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任脉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897267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任脉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课件:任脉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课件:任脉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课件:任脉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课件:任脉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任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任脉(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学-奇经八脉,任 脉 Ren meridian,经脉循行,体内:起于小腹内,出会阴。 体表:从会阴沿腹、胸、颈正中至口下。 支脉环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任脉功能,任:任通妊,妊养. 任脉行于人体前部正中,总调一身阴经,手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中极穴。 营养胞胎,主经、带、胎、产妇科症证 部分穴位有保健的作用 “任脉主男子气结七疝、女子症瘕”,任 脉,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症。 主治概要: 下焦病:少腹胀满、疼痛,二便不通,遗精, 月经不调,痛经。 中焦病:腹胀,腹痛,肠鸣,腹泻,胃脘痛,呕吐, 纳呆,水肿。 上焦病:胸闷,气喘,咳嗽,胸痛,呃逆。 面颈部疾病:失语,口眼歪斜,齿

2、痛。,任 脉,本经共有24个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中极 Zhongji RN3,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局部解剖: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 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分布着髂 腹下神经的分支 穴义:中,与外相对,指穴内。极,屋之顶部横梁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达到了天部中的最高点。,中极,中极 Zhongji RN3,(膀胱募穴)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 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阴挺,不孕。 现多用于肾炎,膀胱炎,盆腔炎,产后子宫神经

3、痛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前须排空小便; 孕妇慎针灸。,中极配伍,配膀胱俞,属俞募配伍法,有调理脏腑气机的作用,主治膀胱气化功能不足引起的小便异常。 配关元、三阴交、阴陵泉,有化气行水的作用,主治尿潴留,淋证。 配脾俞、小肠俞、气海、关元,有调养肝脾,调理冲任的作用,主治白带,白浊,梦遗,滑精。,中极研究进展,产后及术后尿潴留 取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操作时先导尿后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15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一次。 男子性功能障碍 配关元、三阴交,得气后留针15分钟,其间每隔5分钟用捻转补法,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7天。,中极研究进展,痛经 用发泡膏(斑蝥、

4、白芥子各20g,研细,以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如麦粒大)贴中极穴,于经前5天贴第1次,经潮或腹痛始发贴第2次,每次贴3小时即揭去,2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原发性不孕 配三阴交、于月经周期的第12天开始针刺,连续3天,每日1次,每次留针15分钟,用平补平泻手法。,关元 Guanyuan RN4,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操作:直刺12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 可灸, 孕妇慎针灸。,关元,关元穴义,关元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的地方,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交关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所以叫“关元”。 难经集注云“丹田者,人之根元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该穴长期施灸,

5、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故为保健要穴。,关元 Guanyuan RN4,(小肠募穴) 主治:遗尿,尿频,尿闭,泄泻,腹痛, 遗精,阳萎,疝气, 月经不调,带下,不孕, 中风脱证,虚劳羸瘦。 现多用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消化不良等,关元配伍,配阴陵泉,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气癃溺黄,黄带阴痒。 配太溪,有补益肾气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久痢赤白,下腹痛。 配涌泉,有补肾气,行水气的作用,主治滑精,腰痛,气淋。,关元研究进展,老年性阴道炎 配复溜、三阴交,行弱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23天

6、。 功能性子宫出血 隔姜面饼灸,每次灸30分钟,每日灸3次。 痛经 配三阴交/地机,针关元时针尖向下,针后加艾炷灸,以小腹部有热感为度。 遗尿 取关元透中极,配百会,行中强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针后灸关元。,关元穴保健作用,艾条温和灸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艾条距离皮肤約23厘米,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灼痛,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紅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艾炷隔姜灸法:將生姜切成0.20.3厘米的小片,用針刺数孔,放在关元穴上,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灸37壯,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气海 Qihai RN6,定位:

7、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可灸。,气海,气海穴义,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 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导引养生之术里面常说到的下丹田就是指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气海穴作为人体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具有化湿理气的功效,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以气海穴为主,常常具有较好的疗效。,气海 Qihai RN6,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痢疾,遗尿,疝气, 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 虚脱,虚劳

8、羸瘦。 现多用于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气海治疗尿潴留,单纯用拇指按压“气海穴”治疗产后尿潴留,可收到极佳效果。当患者以常用的局部热敷、暗示等方法治疗效果不满意时,不妨试试这种方法。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治疗者站在患者左侧,用右手拇指垂直下压“气海穴”,先轻后重,按515分钟。并配合左手掌在其下腹部轻轻按摩。当其患者有下腹发胀感并出现尿意即可停止。,气海配伍,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 配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有行气通经,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痛经,血崩,血淋。 配三阴交,有养阴填精,培元固肾的作用,主治白浊,遗精,

