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5903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嘉峪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嘉峪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嘉峪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甘肃省嘉峪关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5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50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等分别填写在第卷密封线内和卷头规定的位置,然后在答题卡上涂写有关项目。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第卷所有选择题的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重新填涂。第

2、卷必须用蓝黑色钢笔或中性笔直接答在试卷上。3可查阅自带资料,按考试纪律独立作答;要合理分配时间,以免答不完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宗法制遭到破坏 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D分封制受到冲击2.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

3、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 的后者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 D议政王大臣会议3.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和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一书中说:“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社会力量发生变化,工业阶级向土地阶级要求分享政权,争取民主的斗争就此开始。”对于这次“争取民主的斗争”理解正确的是A主要指工人阶级向资本家要求政治权力 B实现了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权力的转移C各个阶级以暴力冲突的方式进行 D权利法案的颁布是其重要的成果4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签定后,谈判大臣耆英认为,“领事裁判权”这一条款可以“杜绝衅端,永远息争,好起见

4、,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材料突出反映了 A领事裁判权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B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 C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司法主权观念 D外交斗争促进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5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捕述的历史事件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6. 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曾说:“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

5、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提出的四月提纲C要求推翻罗曼洛夫王朝 D实行的土地法令7右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大总统誓词 新中国成立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8.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成协定,主要是基于 A中国“一边倒”的外

6、交战略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9.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10据吕氏春秋上农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A井田制的实行B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11清初两

7、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12.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3下面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

8、16%4.4%7.3%1942年58%78%49%A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B官僚资本的壮大C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D民营工业的发展14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改变反映了A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B突破了计划经济束缚C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15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壁土洋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16钱乘旦

9、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此处“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A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B缩小福利国家规模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加速发展“新经济”17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181987年,欧洲共同体十二个成员国签

10、署欧洲一体化法案,决定取消各国间的一切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实现统一的欧洲内部大市场。该法案的签署A开启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19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A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孔孟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孔孟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20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扬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扬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11、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21. 19 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A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C遏制自然欲求膨胀 D对理性社会的追求22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制造出世界第一辆汽油动力的汽车,第二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意大利无线电之父马可尼1897年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仅在通讯与交通上有突破B注重技术的发明与创造C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D科学与技术的

12、紧密结合23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A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B晚清“师夷长技”尝试与失败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24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A冲破了思想樊篱 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25“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 “它”是哪种文学流派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13、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共35分)26(15分)制度的变迁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那,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那。那下榕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主帝的政今,通过三公九抑,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