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精神分析的治疗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897553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精神分析的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课件:精神分析的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课件:精神分析的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课件:精神分析的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课件:精神分析的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精神分析的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精神分析的治疗(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分析的治疗,治疗方法,节制与自由联想 移情、防御和阻抗的早期体验 梦 解释阻抗和防御机制,客体关系,幼年客体关系对孩子心理发展形成的影响 客体关系和神经症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出生时的状态 先天条件反射 视觉、味觉, 听觉、触觉等 第一个条件反射的建立: 15-17天,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共生期: 出生后至3或6个月内,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共生期特点: 体验是第一位的: 快乐还是痛苦? 四种基本情绪:兴趣、痛苦、 厌恶、(反射)微笑 无法区分我与非我,无具体对象,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依恋-分离阶段: 出生后6个月至18或36个月 听觉系统:6个月 视崖:6-7

2、个月 物体恒常性:8-9个月,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依恋-分离阶段: 分离焦虑 0-3个月:任何人无差别反应 4-6个月:偏爱母亲 6个月-3岁:明显依恋母亲 问题:依恋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与本能需要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依恋类型:安斯沃斯“陌生情景”法 安全型依恋:比较快乐自信,对外界积极反应。 回避型依恋:缺乏依恋,与母亲没有建立亲密联系。 反抗型依恋:离开母亲后焦虑,母亲出现后反对母亲 的爱抚。,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克莱因(1882-1960): 内部客体(体验):妈妈 mamma 快乐:好的客体,好妈妈 痛苦:坏的客体,坏妈妈 自体(self):无所不能/无能、弱小感 依

3、恋 独立、控制 割裂(splitting)的部分客体 整体客体,超我的构成,超我的形成(3、6个月至18、36个月): 严厉惩罚的妈妈 理想化的自我 无情的客观现实被内化,超我,超我的功能:(极端)理想化 我是好的, 我不是坏的(内射、评价) 我要好的,我不要坏的(期望),客体关系与神经症的关系,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神经症 没有刺激就没有神经症 没有人格基础就没有神经症,客体关系,幼年客体关系对孩子心理发展形成的影响 客体关系和神经症的关系,精神分析的实施与评估,治疗对象的选择 操作程序 治疗安排 实施,精神分析的发展与评价,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精神分析在中国 心理咨询与精神分析,临床病例分析,一

4、般资料:某女,岁,商场营业员,已婚。 主 诉:控制不住地反复检查、洗涤年余。 现病史:病人年前给孩子治病打针时,医生说没交钱(实际已交,医生忘记了),病人感到委屈,自己又拿不出凭证,当时十分着急。医生是丈夫的好友,病人回家后又让丈夫领她再去诊所,说明情况。医生也没说是自己忘记了,只是说:你快回去吧,我相信你。从此,病人在工作时反复数钱,不敢帮别人领工资,总怕出错,怕给了别人钱后别人不承认。自己不敢去银行取钱,不敢去商场买东西。尚能坚持上班。病人得病后,丈夫调动到郊区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很忙。病人病情加重,感到自己无依无靠,特别难受。曾一次自己的家被盗,失窃手表一只,房间被小偷翻得乱七八糟,

5、从此以后病人又增添了反复检查锁门的问题。有时反复检查达二、三十次。每次出门都让丈夫锁门。,几个月后,病人的姥姥患病去世,病人痛哭一场,情绪悲伤,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因为在商场工作,同事们说,商场里经常有坏男人,会把女人的衣服弄脏。病人在商场上班时,见到陌生人总是回头看,特别害怕自己会遇到坏人。骑自行车上班也不时地回头看后面有没有坏人。在家衣服要洗很多遍,衣服不敢凉在外面,怕被坏人弄上脏东西。男人坐过的地方自己就不敢坐,在单位不敢喝水,不敢使用公共厕所,害怕这些地方会有男人的“脏”东西给弄到自己身上。病人知道这些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可是总是控制不住地担心、反复洗涤。病人感到痛苦难忍,整

6、天要求丈夫陪伴她,凡事都要问丈夫是否锁好了门,衣服是否有脏东西,问一遍还是不放心,每天都要问无数遍,每次要求丈夫说没事。丈夫因此烦的要命,有时故意不回答病人,病人会反复追问不止。 病人得病后曾到其它医院就医,诊断强迫症,给预氯丙米嗪治疗,效果不佳,后来经过森田疗法心理治疗,症状减轻。病人有决心治好自己的病,慕名前来心理治疗。,家族史:一、二级亲属中无精神疾病及其它遗传性疾病患者。 既往史:岁时患有哮喘病,直至年前服中药“蛤蚧精”后痊愈。无其它疾病。 个人史:姐弟人,排行第一。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出生后,白天在姥姥家,晚上回到父母身边,直至上小学。小时候从记事起父亲对病人特别严厉,经常训斥病人。

