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上传人:zyl****565 文档编号:61897496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225 大小: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25页
DB37∕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25页
DB37∕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25页
DB37∕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25页
DB37∕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7∕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27.100P6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2022018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Implementation guide of safety production risk grading control system for enterprises in power generation industry2018 - 05 - 17发布2018 - 06 - 17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 3202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安全

2、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瑞贞、张现清、杨祥良、王小杰、郝宗鹏、李从国、迟春旭、张城阳、张磊、黄铭、刘晓峻、王建军、何海深。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火力发电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火力发电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火力发电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

3、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208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火力发电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火力发电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

4、控体系通则DB37/T 3020-2017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DB37/T 3020-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4 基本要求4.1 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应包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是熟悉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工艺流程、设计、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4.1.1 领导小组至少包括以下人员:组长:企业主要负责人副组长: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成员:生产副总师、安全监督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运行调度管理、环保管理、交通、治安保卫、消防管理等职能部室负责人、各生产部门负责人

5、。4.1.2 工作小组至少包括以下人员:组长:生产副总经理成员:安全监督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运行调度管理、环保管理、交通、治安保卫、消防管理等职能部室分管副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专工及各生产部门安全员等。4.1.3 主要负责人职责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第一责任人,应任领导小组组长,为建立体系提供充分的资源,落实体系推进工作的牵头部门,任命分管负责人。主要职责包括:a) 确定风险分级管控方针、策略、目标;b) 确定管理职能分工,明确工作小组、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权限;c)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d) 保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所需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e) 定期对体

6、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部署、督导和考核。4.1.4 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安全总监)职责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安全总监)是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直接负责人,负责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负责对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落实的组织管理。4.1.5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牵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体系文件;协调各专业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本企业风险分级情况评审;负责对较大以上(含较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

7、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控。4.1.6 各职能管理部门职责各职能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负责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审核、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4.1.7 各生产部门(班组)职责各生产部门(班组)是所辖工作范围内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部门,负责开展风险点排查和危险源辨识、评价活动及管控措施的编制、落实,负责将本部门(班组)的风险点信息录入“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系统”,并接受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4.1.8 各岗位职责各岗位应根据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日常风险评估,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风险管控

8、措施。4.2 实施全员培训4.2.1 企业应按照“全员培训”原则开展风险管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员工掌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提高安全技能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每一位员工都应掌握自己岗位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控职责,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风险点内容和管控措施。4.2.2 企业应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次分专业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完毕应进行考试,检验培训效果。4.3 编写体系文件4.3.1 企业应组织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策划,并编写体系文件,至少包括:a)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方针、目标和指标;b)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c) 年度安全生产风险分

9、级管控活动方案(包括组织机构);d) 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5 工作程序和内容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按DB37/T 3020-2017中5.2.1的规定执行。5.1.1.1 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示例:电动机、水泵、风机、起重机械等属于设备设施;汽轮机高、中压缸、锅炉受热面、管道等属于部位;电机检修间、机加工车间、配电室等属于场所;脱硝氨区、制(供)氢站、燃油泵房等属于区域。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5.1.1.2.1 火力发电企业操作及作业活动按照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两大类,即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5.1.1.2.2 运行操作主要是指倒闸

10、操作、停送电操作、定期试验或轮换、机组或设备启停等。检修作业主要是指在生产现场设备、系统上进行检修、维护、消缺、安装、改造、调试、试验等工作。5.1.2 风险点排查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企业应根据工艺流程对所有设备系统单元逐一进行排查,除了整个火力发电工艺流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系统和作业活动外,还应包括主要辅助设备设施、安全设施等。为便于统计,将火力发电企业风险点分为两大类:设备设施类和作业活动类。设备设施类包括现场设备设施或系统、部位、场所和区域,作业活动类包括运行操作及各类检修作业活动。企业应编制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A.1)和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2)。5.1.2.2 风险点排查

11、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全员参与,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汇总。班组组织员工根据检修规程、运行规程、设备台账等,并结合各岗位职责和现场实际工作编制本班组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各生产部门和职能管理部室逐级审核、汇总、合并,形成企业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供各企业参考)。5.2 危险源辨识5.2.1 辨识方法参见DB37/T 3020-2017中5.3.2,其中工作危害分析(JHA)法适用于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见附录A.3),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法适用于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见附录A.4)。5.2.2 辨识范围5.2.2.1 依据火力发电企业重点工艺流程,火力发电企业危险源辩识至少应包括

12、以下单元:汽机设备及系统;锅炉设备及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热控、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燃料储运系统、化学及水处理系统;燃油系统;氢冷机组的氢气系统;采用纯氧点火的纯氧系统;环保设施系统;供热系统等,详见DB37/T 3020-2017中5.3.1。5.2.2.2 火力发电企业风险作业活动、设备系统风险、作业环境因素和管理行为因素示例如下:5.2.2.2.1 风险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a) 高处作业;b) 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非重点防火区域动火(动火作业分类见附录B);c) 起重吊装作业:重大物件起吊作业、一般起吊作业;d) 有限空间作业:酸碱容器、油罐、氨罐、一般金属容器、隧道、

13、电缆井、电缆夹层、地下沟道、窨井内作业等;e) 机械加工作业:钻孔、打眼、切削;f) 人工搬运作业:危险化学品(酸碱)搬运、大件物体搬运、一般物体搬运;g) 土石方作业;h) 液氨接卸作业;i) 油漆防腐作业:吸收塔内部防腐作业、烟道、烟囱防腐作业、一般防腐作业;j) 运行操作:正常操作、紧急情况下操作、事故处理。5.2.2.2.2 设备系统风险包括但不限于:a) 汽机设备及系统:汽轮机超速、轴系断裂、大轴弯曲、轴瓦损坏;b) 锅炉设备及系统:炉膛爆炸、制粉系统爆炸、煤尘爆炸、汽包满水和缺水、尾部再次燃烧、承压部件爆漏;c) 电气设备及系统:全厂停电、发电机损坏、高压开关损坏、接地网事故、污闪

14、、继电保护故障、变压器(互感器)损坏、直流系统故障;d) 热控、自动化设备及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电力监控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e) 其它设备及系统:液氨系统泄漏、氢气系统爆炸、贮灰场垮坝、燃油系统着火、润滑油系统着火、燃煤储存系统着火、燃煤运输系统着火、燃气系统着火、压力容器爆炸等。5.2.2.2.3 作业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洁净度、高度、宽度、粉(灰)尘、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风速、照明、噪声、气象、通道、安全设施、设备机具及环境工作措施等。5.2.2.2.4 管理行为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 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b) 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不

15、到位;c)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d) 外包工程管理不到位。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5.2.3.1 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企业应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整体性的风险点排查和危险源辨识活动,由牵头部门组织,各生产部门、班组全员参与,并做好辨识评价记录。5.2.3.2 日常运行操作或检修作业活动开工前应进行具体项目的危险源辨识,编制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在操作票或工作票中予以落实。5.3 风险评价5.3.1 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参见DB37/T 3020-2017 中5.4.2。本指南推荐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见附录C),此法针对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可能性、人员暴露频繁程度、后果严重性)基准值的乘积来评价人员伤亡或设备事故风险大小。5.3.2 风险评价准则根据火力发电企业特点,本指南给出LEC法量化分值判定标准和风险判定准则(见附录C)。企业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如企业规模、不同管理模式等)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合理取值,根据计算结果判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