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板块 13个高考主题主干知识再回顾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74454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板块 13个高考主题主干知识再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板块 13个高考主题主干知识再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板块 13个高考主题主干知识再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板块 13个高考主题主干知识再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板块 13个高考主题主干知识再回顾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板块 13个高考主题主干知识再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板块 13个高考主题主干知识再回顾(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第一板块 13个高考主题主干知识再回顾“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这种原则在命题时表现为以“中档题为主”,在高考中,以大多数似曾相识的“教材挖掘题”以及相对稳定的难度连年延续。所以考前几天,不应再纠缠于偏难怪题不能自拨,而应回归教材主干知识,重温经典题目,树立自信心,保持良好状态,力避非能力因素而失分。高考主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考纲要求命题解读1参考系、质点()3个考点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是命题的热点。近年高考中考查过追及与图像综合、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规律综合,选择题、计算题皆有。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主干知识忆一忆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物体看成质点有条件,参考系具有任意性、差异性等,巧用参考系能快速解决问题。2位移表示位置的变化,为矢量。位移相同,路程(标量)可能不同。3速度定义式v。平均速度对应位移(时间),方向为位移方向,瞬时速度对应位置(时刻),方向为运动方向。读取汽车速度时要注意单位换算,1 m/s3.6 km/h。4加速度定义式a。物体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看加速度与速度方向是同向(或锐角)还是反向(或钝角)。物体加速度大反映速度变化快。类似描述量有磁通量及磁通

3、量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或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vv0at,xv0tat2,v2v022ax。三个式子皆为矢量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中点速度v,位移中点速度v 。不管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有v小于v。6速度图像中斜率反映加速度、面积反映位移;位移图像中斜率反映速度;加速度图像中,面积对应速度的变化量。7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恒定,加速度恒定,速度均匀增大或减小。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为:所受合力(不是某个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这招对判断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拐弯”现象很管用)。易错易混醒一醒1混淆v、

4、v、(磁通量处也有类似);误将加速度的正负当成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依据;误将速度当成标量计算加速度;混淆轨迹图和位移时间图;计算速度或功率时看不清“平均”还是“瞬时”。2混淆运动时间和客观时间。如汽车刹车时,汽车运动时间满足t,发生的位移满足x。另外忽视反应时间也是易错点。3竖直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和多解性,例如上升和下降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体现了对称性。物体经过空间同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等,体现了多解性(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也有此特性)。所以像竖直上抛运动中匀减速运动具有返回特性和刹车运动中不具有返回特性要区分开来。4追及问题不会分析条件,对几次相遇分

5、不清而出错。保温训练试一试1(2017石家庄调研)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7名跳水运动员参加了科索沃年度高空跳水比赛。自某运动员离开跳台开始计时,在t2时刻运动员以速度v2落水,选向下为正方向,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该运动员在0t2时间内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的方向不变B该运动员在t2t3时间内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处于失重状态C在0t2时间内,平均速度1D在t2t3时间内,平均速度2解析:选C由题中图像可知,在0t2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一直不变,A项错误;在t2t3时间内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逐渐减小,则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运动员减速下落处于超重状态,

6、B项错误;由图像可知,在0t2时间内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平均速度,C项正确;在t2t3时间内,由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此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D项错误。2(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目前我省交警部门开展的“车让人”活动深入人心,不遵守“车让人”的驾驶员将受到罚款、扣分的严厉处罚,如图所示,以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一位老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车头距离停车线8 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t2 s时,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2 mB如果在距停车线6 m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能在停车线处停下C如果

7、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 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D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2 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解析:选D汽车立即刹车,则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t1.6 s。如果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t2 s时汽车已经停下来,位移x6.4 m,距离停车线8 m6.4 m1.6 m,A项错误;如果在距停车线6 m处开始刹车制动,根据汽车停下来的位移x6.4 m,可判断汽车将越过停车线0.4 m,B项错误;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 s,则有x0.4 s8 m/s9.6 m,越过停车线,C项错误;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2 s,则有x0.2 s8 m/s8 m,汽车恰好在停车线处停车,D项正确

