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肝肿瘤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890966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1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肝肿瘤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课件:肝肿瘤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课件:肝肿瘤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课件:肝肿瘤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课件:肝肿瘤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肝肿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肝肿瘤(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肝肿瘤,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癌 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 FNH(结节状增生) 肝内胆管细胞癌,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原发性肝C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发病比率逐年上升,目前居第三位 性别差异显著,高发地区男女比例为8:1,低发地区为2:1 以往主要发现手段:US、CT,原发性肝Ca分三种组织类型 肝细胞性肝癌 胆管细胞性肝癌 混合型肝癌(肝cell,胆管cell) 其中肝细胞性肝Ca,最常见,占90%以上 。,一、肝细胞性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成人最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肿

2、瘤 与乙型肝炎关系密切,50-90%合并肝硬化,39-50%肝硬化并发肝Ca 肝cell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为不同程度的多血管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胆汁淤积和癌细胞的脂肪变性。易侵犯下腔V、肝V、门V,形成瘤栓,肝内转移 肝门附近侵犯胆管黄疸 肝外转移肾、骨、肺,HCC大体类型,巨块型:大于5cm 结节型:直径小于5cm 弥漫型:细小癌灶,广泛分布 HCC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大小关系密切,肿瘤浸润、癌栓形成,卫星灶形成,转移,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目前为研究重点 我国SHCC手术切除率为70-80%,10年生存率

3、为53% 对于SHCC,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SHCC病理诊断尚未统一,中国肝Ca病理协作组标准: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cm,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最大直径之和应小于3cm,临床表现及治疗,多样化,与大小、部位、生长速度、有无转移有关 病灶小时,可无症状 进展后,常见症状:肝区疼痛,消瘦乏力,上腹部包块 80%以上病人-FP升高。 治疗手段 单发病灶,外科切除 多发结节或弥漫型,介入栓塞 治疗,放化疗,放射学表现,平片、胃肠造影 平片帮助不大 胃肠造影观察肝硬化,食道V曲张情况。 血管造影表现 肿瘤供血血管扩张增多 增多,迂曲,不规则肿瘤新生血管 血管有不规则侵犯和狭窄

4、不均匀的肿瘤染色 动静脉短路:动脉相静脉显影 造影剂潴留,肿瘤内有斑点影 门静脉或肝V内瘤栓,静脉内平行的索条影,充盈后可见缺损,DSA,DSA,CT 平扫,一般可发现1.5cm以上病灶 表现为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的低密度灶 低于正常肝脏20Hu 边缘模糊或不整齐,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特征 带包膜者有清楚的界限 有的呈等密度灶 伴发脂肪肝,极少数可能表现为高密度灶 伴有出血或钙化,中心可出现高密度影,CT 增强(动脉期),90%肝癌由肝动脉供血,多血供,动脉期明显强化。由于病灶中的多伴有液化坏死,强化不均匀,往往表现为周边强化 动静脉短路是肝癌的特征性表现,门脉强化程度与主动脉一致(此时门脉、下腔V

5、未强化) HCC伴有脂肪变性或透明细胞变性,其增强密度不一致 少血供病灶,动脉期不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成为低或等密度 小肝癌(80%上)呈均匀强化,CT 增强(门脉期),此时门静脉与肝实质强化,此时病灶CT值下降,正常肝实质上升 大部分病灶呈低密度 有时有些肿瘤细胞外间隙较大,造影剂分布多,滞血时间长,不仅动脉期强化明显,而且在门脉期或其后45分钟仍可持续强化,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密度。此种情况在MRI中常见,在螺旋CT中相对少见 此期可显示血管受侵情况 门脉癌栓时,门脉主干或分支不显示,表现为血管不规则变细、中断,CT 增强(平衡期),此期造影剂在肿瘤组织及肝实质的细胞外间隙达到平衡 肿瘤和肝实

6、质的密度均匀下降,两者之间对比减小,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 此期对病灶检出意义不大,对血管显示不佳。结合增强早期(动脉期)、中期(门脉期)的强化表现,有助于定性诊断 特别是不典型HCC和肝血管瘤作鉴别,此时大多数HCC为低密度,极少为等密度;而血管瘤绝大多数为高密度,极少为等密度。,肝细胞癌,肝细胞癌,肝细胞癌,CTA (CT-Arterialgraphy) 利用CT具有较高密度分辨率的特点,正确显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达到提高诊断率的目的 由于造影剂用量少,可以对此验证,CTAP(CT Arterial Portalgraphy) 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插管后,至CT室,一边经导管注入造影

