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 并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79399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 并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 并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 并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 并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 并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 并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 并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6 孔雀东南飞 并序(课时3)1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非为织作迟。 译文:_(判断句,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2)为仲卿母所遣。 译文:_(被动句,“为所”表被动)(3)十三能织素。 译文:_(省略句,承前省略主语“我”)(4)亦自缢于庭树。译文:_(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庭树”后置于“自缢”后)2指出下列偏义复词的意义(1)昼夜勤作息 作息:_ (2)勤心养公姥 公姥:_(3)我有亲父母 父母:_ (4)逼迫兼弟兄 弟兄:_(5)我有亲父兄 父兄:_1(1)(

2、其实)并不是织得慢。(2)被仲卿的母亲休回娘家。(3)(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白绢。(4)自己也在庭院中的树上吊死。2(1)偏在“作”,工作(2)偏在“姥”,婆婆(3)偏在“母”,母亲(4)偏在“兄”,哥哥(5)偏在“兄”,哥哥1认真阅读全文,刘兰芝作为主要人物,她有着怎样的形象特征?刘兰芝有着勇于担当、毫不示弱,头脑清醒、外柔内刚和温柔体贴、忠于爱情的形象特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勇于反抗封建家长制的光辉女性形象之一。2刘兰芝回到娘家之后,先是让母亲拒绝了前来提亲的人,却慨然应允了阿兄的提婚,她为什么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刘兰芝面对母亲,说出了三点拒绝媒人的理由:一为难忘仲卿的情义

3、,二为夫妻临别誓言,三为遭遣的委屈,乞求母亲的理解。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她不乞求,一口应允,这恰恰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她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3“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

4、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任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4刘兰芝辞别焦母与小姑子时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与同桌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人物场面描写性格分析拜别焦母上堂拜阿母,“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表现刘兰芝的不卑不亢,清醒认识、从容大方以及她的谦虚、善良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涕落百余行。“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道别全程以泪水起,以泪水止,充分表现出姑嫂间情谊的深厚,表现了刘兰芝善良友爱的个性,也含

5、有在焦家辛劳无罪却被驱遣的悲愤,充满悲剧气氛5认真阅读诗歌,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完成下表,并给每一部分起个小标题。情节发展起止段落标题名称引子1段孔雀徘徊开端2段兰芝自诉发展312段遭遣盟誓继续发展1324段被逼改嫁高潮、结局2531段双双殉情尾声32段合葬化鸟6请分析“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一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寒风摧木比喻焦母逼焦、刘分开,婚姻破裂,以凄凉之境引出儿死母单之惨境。1下列画线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伶俜(png) 供养(gng) 箱奁(u) 窈窕(tio)B鲑珍(gu) 磐石(pn) 钟磬(qng

6、) 罄竹难书(qn)C蹑履(ni) 踯躅(zh) 踟躇(ch) 箜篌(kng hu)D婀娜() 主簿(f) 摧藏(cng) 络绎不绝(lu)2下列选项中的加线词语不属于同一语言现象的是A便可白公姥 B昼夜勤作息C我有亲父母 D否泰如天地3下列词语都是单纯词的一组是A徘徊 箜篌 纷纭 伶俜 B葳蕤 玳瑁 窈窕 驱遣C丁宁 络绎 婀娜 遗施 D踯躅 琉璃 鸳鸯 扶将4下列选项中“相”字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及时相遣归 B还必相迎取嬉戏莫相忘 会不相从许C誓天不相负 D登即相许和不得便相许 相见常日稀5下列选项中“谢”字的意义是“婉拒”的一项是A谢家来贵门 B阿母谢媒人C谢家事夫婿 D多谢后世人6下列

7、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见识短浅”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六合”与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义不同。7“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她的话表明 A兄长所言虽然不合情,

8、但合理,应该遵从。B终究给兄长添了不少麻烦,理应遵从兄长安排。C自己无可奈何,只好听凭兄长的处置安排。D对兄长有清醒的认识,不抱任何幻想。8下面几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刚开始焦仲卿对刘兰芝有所误会。B“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刘兰芝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C“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一句暴露了焦仲卿的软弱性。D“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表明刘兰芝忠于爱情义无反顾。9下列几句中最能概括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一项是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徘徊庭树下,自

9、挂东南枝A B C D(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

10、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选自乐府诗集,有删改)1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君一何愚何:为什么B皆言夫婿殊殊:出众C使君谢罗敷谢:告,问D宁可共载不不:在句末,表询问语气2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诗歌重笔描写罗敷夸耀自己的夫婿,却没有写使君听后的反应,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4秦罗敷与刘兰芝同为汉乐府中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请简要谈谈她们为后人所喜爱的相同原因有哪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

11、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她真是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

12、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怠。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

13、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赞美了焦刘二人忠贞的爱情。(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第11期,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