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59928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五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五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五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五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五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五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五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辽宁省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孔子著春秋旨在A.匡正封建秩序 B.有闻必录 C.道德教化 D.彰显儒学地位2.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

2、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3.下表是中国古代某时期教育系统的形象说明。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私学开始兴起 B.古代教育体系完善C.儒学教化功能被强化 D.书院得以兴盛4.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经典话语的解释权力,排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世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A.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B.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C.理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5.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此观点A.

3、蕴含了近代西方议会政治的理念 B.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C.力图建构更合理的君主政治理念 D.全面否认君主专制的合理性6.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入参天地”。这一思想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C.强调了期应自然的重要性 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7.北宋面家黄休复提出绘画的“逸美”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是“笔简形具”,形神兼备。“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A.三教合一,影响画家创作 B.理学兴起,绘画注重意境C.文人入仕无望,借物言志 D.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绘画风格8.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

4、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A.注重演绎历史故事 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 D.具有伦理教化功能9.魏源曾在著作中描述某国政治制度:“公举一人首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议事听讼,选官举贤,可不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B.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C.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D.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10.下表为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文章类别统计,据此推断其创办的主要目的是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

5、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194.2%A.希望得到西方支持 B.向国人介绍西学C.揭露列强瓜分阴谋 D.为变法制造舆论11.近代有人指出“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家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此人应该属于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提倡者12.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的学说输入中国来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A.调和劳资关系 B

6、.生产资料收归国有C.没收外国资本 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13.毛泽东的某文献如下论述:“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该文献应该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4.1958年8月底,河南遂平县10个基层公社创办了各种“大学”570多所,学员达到10万多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社员都上大学;河南登封县在两天之内建起了44所“大学”。教育领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全国扫盲运动的客观需要 B.“双百方针”的积极推动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

7、D.国家大力普及义务教育15.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当时这一讲话的现实意义是A.引发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B.实现了建国的伟大转折C.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D.有助于打破精神枷锁 16.智者学派指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或错误的东西一一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 B.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

8、修养小17.“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作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这段话主要体现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C.宗教改革王权至上的思想 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18.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度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A.英国国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B.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C.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 D.推

9、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19.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盘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胸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C.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20.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表的贵族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见解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10、 B.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C.深刻影响英美议会制度的建立 D.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21.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塑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朱应星天工开物据材料可知A.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C.“西学东渐”历程开启 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22.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为解决哲学的方法这一关键问题,人们求助于牛顿的“哲学思维的准则”。材料反映出牛顿A.科学精神影

11、响人的思维方式 B.取得的成就覆盖了多个领域C.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D.否定了中世纪自然科学成果23.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 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C.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24.英国画家兼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年)曾写道: “不要杀死飞蛾或蝴蝶,因为最后的审

12、判即将来临。将你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披一件给纯净心灵的衣裳。在每一份伤痛与悲哀中,必然亦有喜悦的存这属于A.古典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现实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3个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 “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自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得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