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86003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2017届商丘模拟)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12题。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

2、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第2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答案:1.A2.C(2017届烟台模拟)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34题。纬度(N)64504030200可能总辐射(W/m2)139.3169.6196.4216.3228.2248.1有效总辐射(W/m2)54.471.798.2120.8132.7108.8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

3、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大气环流 D洋流4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 BC D解析:第3题,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的变化规律之间没有相关性。第4题,表格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高,虽然白天时间长,但

4、是太阳高度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云层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答案:3.A4.D(2016太原模拟)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57题。5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A陆风转湖风8:309:30B陆风转湖风10:0011:00C湖风转陆风12:0013:00D湖风转陆风13:0014:006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湖陆的热力差异 B湖陆的湿度差异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面积差异7与夏季相比,冬季()A陆风转湖风提前 B湖陆风转

5、变均提前C湖风转陆风提前 D湖陆风转变均推迟解析:第5题,可以借助海陆风知识分析,若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则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湖泊上空湿润水汽吹向陆地,则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相反则为陆风,岳阳市空气湿度逐渐减小。图中10:0011:00时是湿度明显变化的时间段,依上述分析可判断答案。第6题,热力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向的转变,即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差异。 第7题,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吹陆风,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时吹湖风;湖风转陆风时刻应该在湖泊气温逐渐升高、陆地气温逐渐降低,且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由于洞庭湖冬季水域面积小、夏季面积大,所以洞庭湖冬季白天

6、升温快于夏季白天,则湖风转陆风会有所提前。答案:5.B6.A7.C8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a地温度高,气压低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b地温度低,气压高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解析:近地面a地等压面向高处凸出,此处为高气压,温度低;垂直方向上,a处下沉,b处上升;b处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气压低,温度高;水平方向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a流向b。答案:D(2017届大连模拟)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单位:m)分布图。读图,回答911题。9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APA

7、PCPB BPAPCPBPA DPAPCPB10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11C点近地面吹()A西北风 B偏北风C东南风 D东北风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可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即PAPCPB,D项对。第10题,读图可知,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点对应高压,B点对应低压,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项对。第

8、11题,C点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从A指向B,风向大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为东南风。答案:9.D10.D11.C(2017届河南联考)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两地的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C14 hPa D15 hPa13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东南风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地气压应为1 010 hPa,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第13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地北部,西部为

9、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答案:12.B13.A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升高而减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地面越远,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越小。据此完成1415题。14假设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示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15根据图示信息,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A东侧 B南侧C西侧 D北侧解析:第14题,随着高度上升,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风向右偏。因此图符合题意。第15题,高

10、空大气的摩擦力较小,风向基本与等压线平行,故判断该地高空吹正西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所以高压位于南侧。答案:14.A15.B二、非选择题16.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并说明理由。(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图,并分析其原因。(3)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解析:第(1)题,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比晴天低;夜晚水汽含量大,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比晴天高,对比A、B

11、两条曲线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第(3)题,新疆多晴朗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的积累。答案:(1)B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较高。(2)C陆地上,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再加上

12、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3)新疆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积累。17(2016湖北名校联考)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地,试说明判断理由。(3)指出此时两地的风向。(4)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地,为什么?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京受高压中心向外凸出部分的影响,为高压脊。第(2)题,风力的大小,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的影响。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平面摩擦力小,风力大。第(3)题,近地面风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来判断。第(4)题,不同天气系统,天气状况不同,大气热力作用不一样,气温日较差不同,另外,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也不同,气温日较差也有差异。答案:(1)高压脊(2)R理由:R地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Q地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摩擦力小。(3)地为西北风,地为东北风。(4)原因: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且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地受低压控制,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