8、。3如图所示,汽车甲以8 m/s的速度从坐标原点O向x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乙以10 m/s的速度从坐标(0,50)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要使两车恰好在x轴上相遇,那么乙车的速度方向与y轴所夹锐角的大小以及相遇处离坐标原点的距离分别是()A60,86.7 mB53,66.7 mC45,50 m D37,37.5 m解析:选B关联分析甲与乙,运动情景如图所示,甲有x甲v甲t,乙有x乙v乙t应用几何关系得x甲2(50 m)2x乙2解式得t s则x甲v甲t66.7 m,tan 1.33,则53,故B正确。高考主题(二)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考纲要求命题解读1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9、4力的合成和分解()7个考点中,3个要求。其中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动态平衡是相互作用部分命题的热点。而有关牛顿运动定律问题以高频命题率很好地诠释了其物理学主干知识的地位,2013、2015年的大分值计算题更加突出亮点。所以多体、多过程、板块模型等问题都要理清解题思路。5共点力的平衡()2形变、弹性、胡克定律()6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3矢量和标量()7超重和矢重()主干知识忆一忆1相互作用(1)绳的拉力沿着绳子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杆的弹力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需要根据受力情况或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定。(2)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FfFN,与接触面的面积、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等无关;静摩擦力根据牛顿

10、运动定律或平衡条件来求,0FfFm。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没有正比关系,但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一定跟弹力成正比。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同一接触面间的弹力与摩擦力方向相互垂直。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无弹力一定没有摩擦力。(3)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还可以等于分力(几种特殊角度的合力运算要熟记)。(4)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动力学条件是:F合0或Fx0、Fy0、Fz0。常用方法有正交分

11、解法、三角形法、图解法,对于物体系还要用到整体法和隔离法。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此处考查方向可以有物理学史、伽利略斜槽实验、笛卡尔、牛顿等等)(2)牛顿第二定律:指出了力和加速度的定量关系,即Fma。理解定律的瞬时性、矢量性和独立性等。(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同生同灭,同直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4)超重与失重状态特点暨判断依据两种运动情况表达式注意超重

12、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或分量向上加速运动Fymgma重力不变向下减速运动失重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或分量向下加速运动mgFyma完全失重时Fy0,ag向上减速运动(5)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由受力情况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情况分析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6)整体与隔离: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或要求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要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优先考虑隔离法。有时一个问题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解决。易错易混醒一醒1对绳件、杆件、弹簧件、挡板件特性不理解。轻绳只能产生

13、拉力,且方向一定沿着绳,瞬间变化对应突变;轻杆能拉、能压,瞬间变化对应突变;轻弹簧能拉能压,瞬间变化对应渐变;轻橡皮条能拉不能压,瞬间变化对应渐变。所以弹簧参与的平衡要分清弹簧是压缩还是伸长,要注意多解性。2混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受力分析时既“施力”又“受力”,造成“漏力”或“多力”;误以为平衡态就是静止态。3误将超重、失重现象当成物体重量变大或变小。4处理斜面问题时忽视斜面倾角与arctan 的大小比较。保温训练试一试1如图所示,两轻质弹簧a、b悬挂一小铁球处于平衡状态,a弹簧与竖直方向成30角,b弹簧水平,a、b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重力加速度为g,则()Aa、b两弹簧的伸

14、长量之比为Ba、b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为C若弹簧b的左端松脱,则松脱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D若弹簧b的左端松脱,则松脱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解析:选B本题可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将弹簧a的弹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如图所示,则Tacos 30mg,Tasin 30Tb,结合胡克定律可求得a、b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为,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弹簧b的左端松脱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故B正确。2有一直角V形槽可以绕槽底所在轴线转动,其截面如图所示,OB面与水平面间夹角为,有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在槽内,木块与OA、OB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力推木块使之垂直纸面在槽内运动,则()A60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mgB60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mgC在0到90变化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值为mgD在0到90变化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值为mg解析:选D将重力按照实际作用效果正交分解,则木块对槽两面的压力分别为FAmgsin ,FBmgcos ,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mgsin mgcos ),60时,fmg,故A、B错误;在0到90变化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mgsin mgcos )mgsin(45),当45时,摩擦力最大,最大为fmaxmg,故C错误,D正确。3(2017烟台期中)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半径为R和1.5R的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