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59400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华安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华安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华安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华安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华安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华安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华安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第二次次月考历史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2、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

2、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发展经济 B. 制度创新 C. 武力掠夺 D.科技强国3、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军机处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4、 历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

3、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

4、的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6、联合国宪章第23条第1款中明文规定:“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主要归功于( )A. 中国的抗战时间最长 B. 中国坚持抗战战略意义重大C. 中国付出的代价最大 D. 中国取得的胜利最多7、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

5、定反映了太平天国()A. 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B. 迎合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 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趋势 D. 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8、从内容上看,如下图两部文献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A B C D9、 孙中山曾说过:“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从中可看出孙中山( )A. 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B. 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认为民族革命任

6、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 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10、武昌起义爆发后,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 )A.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B. 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C. 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D. 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11、“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A. 大革命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井冈山革

7、命斗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12、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铸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了( )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C. 中西方很早就有法治文明交流 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13、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A战略反攻时期 B渡江战役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14、 1953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8、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了。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在京的各中央委员在制定宪法草案时应阅看参考下列资料,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国别宪法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其它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A. 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B. 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C. 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

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6、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了( )A. 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 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 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 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17、电视剧金婚中有这样的情景:人们办事、见面、开会、住宿,甚至集体吃饭都要先背毛主席语录。这一情景应该发生在(

10、)A“大跃进”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18、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B.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C.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D.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9、对以下两张照片的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A. “一国两制”方针表明大陆已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B.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都认可“一个中国”但并不是都认同“一国两制”C.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

11、政问题而不是外交问题D. 体现了海峡两岸对实现国家统一途径的认识不同20、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A、和平统一台湾 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21、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22、美国前国务

12、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 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C.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23、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70年代中国建交高潮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 中美关系的缓和 B.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改革开放的推行24、如下图

13、情景被称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其中“握手”的原因有()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国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A B C D25、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 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D.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6、中国50年代联合苏联实行

14、“一边倒”,60年代实行反帝反修两条线,70年代坚持“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90年代确立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新世纪则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外交战略调整的历程说明我国外交( )A. 与时俱进灵活多变 B. 受到美苏两国支配C. 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D. 奉行不结盟的政策27、 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了( )A. 城邦制符合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B. 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C.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 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8、“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它依赖于小规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