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八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60352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八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八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八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八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八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八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八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精准训练八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练前提示在小说中,“我”是个值得关注的角色。首先,同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身不同,小说中的“我”就是作品中的角色,根本不是作者。其次,小说中的“我”主要是文本中的人物,有时也可能拟人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动物。再次,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主角,又可以是配角,更多的时候是配角,只有这样,“我”才意蕴丰富,效果最佳。高考对“我”的考查主要是两点:形象特点和作用。分析概括“我”的形象特点同分析概括其他人物形象一样,重点是分析概括作用。

2、“我”有四重作用,当认真体会和把握。叙述者: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视角”。作为“有限视角”,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缺点是只能局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活着男人的病是突然发作的,病情危急。女人急得手足无措。女人在手术单上签字时,手抖抖的。“医生,求求您,一定要把他治好。不管花多少钱,我都会想办法的,只要能救他的命。”女

3、人乞求说。从医多年,病人家属的心情我能理解。我对女人说:“请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的,但情况不容乐观,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女人一听,眼泪唰地就下来了。“不!医生,求您一定把他治好。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女人哭着,两腿一弯跪在了我面前。给医生下跪的家属我见得多了。女人这一跪,跪出了我的反感。我冷冷地说:“请不要这样。我说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的,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不,您不答应,我就不起来。”女人的泪不停地流。克制着内心的不快,我用平和的语气说:“好吧,我答应你,我们一定尽全力救治你快起来。 ”女人抹了把泪,站起来。这个乡下女人三十出头的样子,脸颊丰满润泽,衣着齐整,家境应该不错。历经三昼夜的

4、抢救,男人终于挺了过来。看到男人睁开眼,女人紧锁的眉头一下舒展开来,连声说:“李医生,谢谢您!您不仅救了他,更救了我们全家。”第二天,她提来一篮鸡蛋,坚持要我收下。“李医生,这是自家喂的鸡下的蛋,一点心意,您不要嫌弃。”男人第二次病危是在半年后,一入院就进了重症监护室。女人晚上才急匆匆赶来,一见我就问:“李医生,您看有多大的把握?”跟半年前比,女人明显憔悴了,脸瘦了一圈,面色灰暗,神情疲惫,穿一件蓝灰色的工作服,显然是直接从工厂赶来的。我想说,有上次的抢救经验,这次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想到前不久另一个科室发生的医疗纠纷。我改口说:“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吧。”女人“哦”了一声,张了张嘴,似乎要说

5、什么,又没有说。她把目光移向别处,喃喃道:“那还得花多少钱呀孩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我说:“作为家属,首先要树立信心。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家人的鼓励和关心,是病人最大的精神支柱。有了精神支柱,病人才能战胜疾病。”女人摇摇头:“我不懂支柱不支柱,我只知道,首先我得活下去,我还有孩子呢。 ”“但愿他能快点好起来,我真的快撑不住了。”女人说着,眼眶红了。这次,男人两天就脱离了危险。对男人病情的好转,女人没有表现出半点喜悦,也没有对我们医护人员说一句感激的话。随后的几天,女人常望着窗外发呆,不时发出一声沉沉的叹息。夏季刚过去,男人的病再次复发,病情比前两次更凶险。第二天上午,女人才赶到医院。见到

6、我,女人问“李医生,请您说实话,这病好不了,是吗?”“这”我不想让女人失去信心,但为了避免医疗纠纷,还是以实相告:“这种病治愈的希望几乎为零,只能延缓病情的发展。”“那何时才是个头哇?”女人小声说,好似在自言自语。“人家只准了我七天的假。”女人答非所问。看不出任何表情。女人似一根经年的晾衣杆,整个人都干枯了,连眼神也是干枯的,蓝灰色的工作服空荡荡的。 这时一位护士进来说:“李医生,39床已欠费5 000多块,财务科催了好几次了。”“什么治病救人?什么创造奇迹?我看你们就是为了多赚钱,我一个月累死累活还拿不了3 000块,全给你们都不够,你们都是强盗,吸血鬼!”女人突然情绪失控,大声叫嚷起来。引

7、来不少病人和家属围观,小声议论。“别激动。”我忙给女人倒了一杯水,“来,喝口水,冷静一下。”女人双手捂脸呜呜地哭了。哭了一会儿,女人擦去泪水,小声对我说:“李医生,对不起,我能去看看他吗?”看看钟,快到十二点,我点头道:“好吧,请跟我来。”重症监护室里,男人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和仪器,女人快步走到男人身边,蹲下,握住男人的手,轻轻地哭道:“对不起,我没有能力救你,我”看一眼男人的心电图,只微弱地有一点起伏。我转身叮嘱护士:“这两天是高危期,千万不能大意。一旦有情况,马上通知我。”待我再回头,男人的心电图已成一条直线。我一惊,目光转向男人,男人的呼吸机歪在一边。女人慌乱地避开我

8、的目光,将头伏在男人的胸口哭了,越哭越伤心。我掏出手机,按下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话,爱丈夫、希望竭尽全力治疗丈夫的女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她的下跪、流泪、把丈夫看成家里的顶梁柱也表现了她的脆弱。B小说中“我”提到的“另一个科室发生的医疗纠纷”“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和女人情绪失控后大骂“强盗,吸血鬼”,暗示了小说的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反映了整治医闹的现实问题。C小说结尾写“我掏出手机,按下”后就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空白,读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填充。这样写显得耐人寻味,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D小说的题目“活着”是指与死亡相对的活着

9、,也指不同境遇的人的艰难的生存,这引发了人们如何活着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精准扶贫的关注。答案C解析A项“表现了她的脆弱”错。B项文中并无反映“整治医闹的现实问题”。D项“对精准扶贫的关注”无中生有。2小说中三处画线句子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内容上:写出了女人外形、眼神、心理的变化。外形由丰满到憔悴再到干枯,衣着由齐整到只穿工作服,眼神由渴盼到干枯。表现了女人因丈夫患病治病,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生活困顿,负担沉重,精神备受打击而内心绝望。结构上:层层铺垫,为下文女人放弃丈夫的治疗做铺垫。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答:_答案(1)“我”是故事的亲历者。以“我”作

10、为叙述视角,增强真实感。(2)“我”是故事的讲述者。“我”作为叙述主体贯串全篇,情节通过“我”的言行、见闻和感受得以展开,推动情节发展。(3)“我”是故事的旁观者。通过“我”的观察来描写女人的形象变化及心理变化,展现人物形象。(4)“我”是故事的审视者。通过“我”寄托了作者对因病返贫这类社会现象的关注,引导人们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5)“我”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作为医生,“我”正直、负责,对女人既同情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淡漠和自私,对女人的悲惨结局无能为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后生可畏刘斌立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

11、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他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常应景似的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

12、色又变了。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气得差点没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

13、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

14、,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头肯定道。“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

15、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很不满意,甚至有些鄙视。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D常远跑到青海茫崖的矿区演出,是为了接触中国最底层的民众,了解中国最基层的现实。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答案C解析A项“父子关系紧张”无中生有。B项“很不满意”“鄙视”言之过重,“我”只是对他们的做法不以为然又无可奈何。D项对常远的演出目的理解错误。5“我”和老李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我”和老李的对话构成小说的基本框架。先写“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