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 专题05 功能关系在电磁学中的应用教学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73955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 专题05 功能关系在电磁学中的应用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物理 专题05 功能关系在电磁学中的应用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物理 专题05 功能关系在电磁学中的应用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物理 专题05 功能关系在电磁学中的应用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物理 专题05 功能关系在电磁学中的应用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 专题05 功能关系在电磁学中的应用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 专题05 功能关系在电磁学中的应用教学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专题5 功能关系在电磁学中的应用【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2)动能定理在电磁学中的应用(3)带电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洛伦兹力不做功,机械能也可守恒(4)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应用【命题趋势】高考常对电学问题中的功能关系进行考查,特别是动能定理的应用此类题目的特点是过程复杂、综合性强,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预计2016年高考此类题目仍会出现 【重点、难点剖析】一、电场中的功能关系的应用1.电场力的大小计算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其计

2、算方法一般有如下四种(1)由公式WFlcos 计算,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可变形为WEqlcos .(2)由WqU计算,此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场(3)由电势能的变化计算:WABEpAEpB. (4)由动能定理计算:W电场力W其他力Ek.2电场中的功能关系(1)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3)除重力、弹簧弹力之外,其他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4)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二、磁场中的功能关系的应用1.磁场力的做功情况(1)洛伦兹力在任何情况下对运动电荷都不做功(2)安培力对通电导线可做正功、

3、负功,还可能不做功,其计算方法一般有如下两种由公式WFlcos 计算由动能定理计算:W安W其他力Ek2电磁感应中的功能关系(1)电磁感应电路为纯电阻电路时产生的焦耳热等于克服安培力做的功,即QW克安(2)电磁感应发生的过程遵从能量守恒焦耳热的增加量等于其他形式能量的减少量【题型示例】题型1、电场中的功能关系的应用【例1】【2017新课标卷】在一静止点电荷的电场中,任一点的电势与该点到点电荷的距离r的关系如图所示。电场中四个点a、b、c和d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Ea、Eb、Ec和Ed。点a到点电荷的距离ra与点a的电势a已在图中用坐标(ra,a)标出,其余类推。现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由a点依次经b、

4、c点移动到d点,在相邻两点间移动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ab、Wbc和Wcd。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Ea:Eb=4:1BEc:Ed=2:1CWab:Wbc=3:1DWbc:Wcd=1:3【答案】AC 【变式探究】(多选)(2016全国卷,20)如图1,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 图1AQ点的电势比P点高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C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D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解析 由于油滴受到的电场力和重力都是恒力,所以合外力为恒力,加速度恒定不变,所以D选项错

5、;由于油滴轨迹相对于过P的竖直线对称且合外力总是指向轨迹弯曲内侧,所以油滴所受合外力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因此电场力竖直向上,且qEmg,则电场方向竖直向下,所以Q点的电势比P点的高,A选项正确;当油滴从P点运动到Q点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C选项错误;当油滴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所以Q点动能大于P点的动能,B选项正确。答案 AB【举一反三】(2015四川理综,6,6分) (多选)如图所示,半圆槽光滑、绝缘、固定,圆心是O,最低点是P,直径MN水平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正电小球(视为点电荷),b固定在M点,a从N点静止释放,沿半圆槽运动经过P点到达某点Q(图中未

6、画出)时速度为零则小球a( ) A从N到Q的过程中,重力与库仑力的合力先增大后减小B从N到P的过程中,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从N到Q的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增加D从P到Q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量小于电势能增加量解析 a从N点静止释放,过P点后到Q点速度为零,整个运动过程只有重力和库仑力做功,库仑力方向与a速度方向夹角一直大于90,所以库仑力整个过程做负功.小球a从N到Q的过程中,库仑力增大,库仑力与重力的夹角减小,所以它们的合力一直增大,故A错误; 带电小球a受力如图所示,在靠近N点的位置,合力与速度夹角小于90,在D点合力与速度夹角大于90,所以小球a从N到P的过程中,速率应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从N

7、到Q的过程中,库仑力一直做负功,所以电势能一直增加,故C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可知,P到Q的过程中,动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增加量之和,故D错误答案 BC【变式探究】(2014重庆卷,3)如图所示为某示波管内的聚焦电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电场线和等势线两电子分别从 a、b两点运动到c点,设电场力对两电子做的功分别为Wa和Wb,a、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a和Eb,则( ) AWa Wb,Ea Eb BWaWb,Ea EbCWaWb,EaEb DWaWb,Ea 0)的带电小球M、N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平行于电场的方向射出。小球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电场区域,并从该区域的下边界离开。已知N离开电

8、场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M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N刚离开电场时动能的1.5倍。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M与N在电场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之比;(2)A点距电场上边界的高度;(3)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答案】(1)3:1 (2) (3)(2)设A点距离电场上边界的高度为h,小球下落h时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vy,则;因为M在电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可得h=(3)设电场强度为E,小球M进入电场后做直线运动,则,设M、N离开电场时的动能分别为Ek1、Ek2,由动能定理:由已知条件:Ek1=1.5Ek2联立解得: 【变式探究】(2015天津理综,12,20分)现代

9、科学仪器常利用电场、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真空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多层紧密相邻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与磁场的宽度均为d.电场强度为E,方向水平向右;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场、磁场的边界互相平行且与电场方向垂直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在第1层电场左侧边界某处由静止释放,粒子始终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不计粒子重力及运动时的电磁辐射 (1)求粒子在第2层磁场中运动时速度v2的大小与轨迹半径r2;(2)粒子从第n层磁场右侧边界穿出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n,试求sin n;(3)若粒子恰好不能从第n层磁场右侧边界穿出,试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进入第n层磁场,但比

10、荷较该粒子大的粒子能否穿出该层磁场右侧边界,请简要推理说明之(2)设粒子在第n层磁场中运动的速度为vn,轨迹半径为rn(各量的下标均代表粒子所在层数,下同)nqEdmvqvnBmn 图1粒子进入第n层磁场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n,从第n层磁场右侧边界穿出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n,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垂直于电场线方向的速度分量不变,有vn1sin n1vnsin n由图1看出rnsin nrnsin nd由式得rnsin nrn1sin n1d由式看出r1sin 1,r2sin 2,rnsin n为一等差数列,公差为d,可得rnsin nr1sin 1(n1)d 图2当n1时,由

11、图2看出r1sin 1d由式得sin nB(3)若粒子恰好不能从第n层磁场右侧边界穿出,则nsin n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换用比荷更大的粒子,设其比荷为,假设能穿出第n层磁场右侧边界,粒子穿出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n,由于则导致sin n1说明n不存在,即原假设不成立所以比荷较该粒子大的粒子不能穿出该层磁场右侧边界答案 (1)2 (2)B (3)见解析【变式探究】 (2014广东卷,15)如图267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P和塑料管Q竖直放置,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则小磁块( )A在P和Q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B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

12、C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 D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大 图267解析 由于电磁感应,小磁块在铜管P中还受到向上的磁场力,而在塑料管中只受到重力,即只在Q中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故A、B错误;而在P中加速度较小,下落时间较长,落至底部的速度较小,故C正确,D错误答案 C【变式探究】(2014全国卷新课标,25)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在内圆导轨的C点和外圆导轨的D点之间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图269中未画出) 图269直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角速度绕O逆时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