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5954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证明秦朝(

2、)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2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祖考妣”转变为“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秦汉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孝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中相对具体的“养”、“敬”、“顺”等。这一变化反映出()A人们生活空间发生一定变化B父系血缘权威开始得到重视C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观念3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

3、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4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A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B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C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D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5在元代,汉儒的地位低下,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

4、娼九儒十丐”之说。可也就是在元代,施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汉儒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考生严格按程朱理学观点答题。这说明元朝()A民族歧视,控制思想B等级森严,制度矛盾C重视礼教,维护统治D重视理学,以备顾问6吕思勉说:“在商业兴起,广大的分工合作日日在扩充,每一个地方自给自足的规模,业已破坏净尽,含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之时,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屦?”作者是在强调()A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B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C自然经济已不复存在D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7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

5、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C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D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8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载:“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被广为接受。由此可知,古人认为()A中医理论带有封建迷信色彩B人具有超越自然的主体地位C要掌握自然规律从而

6、征服自然D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9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10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一方面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从而一种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

7、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A重视法度B尚意C追求神韵D重情11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12“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

8、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工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13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指出:“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这说明()A教会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生产 B教会颁布的宗教戒律业已成为市民们精神上的沉重负担C教会干扰了人们正常生活 D教会不应干涉世俗社会的事务14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

9、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15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最先进的B古代中国创造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化C儒学主张与启蒙思想的精神相似D中国文化在启蒙思想

10、家中产生过影响16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A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B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C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D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17卢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这一观点()A充分保障了公民的自由B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C揭示了

11、社会更替的规律D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18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B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C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19 1688年,牛顿发明了反射性望远镜。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牛顿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并发展出了颜色理论。这些成就()A推动了物理学的继续发展B标志近代实验科学的开端C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D证明了“自然界无跳跃”2

12、0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21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了淸政府所賜“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严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13、 B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淸末新政符合历史潮流 D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22周英杰在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B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C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塞D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23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