9、下腹痛,经少。,神阙 shenque RN8,定位:脐窝中央 又名脐中. 刺灸法:禁针,可灸。,神阙 shenque RN8,主治: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 肠腑病证 水肿、小便不利 现多用于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等,神阙配伍,配关元,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 配百会、膀胱俞,有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脱肛。 配石门,有温阳利水,通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神阙研究进展,五更泻 用中药外敷神阙穴,取肉桂、鸡内金各3g,硫磺、枯矾、五倍子各6g,白胡椒1.5g,新鲜葱头35节,捣烂,加醋共调成糊状,平摊于神阙,用纱布覆盖,每次敷2小时,每日1次。 慢性腹泻

10、 隔药饼灸,取丁香、肉桂、甘松、山柰各等分,加入适量面粉,用温水合成药饼(用针将药饼刺数孔),药饼置神阙上,再将红枣大小艾绒置药饼上,灸35壮,次日按原装,并加灸中脘穴即可,神阙研究进展,产后尿潴留 将盐炒黄填入神阙穴,再将葱压成0.3cm饼状置盐上,将艾炷置饼上,灸14壮。 皮肤瘙痒 隔药灸神阙,取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各等量研细填神阙,每日1次,即可取得较好疗效。 荨麻疹 用闪罐法,每日1次,可连续治疗3次。 过敏性鼻炎,神阙保健作用,神阙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阴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

11、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神阙保健方法,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每次60下。,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局部解剖:有腹壁上动、静脉。分布着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 操作:直刺11.5寸。妊娠3个月后慎针灸。,中脘 Zhongwan RN12,中脘,中脘 Zhongwan RN12,(胃募穴、腑会穴)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 泄泻,黄疸,癫狂。 现多用于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等。,中脘 Zhongwan RN12,配天枢,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的作用,主治霍乱吐泻。 配足三里,有调

12、和胃气,升提脾气,去湿化浊的作用,主治胃痛,泄泻,黄疸,四肢无力。 配胃俞,属俞募配穴法,有调中和胃,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呃逆。 配丰隆,有祛湿化痰的作用,主治咳嗽,痰湿中阻。,中脘研究进展,解除幽门痉挛 据报道指压中脘后,在X线下发现胃蠕动增强,110例患者中有94例波频增加,波速增快,幽门痉挛解除。 针刺中脘穴对小肠的蠕动有促进作用,尤其能促进空肠的蠕动。,中脘保健,中脘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

13、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操作时间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疼痛和恶心。,膻中 Danzhong RN17,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线的中点。 操作:向上或向下平刺0.30.5寸。,膻中穴义,灵枢海论篇曰:“膻中者,为气之海”。 膻中为心包络经气聚集之处,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又是宗气聚会之处,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膻中 Danzhong RN17,(心包募穴、气会穴)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 噎膈。 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14、,食管狭窄, 肋间神经痛,心绞痛,乳腺炎等。,膻中配伍,配华盖,有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短气不得息,咳喘。 配厥阴俞,属俞募配穴法,有宽胸利气,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痛,失眠,怔忡,喘息。 配委中、少泽、俞府,有通经活络,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痈,胸痛。 配少泽,有通经活络,益气养血的作用,主治乳少,胸胁闷胀。,膻中现代研究,本穴位居胸腺的部位,三焦与胸腺相络,可参加机体的细胞免疫,为卫气的表现形式之一。治疗心血管病证,点按该穴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肋间神经上行,刺激脑干网状系统,影响心血管神经的调节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 近年来的试验已证明,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能

15、激活胆碱能受体,使所有内径不同的冠状血管产生程度不一的扩张,从而为治疗心血管病症提供了实验依据。,天突 Tiantu RN22,定位:在颈部,当前 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天突,天突穴操作,先直刺0.2寸,然后 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本穴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 血管。,天突 Tiantu RN22,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 瘿气,梅核气,噎膈。 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喉炎,扁桃体炎 备考: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穴。,天突配伍,配膻中,有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哮喘,胸痹。 配风府、照海,有行气解表,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喉肿咽痛。 配灵道、

16、丰隆、然谷,有滋肾降火利咽的作用,主治咽痛久不愈,喑哑,入睡口干。,天突穴现代研究,针刺天突、肺俞、足三里、太渊使吸气或呼气阶段气道阻力下降 针刺天突、膻中、合谷可使食管蠕动增强,内腔直径增宽,钡餐下移加快。 针刺天突、太阳、廉泉可使甲亢症状消失,腺体缩小,基础代谢率下降。,廉泉 Lianquan RN23,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颈前静脉。分布着颈皮神经的分支,舌下神经及吞咽神经的分支。 刺灸法: 向舌根斜刺0.51.0寸。可灸。,廉泉 Lianquan RN23,主治:舌下肿痛,舌纵流涎,舌强不语, 暴喑,喉痹,吞咽困难。 现多用于舌肌萎缩,吞咽障碍,声带麻痹等,廉泉配伍,配然谷,有养阴活络的作用,主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 配天井、太渊,有疏风解表的作用,主治感冒,咳嗽,喉痹。 配金津、玉液、风府主治中风后失语,承浆 Chengjiang RN24,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操作:斜刺0.30.5寸。 穴义:承,承受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