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爱情如歌 第7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859131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爱情如歌 第7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爱情如歌 第7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爱情如歌 第7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爱情如歌 第7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致橡树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2、了解认识读鉴赏诗歌的方法。3、理解独立平等,同甘共苦的崭新的爱情观。2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在诗歌阅读方面有一定的储备量,在鉴赏方面也具备一定能力。但对意象所知有限,而这又是此诗解读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学生对朦胧诗并不了解,还要补充中国诗歌发展的简史、朦胧诗的有关知识,使学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初中学生中向往爱情但又似懂非懂,并未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应借助这个既阐发爱情理想,又可上升到人格理想的诗展开教育。并在鉴赏中,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品位。3重点难点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

2、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致橡树诗歌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一句中“情”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爱情。因为爱情,成为人们演绎的一幕幕或悲或喜的故事,也成为社会生活中一道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请问同学们你们理解的爱情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其实每个人对爱情的感悟、理解都不一样,人们都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今天,我们欣赏当代女诗人舒婷一首致橡树,希望欣赏后能得到一些启发。活动2【讲授】诗歌欣赏(一)整体把握、宏观欣赏1、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又离不开朗读,请同学们首先自由朗读诗歌。2、提问

3、:通过诵读,我们对诗歌的结构有何感悟?(二)第一诗节赏析1、请全体同学朗读第一诗节。2、诗歌赏析需讲究方法:寻找意象,根据意象体味诗人传递的情感。请找出第一诗节的意象,说说它们有何特点,分别代表哪种被否定的爱情?3、诗人在这里没有直接写出日光和春雨的特点,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鉴赏加以想象,仿照关于泉源、险峰的诗句,将“甚至日光,甚至春雨”改写成四句诗。也不止像日光,也不止像春雨,4、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它们被作者否定的本质在于附庸、没有独立和尊严,因为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三)赏析第二诗节1、我们已经知道,鉴赏要借助意象来品味情感,联系标题,在第二诗节中诗人用了哪两个意象来表现爱情观的?又代表着怎样的崭新的爱情?2、小结: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和女性,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诗人希望追求的爱情关系。而这种平等、独立、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就是伟大的爱情。活动3【作业】致橡树练习1、朗诵诗歌,并背诵全诗。2、如果将诗中的“爱”由男女之爱推而广之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诗还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应该是单独的个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独立的,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应该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请以此为主题,创作短诗致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