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输液渗漏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897925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输液渗漏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课件:输液渗漏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课件:输液渗漏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课件:输液渗漏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课件:输液渗漏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输液渗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输液渗漏(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液渗漏的处理,内容,输液渗漏的概念及原因 输液渗漏的表现 输液渗漏的处理 输液渗漏的预防,一、概念,什么是输液外渗? 什么是输液外漏?,输液外渗,概念:概念药物本身理化性质或 毒性作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经血管壁进入局部组织。 原因:非人为或客观因素 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影响 病人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输液外漏,概念:血管穿破,液体经血管破损处流入局部组织。 原因:人为或主观因素多 穿刺技术不过关 输液管理不到位 病人不合作,二、输液渗漏的表现,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 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疼痛 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 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 下组织坏死

2、、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2018/12/14,2018/12/14,2018/12/14,输液渗漏的临床分期,1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2期:静脉炎性反应期 见于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 肿胀、发红,引流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 现发热 3期:组织坏死期 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 深部组织受累,三、输液渗漏的处理,1.处理原则 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换输液部位 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促进 吸收、消除组织水肿,灭活药物对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等。,2. 输液渗漏的处理流程,2.1.发现药物渗漏,立即停止输注 2.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和护士长 2.

3、3.了解渗漏药物的种类、名称和性质 2.4.评估渗漏的部位、面积、药液量以及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 2.5.根据药物理化性质、渗漏损伤的程度及个体差异进行正确处理 2.6.抬高患肢,减轻局部肿胀 2.7.密切观察,严格交接班,做好护理记录 2.8.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3.输液渗漏常用的处理方法,3.1局部外敷: 热敷 冷敷 湿敷 吹氧治疗 蜡疗 3.2局部封闭,目的: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渗漏液 的吸收,达到消除肿胀。 应用于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一般普通液体的渗漏。如抗生素类、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维生素类等。 常用热水袋和热水毛巾热敷,温度在50

4、度左右,防烫伤 注意:渗漏超过24h以后,不可热敷。因此时,局部皮肤苍白,之后 逐渐转暗红色,可产生局部出血,如此时热敷,可造成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代谢增强、细胞耗氧量增加,可加速组织坏死,局部外敷-热敷,局部外敷-冷敷,目的: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吸收,灭 活药物毒性作用,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 应用于血管刺激性较大的化学药物的渗漏。如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等。 常用冰袋冷敷,渗漏后应早期用,防冻伤。,局部外敷-湿敷,目的:常用50%硫酸镁和654-2溶液湿敷。 可对抗微血管痉挛,提高细胞免疫及补体含量,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从而增强自身抵抗力,缓解局部肿胀,解除血管痉挛和

5、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应用于血管收缩剂、碳酸氢钠等外渗。,局部外敷- 吹氧治疗,目的:采用氧气治疗静脉炎,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病人痛苦。,目的:由于石蜡具有热容量大,导热系数低,保热时间长等特点,蜡疗时蜡疗区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明显,热透入可达皮下15 cm,局部汗腺分泌增加,致使局部大量出汗。由于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透入作用,故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加速水肿消退,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新陈代谢,可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的作用。,局部外敷-蜡疗,4.常用防外渗药物,3.1.血管收缩药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3.2.血管刺激性药物 10%葡萄糖

6、酸钙、氯化钾、氯化钠 3.3.高渗性药物 20%甘露醇、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 3.4.抗生素 万古霉素、夫西地酸,一般液体渗漏的处理方法,(1)外渗液体为普通液体时,如抗生素、盐水、 糖水且肿胀不明显时,首先尽量从套管针内回 抽液体、药物,然后给予拔出留置针(如果局 部皮肤张力较高,也可先用适当的拮抗药如硫 酸镁、酚妥拉明等外敷,待张力减轻后再拔针, 以免造成皮肤撕破伤),并抬高患肢以减轻肿 胀。在第一个24小时内持续湿热敷患处,对早 产儿慎用冷敷,以免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寒 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期内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主要由受寒

