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2 李清照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858937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2 李清照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2 李清照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2 李清照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2 李清照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2 李清照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2 李清照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12 李清照词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李清照词二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83】A寻觅(m)憔悴(cu)抵挡(d) 堆积(du)B将息(jin) 摘除(zhi)梧桐(tn) 日暮(m)C骤雨(zhu) 熔化(rn)济楚(j) 窗帘(lin)D奇崛(ju) 意蕴(yn)凄凉(q) 风鬟(yun)CA项,“抵”应读d;B项,“将”应读jin;D项,“鬟”应读hun。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养休息B憔悴损 损:极,甚C次第岂无风雨 次第:情形,光景D簇带争济楚 济楚:整齐C次第:转眼。3下列句子,按风格

2、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8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 B/C/ D/B属于婉约派风格,属于豪放派风格。4下列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重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词人也是北人,避难南下,词人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

3、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词人的悲苦心情。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DD项,“象征手法”不对,更多的是直接抒情。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61612085】(1)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_,_”两句,抒发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淡淡愁思。(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3)李清照的永遇乐中对仗工整、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的句子是“_,_”。【答案】(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6在画

4、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导学号:61612086】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_写出浓浓春意,_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_,_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_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_【解析】解答时注意分析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两个“写出”可知为递进关系;根据“一般人”和“李清照”的对比,可知处为转折;根据“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可知为条件关系。【答案】不仅而且但是只有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而简练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导学号:61

5、612087】我国在晚清之际废科举、兴学堂,_。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有过类似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太学、国子监、书院,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中国近代大学是学习西方的结果,与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并无本质的联系与历史的继承。但是,_,而是中国教育传统通过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对话、抗争、融合,并由此形成了新式中国大学教育。大学的制度是学习西方的,_,从大学的精神理念到人才培养、学校制度等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教育的精神。_【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处,由前面“我国在晚清之际废科举、兴学堂”和后面“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6、”可知,此处应填与“中国近代大学得以出现”意思相近的内容。处,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由后文“而是中国教育传统通过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对话、抗争、融合,并由此形成了新式中国大学教育”可知,此处应填与“中国大学不是照搬照抄西方的大学”意思相近的内容。处与前面构成转折关系,由前面“大学的制度是学习西方的”和后面“从大学的精神理念到人才培养、学校制度等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教育的精神”可知,此处应填与“但大学的精神却与中国传统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意思相近的内容。【答案】中国近代大学得以形成和发展(得以出现)中国大学不是简单地移植西方大学(不是简单地复制西方大学的模式)(不是照搬照抄西方的大学)但大学的精神

7、却与中国传统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阅读提升层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四字,以议论开篇,准确地写出了词人处境的孤寂、心情的空虚以及无可排遣、无可寄托的精神状态。B“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一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笼罩,备感忧伤。C“乍暖”两句

8、,言气候寒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句,言晓风逼人之可伤;“雁过”两句,言雁声入耳之可伤。D“梧桐”两句是说,即使挨到黄昏,秋雨梧桐,也只有更添愁思。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AA项,“寻寻觅觅”不是议论,是描写,描写词人的行为和精神状态。(2)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_【答案】声声慢一词中选取了酒、黄花、秋风、黄昏,以及雁、梧桐、雨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能够烘托愁绪的典型意象。声声慢词中的意象组成这样一幅画面: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3)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9、_【答案】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等叠词,富于音韵美。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导学号:61612088】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大:一作“太”。(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中的“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

10、都是轻柔的。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人之水镜”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词人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D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CC项,“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表现了词人对桂花的喜爱。(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中的景物形象。可从色彩、形态、香气三个方面来考虑。【答案】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