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59350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福建省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2.有战国时期思想家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2、”。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王阳明3.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4.董仲舒主张:“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 B. 天意与人事没有联系C. 皇帝的权力来自人民 D. 儒家试图用天来约

3、束皇权5.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A. 是“独尊儒术”的结果 B. 表明经学已成为统治思想C. 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D. 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6.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藐视一切权威,王守仁讲求理于心,主张“心即理也”,这说明陆王心学A.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B. 否定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C.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D.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7.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

4、结论是A.孔子权威地位动摇 B.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C. 科举制没落 D. 反映宋代现实生活8.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 B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 D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9.一些本草书中曾记载服食“金丹”可以长生不老;服食黄连、芫花等可以成仙不死。李时珍严肃地批评说这是“方士谬言”大豆,古方称之能解百毒,但临床用之如何,并不十分清楚,李氏意欲通过自己的试验,判断其是否能解百毒。于是他先用大豆解毒,但“

5、每试之大不然”,说明大豆解毒功能不确切,后来加入甘草,结果“其验乃奇”。这说明李时珍A.专注于中药药物的研究 B.证实大豆能够解毒C.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说法 D.注重经验的积累10. 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杠杆原理的桔 槔得到了普遍应用。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类似于不倒翁的行酒令的工具,俗称“酒胡子”。明代利用声音反射原理建造了天坛“回音壁”。(如右图所示)这些现象反映了A.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主要应用于生产 B.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呈现多样性C. 明代科技更加注重总结 D.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1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

6、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 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思想12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材料表明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 B. 李大创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C. 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D. 李人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13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年英国

7、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A.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 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 D. 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141916年,陈独秀在新年报上写到:“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主要意图是A. 启发国民的现代政治意识 B. 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C. 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D. 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15某学者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

8、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翻译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后者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1912年到1940年,后者比前者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A. 社会科学逐渐衰落 B. 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学习西方C. 科技发展举步维艰 D. 没有找到适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1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9、C是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的 D脱离中国传统政治,全盘西化的产物17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段论述出自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论十大关系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18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

10、动的中心 B.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19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2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史实 结论 A “司南”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进入大航海

11、时代 B 京张铁路通车 标志着中国第一条铁路建成 C “南优2号”育种成功 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 物种起源发表 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21.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都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 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 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22.“古代世界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

12、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这段话旨在强调中国与希腊A哲学水平有高有低 B各自在孤立地发展C发展道路存在差异 D历史发展的相似性23.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构建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平等自由24.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

13、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5在14世纪,许多对古代罗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博学学者定居于意大利的富裕城市中,这些城市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竟相延纳,加以庇护,给他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及对作品的推许等。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B意大利反对基督教禁锢人性C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有上层支持 D意大利有着独特的文化环境26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黑死病”大瘟疫,当时整个英国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遇难,整个欧洲大的有2500万人死亡。人们开始公开讨论瘟疫的根源。曼彻斯特的大主教威廉姆斯埃丁顿给他的教士们写了一封信:“人类的纵欲是多么可怕如今它变本加厉,这理所当然地要激起神的愤怒。这场灾难就是神明对人类这众多罪恶的惩罚。”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罪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这可能会在民众中产生促进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A恐俱绝望,万念俱灰B质疑宗教,祟尚科学C推崇理性,反对教会D逃离欧洲,寻求出路27艺术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