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心理健康培训资料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898723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196 大小:9.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心理健康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课件:心理健康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课件:心理健康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课件:心理健康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课件:心理健康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心理健康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心理健康培训资料(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 与健康心理学,广西大学 谭贤政 TEL:15577196697 Q Q:1970388850,2,内容:,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3,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4,什么是变态?,5 of 322,1. 概念: 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 对象:异常心理和行为 任务:研究变态

2、心理的定义,如何发生,自身有哪些种类,各类有哪些性质、特征及具体表现方式,给人造成什么样的痛苦,对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怎样的破坏。,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6 of 322,2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关系?,心理学VS临床医学,相同点,不同点,对象:异常心理和行为,学科属性 侧重点,说明性质和特点VS诊断、治疗、转归、预后;预防和康复,7 of 322,第二单元 变态心理学科学简史,1 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提出天才论和体液说,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造成.所有的疾病,包括心理疾病都是由于人体基本体液的失衡造成。将

3、心理障碍分成癫痫症、躁狂症、忧郁症和偏执狂四种。,脑有粘液,有冷的性质,失去则患癫痫;肝脏有黄胆汁,有热的性质;胃有黑胆汁,有渐温的性质;血液出自心脏,性质干燥,8 of 322,第二单元 变态心理学科学简史,5 公元5世纪到17世纪(中世纪),受宗教影响,心理异常被认为是鬼魔附身,通过鞭打、火烧、禁闭、捆绑作为驱鬼手段来处理,患者因而受到迫害或驱逐。 6 17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对心理异常与大脑联系起来:布罗卡发现语言运动区;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损伤、感染、中毒),9 of 322,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理论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1.精神分析对心理异常的解释从

4、两个命题出发: (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心灵包含有情感、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 (2)性冲动,包括广义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10 of 322,2依据上述两个命题,弗洛伊德推演出以下5个判断: (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 (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五)个发展阶段: A 口腔欲阶段 B 肛门欲阶段 C 生殖器欲阶段(性蕾期),早期提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 晚期提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11 of 322,(3)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

5、意识构成;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12 of 322,冰山理论: 潜意识理论,13 of 322,(5)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有时称之为“压抑”或“克制能力”),防御机制:压抑;投射;移置;合理化;否认;反向作用;认同;退行;升华,14 of 322,(二)精神分析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说明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是由以下缘由造成的: (1)固着: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6、性心理发展受挫会造成性心理发展的“退化”或“固着”,造成未来的人格异常。(幼年情绪发展受挫形成情结影响一 生各发展阶段是出现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15 of 322,(2)焦虑: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潜意识”和“意识”或“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在自我中的表现,或在自我中被体验到就是心理障碍的症状。) (3)压抑: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如果压抑力量不足,则,非理想冲动冲破防线,产生痛苦;压抑够强,潜意识也可通过口误、梦等方式表现出来,或者其他扭曲的形式变相表达

7、自己,则产生了异常心理和行为。,16 of 322,(二)行为主义学派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并且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 对于神经症或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一个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认为神经衰弱和癔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 神经衰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癔病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17 of 322,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分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上的区别,行为主义的工作一般路线:通过动物实验结果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

8、果比较。,18 of 322,2.华生(美国行为学派创始人)主张研究刺激和反应(即S-R),不研究意识,因无法进行客观观察。他主张探索人的行为规律,以便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阿伯特的恐惧实验,19 of 322,3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20 of 322,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21 of 322,(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潜能”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存在焦虑”是人的基本焦虑,是心理异常的最基本表现。,22 o

9、f 3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内容,如果无法实现基本的需要并达到摆脱拼搏进入发展的程度,个体就会产生适应不良行为和普遍的精神紧张。 心理健康者即是那些自我实现者。获最大限度发展和能力的充分利用,以及潜力的全部完成。,23 of 322,本节知识点:,一、概念 1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与精神病学的区分 二、科学简史 1 精神分析的2大命题、5大论断 、3大说明;对精神分析的批评和发展。 2 行为主义的巴浦洛夫的实验神经症的理论、与美国行为主义的结合、发展 3 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异常心理的解释,24 of 322,例题:,47、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 (A)诊断 (B)咨询

10、(C)治疗 (D)特点 08/5三级 D,48、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 (A)防御机制 (B)本能动力 (C)心理异常 (D)快乐原则 08/5三级 A,25 of 322,47、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 (A)现实原则 (B)道德原则 (C)快乐原则 (D)社会原则 08/5 二级 C,73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 A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潜能与本能的冲突 D本能与社会的矛盾,A,26 of 322,44、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一个基本命题是( ) (A)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B)心理过程主要是防止焦虑 (C)潜意识是心

11、理结构的一个主要成分 (D)本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主要成分 A,27,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28 of 322,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 1、正常的适应: 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正常的社会功能 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正常的认知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29 of 322,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正常?异常?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用刀把自己的手臂和脸

12、划破. 一位妇女用铜圈一圈圈地圈住自己的脖子 一位妇女在喃喃自语。 一个中年男性披头散发、手舞足蹈地对天大声呼喊。 一个男人亲吻另一个男人 一个男人用钉子刺穿自己的手掌 一个男人像狗一样吠叫,30 of 322,31 of 322,32 of 322,一、标准化的区分 1 医学标准。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把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看待; 把心理表现视为疾病的症状; 此标准重视物理、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比较客观。,2 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 即把心理现象

13、通过统计学处理,区分常态与变态。以近于均值作为正常,偏离均值为变态,偏离越远,变态越重。,33 of 322,3 内省经验标准。 其一,病人的主观体验。 其二,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需要经过专业训练)。,4 社会适应标准。 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稳定状态,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34 of 322,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包含了自知力,即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现实检验能力。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的协调性。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35 of

14、322,第二节知识点,1 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 2 正常与异常区分原则: 标准化区分 心理学区分,36 of 322,例题,101、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包括保障( ) (A)顺利地适应环境 (B)正常地人际交往 (C)正确地反映世界 (D)幸福地享受人生 08/5 三级 ABC,37 of 322,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包括() (A)内省的经验标准 (B)社会适应标准 (C)人格的稳定性 (D)主客观相统一 07/11 三级 AB,38,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 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39,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 二、思维障碍 三、注

15、意障碍 四、记忆障碍 五、智力障碍 六、自知力障碍,40 of 322,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 (一)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1 感觉过敏 特点: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如光、声、冷、热等。,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41 of 322,2、感觉减退: 特点: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轻微、迟钝或完全不感知。 3、内感性不适: 特点:躯体内部性质不明、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多见于:精

16、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脑外伤后综合症,42 of 322,(二)知觉障碍(错觉、幻觉)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特点,短时 物像不清晰 集中注意后可否定,病理性,时间长 形象清晰,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43 of 322,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特点,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 反复出现幻觉即是病理现象; 精神分裂症中多见,应作精神检查确诊;,44 of 322,(1) 幻听: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幻听。临床上言语性幻听比非言语性幻听更为常见,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 言语性幻听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 (2)幻视: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觉。如见到闪光,火花等。幻视也可以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多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