7、剂,一边行CT扫描 得到CT的门脉影像,利用肝脏血供的特点,增大正常肝脏与病变的密度差,动脉造影CT,经肠系膜上动脉门脉造影 可见低密度门脉瘤栓。 经肝动脉CT造影可见明 显肿瘤染色;,CTAP,CTA,CTAP 门静脉造影 4D-Agio,CTAP,CTA,CTAP,CTA,巨块肝癌,肝癌 平扫等密度,肝癌(CT增强扫描),肝癌、肝硬化(平扫及增强),肝硬化,肝癌,肝癌,肝硬化、弥漫结节性肝癌,门脉受累改变,MRI 平扫 T1WI:稍低信号 T2WI:稍高信号 大于5cm,形态可不规则 80%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楚或不清楚,T1WI,HCC因细胞中水分含量增加,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 大多数肿

8、瘤因中心出血坏死-表现为混杂信号 低信号中加杂点或片状高信号或更低信号。 脂肪变性是肝癌的病理特征之一,在1.5T高场强MRI,脂肪为高信号 小肝癌、单结节HCC中脂肪变性最常见。虽然在T1WI病灶信号的改变和肿瘤大小无直接关系,但小肝癌在T1WI呈高信号更常见(高信号51%,低信号31%,等信号18%)。高信号除了脂肪变性,病灶内出血外,还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包膜,乙肝肝硬化发生的HCC,包膜出现7080%,与生长方式和肿瘤大小有关。 包膜有两层结构 内层为纤维组织成分 外层为受压的血管和新生胆管 T1WI为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楚,可见肿块周围完整或不完整的低信号带,厚度不一,0.512mm之

9、间。包膜出现时,高度提示HCC。T2WI对包膜显示率较低 肝内占位除了肝腺瘤、HCC可见包膜外。血管瘤、转移癌,FNH一般无包膜形成,T2WI,病灶为稍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清楚或不清楚,其中可见更高信号或低信号 病灶内更高信号可以是坏死,液化、出血、病灶内扩张的血窦 低信号可以是凝固性坏死,纤维组织或钙化 研究表明:T2WI低信号或等信号的肿瘤分化程度高。低信号往往显示少血供,高信号往往提示多血供,HCC,肝右叶(巨块型)肝癌,小肝癌,小肝癌,小肝癌,小肝癌,肝癌门脉癌栓,影像学方法比较,随着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各种手段的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都 进一步提高。对大于3cm的病灶,各种技术差异不大

10、。几乎都为100% 创伤性检查中如术中超声、CTA、CTAP、碘油CT的敏感性都为90%以上,但均有严格指征 术中US对小肝癌检出率为98%,但仅限于手术病例 CTAP虽然敏感性最高,可达96-100%,但操作复杂,特异性不高,尚需结合增强CT或CTA 碘油CT与血管造影一样,敏感性很高,但和选择性插管的程度及病灶的血供有关,其敏感性受到影响,特别是少血供的病灶。,影像学方法比较,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US操作简单、经济价廉,目前常作为筛选手段。但因人而异,对膈顶、尾叶、左叶显示差 常规CT扫描速度慢,增强造影不能动态观察病灶变化。加之呼吸运动伪影、部分容积效应、漏层等因素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受影响

11、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使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增高,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和高场强MRI的快速动态扫描应用,对小肝癌的检出均得到明显提高,特别在富血供肝癌。 MRI略优于CT MR组织分辨率高,可充分反映病变内部结构(脂肪变性、出血、坏死 MR对包膜显示优于CT,尤其在小肝癌,包膜显示有利于其诊断的成立 MR可显示血管结构 增强方法的采样不同 MR增强造影剂少,注射时间短,保持血管内高浓度,影像学方法比较 MRI和CT,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Fibrolamellar HepatocellularCarcinoma,FL-HCC),HCC一个罕见的特殊类型 左叶多见.膨胀性生长,包

