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力学实验讲学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74221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力学实验讲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力学实验讲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力学实验讲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力学实验讲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力学实验讲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力学实验讲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力学实验讲学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专题14 力学实验高考物理试题中,实验是必考内容,且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考实验题除了对教材原有学生实验进行考查外,还把考查内容延伸到演示实验中,甚至拓展到迁移类实验、应用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研究性学习”类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仪器或实验方法重组,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情景新颖的实验中去高考物理实验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如实验步骤的排序、纠错;实验器材的选择,包括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表量程的选择

2、;实物连线和运用图象与表格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的总结及误差分析;实验方案的改进创新等 2重视对基本仪器的读数、构造原理、重要实验方法及电学实验中的故障分析的考查,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等的读数 3. 设计性实验是考查的热点在近几年的各地高考中设计性的实验题比较多,此类实验能够综合考查考生创造性地应用已学知识、方法、原理,灵活处理陌生实验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预测2017年高考力学实验题:以打点计时器为主要实验仪器,涉及位移、速度测量的基本力学实验,分值较少,难点不大,命题形式为填空题(或选择性填空) 一、测量读数类仪器使用 1游标卡尺 (1)各

3、种游标卡尺的有关参数如下表所示:游标尺(mm) 精确度(mm) 刻度格数 刻度总长度(mm) 每小格与1毫米差(mm) 10 9 0.1 0.1 20 19 0.05 0.05 50 49 0.02 0.02 (2)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以游标零刻度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读取整毫米数;看游标上哪一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度线(此某一刻度线不需读出)对齐,由游标上对齐的刻度数(即格数)乘以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得出毫米以下的小数;总的读数为毫米整数加上毫米以下的小数. 特别提醒:(1)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可根据游标尺刻度格数的倒数计算,单位为mm.如5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 mm0.02 mm.(2)游标卡

4、尺的读数不需要估读2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量程一般为025 mm,精确度是0.5 mm500.01 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从固定标尺上读出整 毫米数,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如果露出再加上0.5 mm. 图141 0.5 mm以下的读数则等于与固定标尺上横线对准的可动圆周上的读数(要估读一位)乘以精度0.01 mm.测量长度为上述二者之和.如图141中所示读数为6 mm0.5 mm20.20.01 mm6.702 mm. 特别提醒:螺旋测微器的使用要注意两点:(1)半毫米刻度线;(2)估读,末位估读的“0”不要漏掉. 二、力学实验 1“纸带类”实验 (1)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

5、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接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使用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通过研究纸带上点迹间的距离,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纸带的应用利用纸带计算瞬时速度测出与n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内的距离sn和sn1,由公式vn算出.(如图14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就是根据此法求得物体瞬时速度的.图143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在“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中,就是据此求得物体最终获得的速度大小因此要选取纸带上打点间隔基本相等的部分进行测量 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 a

6、利用a求解:在已经判断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可利用ssn1snaT2求加速度a,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用“逐差法”,snsm(nm)aT2.b图象法利用vn算出相应时刻点的速度,画出vt图象,根据图线的斜率计算加速度2“胡克定律类”实验 (1)原理:利用橡皮条或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力与形变量成正比,计算(测量)其长度的变化分析力的变化情况或建立Fx坐标系,描点画图研究力的变化规律. (2)应用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三、实验误差 1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从性质和来源看,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种. (1)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

7、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误差.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就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要减小系统误差,必须校准仪器,或改进实验方法,或完善实验原理. 2有效数字 (1)测量既然总有误差,测量的数值就只能是近似数,如“174.2 mm”最末的一位数字“2”是不可靠数字,但它仍有意义不能舍,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大概数量关系,比如这里174.2与174.8相比是接近174还是175就显而易见了.像174.2 mm这种带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为误差所在位.在实验中,测量时要按有效数字的规则来读数. (2

8、)确定有效数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单位无关. 关于“0”在有效数字中的特殊性:0在前时,从左往右数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才是有效数字.0在后时,计入有效数字. 乘方不算有效数字;比如3.020103 m/s中的3不是有效数字,10也不是. 3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累积法 (3)图象法 考点一基本仪器的使用1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a)和(b)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cm,高度为_mm.解析游标卡尺读数为d12 mm4 mm12.20 mm1.220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9、为h6.5 mm36.10.01 mm6.861 mm答案(1)1.2206.861【变式探究】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cm和_mm.答案60.104.20考点二力学实验例2【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是_。A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B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对正C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D用手托稳重物,接通电源后,撒手释放重物某实验小组利用上述装置将打点计时器接到50 Hz的交流电源上,按正确操作得到

10、了一条完整的纸带,由于纸带较长,图中有部分未画出,如图所示。纸带上各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其中O点为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重物下落高度应从纸带上计时点间的距离直接测出,利用下列测量值能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选项有_。AOA、AD和EG的长度 BOC、BC和CD的长度CBD、CF和EG的长度 DAC、BD和EG的长度【答案】AB BC由EG的长度长度可求出打F点的速度vF,打O点的速度v1=0,但求不出OF之间的距离h,故A错误;由BC和CD的长度长度可求出打C点的速度vC,打O点的速度v1=0,有OC之间的距离h,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B正确;由BD和EG的长度可分别求出打C点

11、的速度v1和打F点的速度v2,有CF之间的距离h,可以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C正确;AC、BD和EG的长度可分别求出打BCF三点的速度,但BC、CF、BF之间的距离都无法求出,无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D错误。【变式探究】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 m)完成下列填空:(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 kg;(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 kg;(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

12、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序号12345m(kg)1.801.751.851.751.90(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 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 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2)1.40(4)7.91.4【变式探究】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

13、a_ 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_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解析(1)根据纸带数据可知,加速度a3.25 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C1.79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gsin gcos ,所以要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答案(1)3.251.79(2)C1【2017新课标卷】(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

14、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m/s,加速度大小为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从右向左 (2)0.19 0.0372【2017新课标卷】(6分)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