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伤寒论通解》第二十五课:太阳病篇汗法禁忌(一)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889049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伤寒论通解》第二十五课:太阳病篇汗法禁忌(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件:《伤寒论通解》第二十五课:太阳病篇汗法禁忌(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件:《伤寒论通解》第二十五课:太阳病篇汗法禁忌(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件:《伤寒论通解》第二十五课:太阳病篇汗法禁忌(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件:《伤寒论通解》第二十五课:太阳病篇汗法禁忌(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伤寒论通解》第二十五课:太阳病篇汗法禁忌(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伤寒论通解》第二十五课:太阳病篇汗法禁忌(一)(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解 第二十五课:太阳病篇 汗法禁忌(一),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宋83),此条是仲景以“咽喉干燥”为举例,来阐明患者“不可发汗”。,“咽喉”:干燥、涩痛、声音嘶哑 口咽部喉咙 还包括“鼻咽部”。 “干燥”津液十分枯竭 “干”“枯竭” “燥”: 说文:“燥,干也。”,释名:“燥,焦也。”, 阳明病:恶热、贪凉喜冷、小便黄。,“不可发汗”阳热证候 伤津液津血 误用: 1.更伤津液与营血 2.增加邪热 “热热”之戒。 如何治疗?,总宗旨:“清”断其病源。 辨证原则:分证候 白虎加桂枝汤; 黄连阿胶汤证候; 承气汤类方。,“咽喉干燥”里病禁用汗法 1.少阳 证候特点:寒热错杂,以热为主,上热(明显

2、)而中焦不适(轻)。 “和”法禁止汗法小柴胡汤。 2. A.炙甘草汤证候(少阴阳明病) B.麦门冬汤证候(太阴阳明病) C.真武汤证候(太阴病),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宋84),此条讲“淋家”禁用汗法的情况,而且言明“发汗必便血”。,“淋家”: “淋”小便不利,或者是小便难,“家”患有某种疾病而经常发作, 注意: 淋证与淋病是两回事!,证候: 1.阳明病湿热证候。 猪苓汤证。 口干饮水,但是饮入则胃不适。 脉象多滑数,苔多厚腻。 2.太阴病寒饮证候 真武汤,或者五苓散之类证候。 3.少阴病营卫不足证候。 主要是人参黄芪汤证候。 疲倦,脉虚弱。 列入“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必”

3、“可能”的意思 不一定。 “便血”尿血? 肉眼血尿 1.多从下焦与津血着手。 2.本涉及“水府”气化失常。 过度发汗,病势深入,而津液大伤,病入血分,“便血”如何解决?猪苓汤 1.发汗,伤津液,生邪热 存在:阳明证候 2.本有水饮证候。 最终:水热互结证候 清热、渗湿、止血。,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宋85),此条讲“疮家”“不可发汗”的情况。,“疮家”: “疮”“疡科” 特点: 1.皮肤上肿烂溃疡渗液 2.长期的,反复发作。 钱天来:“疮家,非谓疥廯之疾也。益指大脓、大血、痈疽、溃疡、马刀侠瘿之属也”,证候: 1.少阴体质多见 津血亏损较 2.阳明湿热 3.太阴水饮 治疗相当困难。,“虽身疼痛”脉象也会有浮 “虽”“即使”,表示假设。 病机:不通则痛 1.津血亏损,瘀血内阻, 2.湿热 3.寒饮内阻 不辨证,参条文误诊误治,后果:“汗出则痓(chi)”。 “痓”“痉” 正字通:“痉,俗作痓” 举例: 少阴病“疮家”:错误发汗 1.“血不利则为水”、血痹血瘀 2.腠理张开,风寒内侵 桂枝汤类方。,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