12、膜光滑完整,有 明显纤维组织包绕,肿瘤内部可有钙化, 中心纤维瘢痕较常见 好发于年轻人,不伴有肝硬化 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好。,纤维板层状肝癌 男,28岁,无乙肝病史,二、胆管细胞癌(cholangio cellular carcinoma),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生长缓慢,为少血管肿瘤 临床无性别差异 发生末梢胆管,早期无症状 发生左右主肝管,早期出现无痛性黄疸 可有肝肿大,腹痛,消瘦,进行性黄疸重 预后差,多无手术切除机会,X线表现,平片:无帮助 血管造影:有一定特征,表现为:血管侵袭和少血管现象。管腔高度狭窄闭塞,不见血管扩张,迂曲,无肿瘤染色,肝实质可见充盈缺损影 CT 低密度灶,增强后

13、,无明显增强效应 发生在较大胆管者近端胆管局限性扩张 侵及肝外胆管肝内胆管扩张更广泛 MRI T1 稍低,T2稍高信号,无特异性,胆管癌伴肝内子灶,胆管癌,胆管细胞癌,三、肝转移癌( liver metastases),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以门脉转移者多见,消化道转移癌占首位,其次为肺、乳腺癌 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症状,或被原发肿瘤症状掩盖。一旦出现症状,病灶常较多且较大,表现与原发肝癌相仿,乏力、呐差、腹胀,恶心,腹部包块等 -FP多为绝大多数阴性 对于消化道转移肿瘤:CEA可升高,转移性肝癌分类,分类基础:血供丰富与否 血供丰富:来源于肾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胰岛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类癌,

14、甲状腺癌,肠癌 血供中等:结肠癌,乳腺癌,肾上腺癌,精原cell瘤,黑色素瘤 血供稀少:胃癌,胰腺癌,食管癌,肺癌 转移灶血供与肿瘤起源有关,有个体差异,影像学表现,平片及胃肠造影:可发现肝大,右隔升高,腹水等表现,有时可发现原发灶 血管造影:按血管多少表现不同 供血多者:表现HCC相类似 少血管者:可见血管受压,伸展 较大肿瘤因占位效应可见“手握球征” 有的如多发性肝囊肿 实质期:多发或单发缺损影,HCC,HMC,肝转移瘤,CT,90%以上转移瘤可以发现 平扫CT: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晰,密度均匀。CT值1545Hu之间 增强CT:使病灶边缘更清楚,结肠粘液癌、胃癌、肾癌

15、、乳腺癌、黑色素瘤的转移易产生钙化 平滑肌肉瘤、结肠癌、黑色素瘤的转移易产生囊性变 直肠癌:单发巨大肿块,肝转移瘤,黑色素瘤肝转移,贲门癌肝转移,胰头癌肝转移,转 移 瘤,睾丸癌肝转移合并出血,MRI,多发的边缘光滑而清楚的圆形肿块 T1WI:稍低信号 T2WI:稍高信号 典型表现为“靶征”或“牛眼征”-25%左右 靶征(牛眼征):在T2WI上病灶中心可见到更高信号,表现病灶中的含水量增加,坏死或出血等情况。而在T1WI中心较周围更低一些的改变 这个征象在良性肿瘤尚未见到,在HCC中偶有可见。,光环征(20%左右可出现) 指在T2WI:图像上在肿块周围出现的一个略高信号环(由于瘤周水肿和血供丰

16、富),以上为瘤周“光环征”。还有瘤内“光环征”,有时病灶中心也可发生凝固性坏死,其周边存活的高信号肿瘤组织包绕低信号的凝团性坏死物质也可形成“光环征”。,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肝脏 可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含有顺磁性物质,导致这种不常见信号特征) T1WI高信号 转移灶内有新出血 肿瘤内蛋白含量增加,常见于一些分泌粘液的肿瘤,如卵巢癌、胃癌、胰腺癌、囊腺癌等 卵巢癌,直肠癌发生肝转移时,还可以发生肝包膜下的种植转移 表现为沿肝包膜的局限结节,需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多伴有腹水或膈下积液,肺癌肝转移癌,肺泡癌肝转移,肝转移癌,直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瘤(胰腺癌),鉴别诊断,常有原发肿瘤病史, -FP正常,CEA可以升高,无肝硬化病史 病灶常常多发,大小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