7、病人不听母亲的话,母亲看不惯病人。病人岁时,弟弟出生。病人得了感冒,后来逐渐变成了“哮喘”,憋得喘不过气来。因为有病,父亲更心疼病人。母亲对弟弟更加关心。平时外祖母最关心病人。小时候多与大病人岁的小姨一起玩耍,晚上睡在一起。睡前小姨总是把鞋子摆的整整齐齐,病人也学着小姨的样子做。到现在,自己的说话声音都与小姨无异。,病人大约在岁时,到一位教授医生家去看病,医生家有一位比病人大三岁的儿子。医生对病人很是喜欢,经常留下吃饭。医生的儿子特别腼腆,羞得象大姑娘。吃饭时不肯主动上桌。吃过饭后,医生的儿子送病人回家。病人坚决不让他送。这段时间病人的病情在医生的治疗下有所减轻。后来,大约是病人岁的时候,医生

8、的儿子考上了专科学校。曾一次到病人家去玩,与病人的母亲交谈,病人不好意思与他说话。后来医生的儿子就没有再去病人家。 大约在病人岁时,父亲的一位朋友,一位男性知青,比病人大多岁。求病人的父亲帮忙办理回城安排工作的手续。经常到病人家,与病人交谈。那位知青特别健谈,知识也非常丰富,研究易经,经常教病人练习毛笔书法,写诸如“有志者事竟成”、“滴水穿石”之类的话,当时不理解什么意思。病人回想说,如果当时能按照他的意思去做的话,也许自己的病早好了。他预言病人岁以后会转运的,病也会痊愈。结果真是灵验,年前真的治好了“哮喘”病。可是不久又得了强迫症。,病人岁经介绍认识现在的丈夫。恋爱期间丈夫对病人无微不至地关

9、心照顾,病人很喜欢丈夫,感到自己总算有了一个依靠。丈夫身体不是太好,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过不影响工作生活。病人想因为自己也有“哮喘病”,所以也没嫌丈夫有病,尽管父母不同意她的选择,可病人还是与他结了婚。结婚后发现丈夫的病很厉害,出门要骑自行车。两年前,病人的哮喘治愈了,曾一度想跟丈夫离婚,后来觉得丈夫有病,工作也不容易,得了强迫症后,病人感到自己的强迫症也很严重,仍然需要丈夫照顾,同病相怜,也就不再提离婚的事了。现有一个女孩,岁,健康,上小学年级。 病人的病前性格:病人自认为活泼,但是特别仔细认真,做事总不放心。如,不敢给孩子扣子等玩具,怕孩子会吃下去后死亡。平时工作认真仔细,当营业员十几年,

10、从没有出现过分钱的差错。 精神检查:病人由丈夫陪来,衣着整齐,貌龄相符,接触主动,言谈切题,语速适中,表情自然。不让丈夫插话,自己述说病情。存在强迫疑虑、强迫洗涤。病人知道没有太多的必要,可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总担心会出现什么差错,怕自己负责任。未查出幻觉妄想及其它思维障碍。情感无低落、高涨。记忆智能未见异常。自知力存在,迫切要求彻底治愈。,初步诊断:强迫症。 病人多年来经常做的两个梦: 梦: 梦到一条弯弯曲曲的路怎么也走不到尽头。 病人联想:那条路是当时去教授医生家的路。是自从见了教授医生后才有了这个梦。含义:生活的艰险,希望得到父爱,得到异性之爱。也代表着现在的病让病人感到没有希望。

11、梦: 经常梦到升高中考试,题目发下来,一个题也不会做。特别的紧张焦虑。 含义:病人感到缺乏处理现实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没有安全感。包括可能内心深处仍然在考虑是否与丈夫离婚的问题。是否再与那位教授医生的儿子联络的问题。,心理分析: 强迫症与肛欲期的管教太严有关。如父亲的严厉训斥。导致病人的强迫性格,做事认真仔细。形成遇到事情不放心,怕承担责任。 病人得病的诱发因素是:给孩子看病时交钱的问题。病人怕被人误解,是病人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加重因素是外祖母的去世,失窃,丈夫调到郊区工作。 (客体丧失) 病人在口欲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母亲的关心,而是白天在姥姥家,晚上在父母那里,这会形成病人的“不安全感”。形成病

