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895820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火柴燃烧只剩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生锈的铁钉质量比未生锈时的质量大,在2400 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失。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本质; 2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过程与方法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重点,难点,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以防白磷燃烧后坠入底部的物质温度太高,而造成锥形瓶的破裂),放入一小块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七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2)称量并记录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3)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橡皮塞塞紧,将白磷引燃。观察实验现象。,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气

3、球先膨胀后缩小)。,(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白磷,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是,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点燃,P + O2 P2O5,点燃,(1)将几根铁用砂纸打磨干净,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注意实验现象并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铁钉表面产生红色物质,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天平平衡、质量相等,铁钉和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铜和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有新物质生成,是,铁 + 硫酸铜 铜

4、+ 硫酸铁,Fe + CuSO4 Cu + FeSO4,实验二:铁和硫酸铜反应,托盘天平是用来测量“质量”的,使用时应注意以下易犯的错误: (1)调水平和调平衡的顺序颠倒。 (2)调水平后的天平随意移动位置。 (3)在调平衡时游码未放到零位置。 (4)不遵从由大到小的顺序选用砝码。 (5)各组之间互借互换砝码。,天平,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的,不一定所有的物质都参加了反应。,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和分子个数的守恒。,质量总和:不能忽略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气体等。,

5、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将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2)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3)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烧杯(试管仍留在烧杯中),使二者反应,观察实验现象。,碳酸钠粉末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4)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天平指针向右偏,失去平衡,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大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原因:,Na2CO3+HCl NaCl+CO2 +H2O,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

6、,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实验四:镁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天平指针向左偏,失去平衡,反应前的物质质量小于反应后的物质质量。,Mg + O2 2MgO,原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还有空气中的氧气。,“两”变,“六”不变,“一”可能变,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守恒”是指质量守恒 “参加,生成,质量总和”,内容,本质,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质量没有变化,“六”不变,元素质量没有变化,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物质总质量没有变化,宏观,微观,物质的种类一定

7、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两”变,“一”可能变,宏观,微观,分子数目可能增减,微观,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一些实验现象,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配平,进行有关的化学计算,1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元素,可能含有_元素。,C、H,O,2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B,3(2001年江西)化学反应A+B=C+2D。已知49gA恰好与29gB完全反应,生成了60gC,则同时生成D _g。现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为98,B为58,C

8、为12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18,18,4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_。,80克,5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C增加8g,同时生成了4gD,则在反应中A和 B的质量比是( ) A5:1 B1:5 C1:4 D4:1,A,完全反应和充分反应和恰好完全反应,完全反应就是说一种反应物已经消耗完,另一种反应物可能有剩余。比如说C+O2=CO2,说C完全反应,那么O2可能有剩余。 充分反应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反应掉某种物质。 恰好完全反应是说反应物完全反应,恰好用完。,二、

9、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这种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1 : 1 : 1,粒子个数比,质量比(量的含义),反应物:S、O2 生成物:SO2 条件:点燃,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质的含义),32 :32 : 64,S + O2 = SO2,点燃,点燃,点燃,S + O2 = SO2,S + O2 = SO2,意义,碳酸钠 + 盐酸 氯化钠 + 二氧化碳 + 水,Na2CO3 + HCl NaCl + CO2 + H2O,镁 + 氧气 氧化镁,点燃,

10、Mg + O2 MgO,点燃,碳 + 氧气 二氧化碳,点燃,C + O2 CO2,点燃,碳酸氢钠 + 盐酸,NaHCO3 + HCl,氯化钠 + 水 + 二氧化碳,NaCl + H2O + CO2,NaCl + AgNO3,氯化钠 + 硝酸银,氯化银+ 硝酸钠,AgCl + NaNO3,氢氧化钠 + 硫酸铜,硫酸钠 + 氢氧化铜,NaOH + CuSO4,Na2SO4 + Cu(OH)2 ,S + O2 = SO2,点燃,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本质: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条件,生成,32 :32 : 64,S + O2 = SO2,点燃,质量方面: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

11、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S + O2 = SO2,点燃,1 :1 : 1,粒子个数方面: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两”变,“六”不变,“一”可能变,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守恒”是指质量守恒 “参加,生成,质量总和”,内容,本质,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表明: (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化学方程式,1加热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

12、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 2在化学反应A+B=C中,5克A和足量的B反应生成8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 A8克 B5克 C3克 D2克,0.48克,C,3某一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H2O和CO2,因此该物质一定含有( ) A氧气、氢气、碳 B氢气、碳 C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 D氢元素、碳元素,D,4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C,1B D D 2不对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1)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 (2)生成二氧化碳 (3)生成氧气 4(1)对 (2)不对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质量加氧气的质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