怎样形成的?,11,2、作用剂量 无论是接触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或和生物学因素,若达不到一定的量就不致于引起有害作用。而作用剂量又有一次和多次之分,前者主要与防止发生急性作用有关,后者则与防止发生慢性作用有关。由于作用剂量与作用时间成正比,而作用剂量由于机体的反应呈一定的相关,因此,作用剂量的大小也是判断有无有害作用的重要条件。即在一定的剂量(浓度或强度)范围内对人体不一定有害,有些因素甚至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如:微量的金属离子、紫外线等。但超过一定量时,则可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必需了解各种有害因素的阈限值、容许值等,以便更好的预防职业病发生。,12,3、个体反应 生产工艺、

8、操作方式和防护措施的有无及其效果好坏,对人体接触和作用剂量均有影响。当进行职业有害因素评价或调查时,不可只注意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应把重点放在人体实际接收的作用剂量上。在同一作用剂量上,多数人的反应情况大体相同,称为非特殊的急性中毒。但对某些有害因素有时的反应不一致,此称为特殊反应。如不同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情况下的反应往往不同。,13,(二)职业病的形成和发病机理 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其损害程度受有害因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入机体的途径等方面有关。 1、首先是有害因素可在接触部位引起损伤,如刺激性、腐蚀性化学物着落在呼吸道、皮肤和眼,可引起该处化学灼伤;激光、紫外线接触皮肤着落在呼吸

9、道、皮肤和眼损伤;噪声通过外耳传至内耳,可损伤螺旋器毛细胞而损伤听力;振动作用于手,可引起局部血管舒缩障碍而发生白指症;粉尘吸入后沉积于肺,可引起肺纤维化。 2、其次是有害因素通过不同机制选择靶器官,从而对机体产生损害。对机体全身机能的影响。如气体可通过呼吸道吸入;1-5微米的粉尘可吸入呼吸道深部;脂溶性化学物容易通过皮肤吸收,也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系统。,14,机体对职业有害因素的反应不仅复杂多样,而且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受有害因素本身的特点、作用剂量的大小、个体反应的不同三者相结合形成的。 (1)急性和慢性作用。 一次大剂量的接触下,可引起急性作用;小剂量多次接触下可引起慢性作用。

10、多数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急、慢性作用的表现大致相同,有些则不同。如苯的急性作用在神经系统,慢性作用则在造血系统。这种从开始接触有害因素到出现症状的时间称之为潜伏期。,15,(2)特异和非特异作用。 有些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特异作用,如噪声可使工人的听力降低乃至耳聋,与此同时还可能出现非特异作用,如心血管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反应;又如,在某些毒物的长期慢性作用下,虽未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但可能有某些免疫功能或其他生理功能的改变.经常注意非特异作用的表现对于预防某些职业中毒有很大的意义,有时甚至可以发现某些潜在的致病原因。 (3)靶器官。 某些有害因素对不同系统或器官有突出的效应或亲和作用。这种受到有

11、害因素作用的主要器官称为靶器官。有害因素对靶器官的损害可能是一个器官,也可能是多个器官;可能是器官或系统,也可能是特殊的细胞或特殊的分子。如四氯化碳损伤肝脏,汞损伤神经系统和肾,铅损害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有机磷农药虽然主要抑制胆碱酯酶,也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等等。,16,(一)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是一项严肃和慎重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科学性。职业病诊断是采用综合分析、集体诊断的办法,诊断工作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诊断机构负责。 (二)职业病诊断必须具备五方面的资料: 职业史、即往史;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结果; 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诊断机构要求提

12、供的其它必需的有关材料; 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果提供必要的资料。 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者健康检查没有发展异常的,诊断机构可以不予受理。,三、如何诊断职业病,17,目前,发现的职业病多为慢性职业病,例如接触矽尘发生的矽肺病,接触白电油引起的慢性正己烷中毒等。一旦得了职业病该怎么办呢? (一)调离尘毒作业。目的是使患者不再继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以免病情恶化。 (二)办理有关劳保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职业病患者可享受有关劳保待遇。企、事业单位(老板)不准将患职业病者辞退。 (三)要积极进行治疗。,四、确诊职业病后应怎么办?,18,(四)要进行职业病致伤残程度鉴定。 对职业病

13、患者治疗告一段落后,应作全面的体格检查,以明确其病情是否痊愈,并估计今后可能康复的程度,判定患者劳动能力情况。因此,患者要进行伤残鉴定。按国家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伤残程度鉴定标准。职业病致伤残程度为2-8级。伤残程度鉴定应由有关部门授权的医疗单位小组作出。 (五)要定期进行复查。 职业中毒后,也应定期进行复查。例如,矽肺患者每年拍片检查非常必要,即可了解病情,又可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宜参加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拳、广播体操的锻炼,对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是有益的。,19,一、什么叫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与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有造

14、成健康损害或者产生健康影响的各种化学、物理、放射、生物因素以及其它职业有害因素。,第二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的常识篇,20,(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毒有害因素。 主要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 (1)生产性化学毒物: 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有: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刺激性气味,窒息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及农药等。重要的化学性毒物有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氰化物、氮氧化物、氯气、氨气、硫化氢气体、光气、二氧化硫、硫酸本甲酯等有毒气体,有机磷农药。 (2)生产性粉尘: 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以及混合性粉尘,重要的粉尘有矽尘、煤尘、石棉尘、

15、水泥尘、电焊尘等。,21,物理因素。包括: (1)异常气象条件: 生产场所的气温、气湿、气流及热辐射构成生产环境 的气象条件。高温、强热辐射,特别是与高湿相结合: 低温、高湿,特别是于高气流相结合,均可对健康造成 程度不同的损害。 (2)异常气压: 在高气压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时, 如不遵守减压规程,减压过快或降压幅度过大,可使溶解在 人体组织和血液中的空气形成气泡而阻塞血管和压迫组织, 引起减压病。,22,(3)非电离辐射 系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包括高频电磁 场和微波)等。 (4)电离辐射: 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例如X射线、Y射线、粒 子、

16、中子等。 (5)噪声与震动。 3、生物因素 有些生产过程接触某些传染病病原体的机会较多,如处理动物尸体、兽毛、皮革等作业,可受到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23,(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 1、劳动组织和劳动过程不合理。 2、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 如脑力劳动过度紧张,可引起失眠、神经衰弱等。 3、劳动时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紧张。 如长期注视微细部分和凝视近距离微小物体的视力紧张作业,易出现眼内疼痛感、头痛、视力障碍等。运动系统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可引起肩周炎、滑膜炎、神经痛、肌肉痉挛等。 4、长时间不良体位。 如某些作业迫使人体长时间处于固定不变姿势(强迫体位),可导致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脊柱变形等。 5、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它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24,二、有机溶剂与职业病危害 在现代社会中,几乎人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接触过有机溶剂;其危害性是职业卫生中一个涉及面广、接触的人数多等问题。 (一)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