12、人对他人的过度依赖。 病人与丈夫的关系:寻求关心爱护,寻求依赖。是幼年母爱不足的表现和转移。 病人在俄底浦斯期没有很好地完成向母亲的认同,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病人与小姨的认同:病人在小时候没有很好地向母亲认同,但是向小姨认同。,病人在潜伏期,由于弟弟的出生,病人更有一种失落感,为了得到更多的父爱和母爱,病人患了“哮喘病”,这是症状的继发获益。 7病人的哮喘好了之后,病人曾想与丈夫离婚,正好自己又得了强迫症,所以强迫症具有维持不离婚的功能。同时也能够得到丈夫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强迫性重复使用继发获益。 8病人的性的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幻想,如:提到那位知青叔叔时,病人说“我可没有那个意思啊”。否定的

13、防御机制。 9病人为什么会认为“脏”的,脏是象征意义的,可能与她在俄底浦斯期的性幻想的压抑有关。同时,也可能与她后来所受到的教育有关。 10病人对医生的正性移情:对医生的话非常遵从,让她想那些问题,她就想那些问题。实际是病人对医生的依赖,是想从医生这里得到更多的关心。,2004年10月10日 首次就诊 精神科门诊 病人,男,17岁,高二学生。由母亲陪伴来就诊。 主诉:头痛三年 现病史:三年前 起,无明诱因地出现头晕、头昏、头痛,呈持续性,可长达几天,短则十多分钟,可自行缓解。三年来时轻时重。头痛时伴心烦、着急,砸自己的头。近四个月来,头痛频繁发作,上午时较重。曾就诊于神经内科,未见脑器质性病变

14、,诊断不明,服用中药等治疗,无效。服用去痛片,效果短暂。今来诊。饮食睡眠尚好。,案例:头痛三年,家族史:母亲、姥姥都患头痛多年。 既往史:素健,无脑外伤、脑炎、抽搐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独生子,现为高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同学相处好。高一因头痛曾休学一年。 查体:心肺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言谈切题,主动讲述自己的病状,否认幻觉、妄想,记忆智能良好,内感不适,行为无怪异,自知力存在。 初步诊断:躯体形式障碍 处理:喜普妙 20mg qd 医生:丛中,2004年11月4日精神科门诊,母伴诊 自述:自觉症状有好转,头痛好些,情绪较前稳定,服药后夜眠不好。

15、 检查:接触好,情绪稳定,躯体主诉减少。自知力存在。 处理:继续治疗 喜普妙 20mg qd 医生:王,2004年11月25日精神科门诊,母伴诊 自述:最近又持续性紧张性头痛,心情烦躁较前明显减轻,学习成绩下降,尚能坚持上学。服药后难以入睡,余无不适,前来复诊。 处理:喜普妙 20mg qd 建议心理治疗 医生:丛,2004年12月17日 心理治疗特需门诊,母伴诊,会谈50分钟 母亲先进来。母亲面容清秀,表情和善,话语较轻,有些急切。她介绍说:孩子现在存在厌学情绪,经常请假不去上学,请求医生帮助。然后母亲把病人叫进来,母亲主动到外面等候。,病人进来,衣着整洁,穿蓝色校服运动衫。估计身高约170

16、cm,体重约65公斤,偏胖。入座。坐在椅子上,比较放松,稍后仰。平头,脸庞比较丰满,像一个营养比较好的胖小子,面色红润,面带微笑,眼不大,眼神有些紧张、羞怯,能够直视医生。说话不太主动,声音稍小,话语速度较缓慢。能主动讲述自己的病情,在介绍病情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得意。,病人:现在仍心烦、头痛,坚持服药,感到效果不如以前好,有时不能坚持上学,在家时心烦加重,在学校则头痛加重,晨重晚轻。没有感到大脑反应迟缓,现在经常以听音乐、上网来自我调节,没有别的兴趣、爱好。至于头痛,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事情引起的。,在医生的询问下,病人介绍说:家里有三口人,我和父母。奶奶是最关心理解我的人。小时候多是由奶奶和姥姥带养。9岁后,父母搬家,离姥姥家远了,不常见面,而奶奶则经常来我家住些日子。现在到奶奶家去的时候,头痛、心烦等会减轻。母亲也比较理解我,父亲经常着急发脾气,有糖尿病,可能是病的原因,他控制不住发脾气,他也经常说心烦。母亲和姥姥经常说头痛。,病人介绍:记得从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