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件:社会医学绪论(第二学期)

优***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75MB
约68页
文档ID:61897412
课件:社会医学绪论(第二学期)_第1页
1/68

田庆丰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 主任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01 :67781961,13937156869 E-Mail:tianqf@ zzutqf@ 网址: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研究方向:01 社会医学 02卫生事业管理 03 卫生经济 考试科目:① 101政治 ② 102英语 ③ 311卫生综合或卫生管理综合 ④ 社会医学或管理学,主要去向,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职能部门; 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省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 医疗保险公司和社会保障部门; 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工作社会医学 Social Medicine,吴 建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本学期教学安排,绪论 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卫生状况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卫生服务研究 生命质量评价 社会卫生策略 社区卫生服务,总论,,方法论,各论: 学科重点关注领域,,共 八 周 课,第一章 绪论,——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社会医学?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 社会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学习社会医学的目的?,讲授内容,一、概念、性质与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基本任务 四、基本理论 五、学科发展及与相关学科关系,一、概念、性质与研究对象 (一)基本概念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或者说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对伊拉克全国47个区进行调查走访形成的报告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造成了65.5万伊拉克人死亡,平均每天死亡500人,人口爆炸!!!,非洲难民,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人口的社会属性:阶层、性别、家庭、情感 物质文明:国民收入水平、GDP 精神文明:政治、法律、文化、风俗、伦理、生活方式 社会环境:人际关系 社会学研究范畴 规范、文化、伦理、宗教、风俗、生活方式 人际关系和人的社会化 社会阶层、婚姻家庭、社会互动、社会支持、社会资本,(二)学科性质,1、社会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医学 ╋ 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学问题 发展方向:随科学研究的需要不断分化(卫生政策、卫 生经济、卫生管理等) 高度综合:交叉学科的特点,满足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也是着眼于社会生产实践医学科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 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科学、管理科学等 2、社会医学以社会人群为研究对象,是医学领域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一般归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三)研究对象,关于社会人的观点: 生物人 社会人(具备生产和 生活技能) 社会化(培育生产和生活 技能的过程)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更注重人的社会属性而不 是生物属性。

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既有生物学依据 ,又有社会学特征二、研究内容,1、社会卫生状况—社会生理学、诊断学 2、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社会病理学 3、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社会治疗学,(一)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对象:群体 方法:社会调查 目的:开展社会“诊断” 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应该采取的重点策略,对社会卫生问题做出社会医学的诊断,即社会诊断(Social diagnosis)1、社会经济状况:GNP、GDP、人均GNP、人均GDP 2、社会生活条件:衣、食、住、行 摄入热量/日/人、住房面积/人 3、居民健康状况: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 4、人口状况:年龄、性别指标等 5、卫生行为:吸烟、吸毒、酗酒、性乱等 6、卫生服务状况: 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护士)/千人(万人) 卫生经费:GNP%、GDP%、人均卫生费用 卫生设施:病床数/千人(万人) 卫生服务利用:,我国卫生资源及健康指标的国际比较,(二)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 方法: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 目的:研究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生活行为与心理因素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现有的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因素 疾病、健康问题,,积极、消极,综合内因,卫生服务,遗 传,成熟老化,生物遗传,职 业 危险因素,环境因素,行 为 生活方式,社 会,心 理,自 然,健 康,康 复,治 疗,预 防,生 活 危害因素,消费形式,,,,,,,,,拉隆达和德维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Environment health medical model),,,,,社会因素 政治 经济 法律 教育,社会保障 环境保护 行为生活方式 卫生服务,决定性因素,(三)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不仅要通过调查及社会病因学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主 要社会卫生问题以及严重程度(社会诊断),更重要地是 针对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 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的社会卫生策 略与措施(社会处方) 即:研究促进人群健康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和 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策略与措施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概念:卫生发展的方针、战略与策略、政策、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等不是单纯指医疗卫生技术措施 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组织卫生服务,保护人群健康的经济、法律、教育及组织措施等。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 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问题:,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地区间卫生发展不平衡 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工作薄弱 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卫生投入不足 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 基层缺乏卫生人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任务艰巨 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局 《关于落实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 卫生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委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卫生部、财政部等六部委 《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生物医学是解决个体的病痛问题,社会医学是要解决社会卫生问题第一次卫生革命 目标: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 社会卫生策略:主要通过制订综合性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工程措施,研究有效疫苗和生物制品制备,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消毒、杀虫及灭鼠计划,使得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4、不同时期的研究对象与重点,第二次卫生革命 目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病等 社会卫生策略:通过综合性社会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酗酒、吸毒,提倡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通过各种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计划,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三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社会卫生策略:总结第一、二次卫生革命的经验与教训,发展社会医学,使卫生事业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必须转变健康旧观念,树立健康新观念,树立大卫生观念,加强社会卫生措施,大力防治“文明病”、“社会病”,推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使我国群众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随经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基本任务 确定卫生工作重点:掌握社会卫生状况,特别重视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变动规律,发现主要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为卫生事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即保护人群健康状况的策略与措施,为有关部门,特别是卫生管理及决策部门制订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事业监督和评价。

三、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防治社会病,(二)现阶段,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WHO提出健康的概念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1)健康的新概念是要从社会、心理和体质三方面积极促进和维护健康2)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传统观念转变,在疾病的防治和医学教育计划中,需要强调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3)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社会因素起到决定作用 很多疾病,心理和社会因素往往比生物因素更为重要2、推动医学模式转变 医学模式是社会医学的精髓,社会医学不仅要研究医学 模式,更要研究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策略和措施 传统生物医学的局限性: 新医学模式: 实践应用:医疗卫生实践、医学教育体系改革、注重卫生 宣传和健康教育,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医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疗服务理念,全面解释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完善了疾病防治工作实践,推动了医学发展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社会卫生状况:人群健康状况、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 通过系统分析社会卫生状况的现状、特征、变化及演变趋势,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卫生政策、卫生资源、卫生服务及行为社会方式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找出问题(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等),4.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 社会实践性 基本研究思路: 发现卫生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广泛的研究领域,多部门合作 与卫生行政部门政策研究相结合 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5.注重特殊人群预防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特殊人群:指处于高危险状态的人群,如妇女、儿童、老人 、残疾人群和有害作业职工。

社会病:如意外伤害、精神疾病、酗酒及毒品滥用、青少年妊 娠、性病及艾滋病等都与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等社会因素发生、 发展密切相关,需要综合性的社会动员和防治措施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美国学者Mushkin计算出了美国在1900—196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带来的经济收益约为8200亿 疾病对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造成损失的“3D”框架 (Death, Disability, Debility),四、基本理论(观点),,,,,USA 19000亿,,1%最不健康,20%,,,25%慢病病人,70%,,,,74%健康人,10%,,2005年美国卫生总费用流向,3. 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人:社会性、整体性、不可分割 疾病表现和疾病负担: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 传统观念的转变:保健按摩,,吸烟已成为全球第二号杀手,4.关注高危人群&高危因素,High risk factors & population,胖儿夏令营、戒烟大赛、少年强制学校……,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人事,人口& 计划生育,劳动& 社会保障,教育,计划、财政,药品监督管理,卫生,,,,,,,美国前10位死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因素占死亡影响因素的77%。

6.多部门参与,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多部门支持,社会性卫生问题的防控则需要全社会参与社会医学的发展是与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医学的发展史,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