7、引起,表现为低体温,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受损。),特殊液体渗漏的处理方法,(2)甘露醇外渗 输入甘露醇时应先评估血管,尽量选择使用少、弹性好且较 粗的静脉。甘露醇要求快速滴入,易刺激局部产生疼痛,严重者 引起静脉炎,大量渗透至皮下则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 。输液时 间已超过24 h的静脉通路,在输入甘露醇时要慎重,尽量避免同 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甘露醇,在静脉注射3次后即可引起明显 的静脉损伤。 采用静脉套管针反复静滴20%的甘露醇,2天内静脉炎发生率 为45.69%,2天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使用套管针静滴甘露醇 时,应同时用75%的酒精纱布湿敷上段血管,因酒精具有催眠和 消毒防腐的作用

8、兼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因此可以预防和减少 静脉炎的发生。,(2) 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静脉炎或外渗,应立即给 予妥善处理。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外渗时应选择热 湿敷。在寒冷环境下,热湿(47)对甘露醇所致的局部组织损 伤效果良好;甘露醇外渗早期最有效的是烫伤膏;也可用75%的 乙醇湿敷患处;但50 %硫酸镁不能用于甘露醇外渗容易引起皮下 水疱;将洗净的马铃薯切成3 mm5 mm 薄片外敷于液体外渗处, 外敷面积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 6 h 更换1 次;654-2热敷无任何不良反 应。,特殊液体渗漏的处理方法,(3)钙剂 (3.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9、(3.2)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 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是防止葡萄糖酸 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3.3)局部湿敷香丹(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由丹参和 降香组成,为中医活血化瘀要药,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血 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抗炎、抑菌等作 用。因此,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 坏死的重要环节。 (3.4)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冲动 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 有消炎去肿的功效。,局部封闭方法,用412 512 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

10、封闭,边推药边退针 进针方法:与皮肤成1520度为宜 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以针尖最好在红肿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 封闭次数: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局部封闭药物,一般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进行封闭治疗 利多卡因有扩张血管、麻醉止痛,减少炎症渗出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地塞米松有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提高组织耐受性和特异性抗炎作用。 局部注射解毒剂 多 巴 胺:酚妥拉明5mg+0.9%NS1015ml 碳酸氢钠:利多卡因+VitC 脂肪乳剂:利多卡因+透明质酸 甘 露 醇:利多卡因+地塞米松 化疗药物:不同类型解毒剂,水泡的处理(小水泡)

11、水泡的处理(大水泡) (直径1cm以上) 1、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 1、伤口消毒 保持水泡的完整性 2、12号针头在水泡的边缘 2、避免摩擦和热敷 刺破水泡 3、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 3、无菌纱布覆盖,吸干渗液 局部肢体 4、黏贴水凝胶片状敷料 4、每天用碘伏消毒、生 理盐水冲 洗后贴水胶 体薄膜敷料,让水泡 自然吸收(无条件者 仍局部湿敷),四、输液渗漏预防,4.1评估高危患者 小儿:认识能力差,自控能力差,血管细,合作程度 差容易外漏。老年人:皮肤松弛,血管活动度大、弹性差,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容易外渗 4.2识别高危药物 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以及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4.3选择恰当的静脉

12、血管 选择较粗大、走向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避免长时间同一部位单一的血管输注尽量避免从下肢静脉输注避免瘫痪肢体输注 4.4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4.5加强巡视和健康教育,(1)加强健康教育,取得患者的配合,如使用留置针时告知患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及保护留置针的方法,输液前告知患者药液渗漏导致的后果,嘱咐患者输液过程中尽量减少活动,尤其是输液的肢体,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肿胀、疼痛、烧灼感,及时报告护理人员。特别是输入高危药物,如高渗性药物,应详细向患者讲明注射药物的性质,使其了解到自己使用的是可能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在注射时即使仅有轻微的异常情况,也要立即告诉医务人员,以便早发现血管外渗,并及时处理。 (2)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病房,检查患者输液部位是否肿胀、苍白、疼痛,发现药物渗漏,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高位药危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更要细心观察,并进行床头交接班。,4.5 加强巡视和健康教育,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