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1 长春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858932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1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1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1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1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1 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1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1 长春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曹刿论战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文章内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经典文学作品的典型意义。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2学情分析 教学本文,首先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并要求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3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语。2.掌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

2、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陆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4.1.2学时重点 了解本文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4.1.3学时难点 理解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出处和背景,并且翻译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首

3、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活动2【讲授】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篇课文,同学们看大屏幕,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齐师伐我,公将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课文的前几句就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这个时候曹刿要求请见。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同学们结合翻译和自己的观点,谁来说一说?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有敌军来犯,曹刿去请见鲁庄公说明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浓浓的爱国情怀,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也侧面说明

4、曹刿能远谋。)3.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4.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大家来思考一下。因为这句话表明鲁庄公在作战前取信于民,民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彼竭我盈。对方士气正已丧失已枯竭,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是进攻的好时机。辙乱旗靡。对方逃走的时候车辙混乱,旗帜倒下。这个时候正是追敌的恰当时机。6.“彼竭我盈”具体指的是什么时候?齐人第三次击鼓进军后。鲁庄公第一

5、次击鼓之时。7.“辙乱” “旗靡”是怎么发现的?辙乱,是曹刿下车后仔细观察发现的。旗靡,是曹刿登轼瞭望发现的。8.本文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但题目为何为曹刿论战?全篇以曹刿的言行为主组织记事材料,主要写了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和曹刿的做法,而记事的中心又落在曹刿的“谋”字和“论”字上。9.归纳鲁军取胜的原因?谁来说一说有哪几点?(1)战前有很好的准备,在政治上取信于民,赢得人民支持。(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在齐军士气消失殆尽之时才发动进攻。(彼竭我盈,故克之。)(3)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才下令追击。10.乡人劝

6、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乡人劝阻,通过对比反衬出曹刿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他对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11.从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可以看出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军的条件是什么?曹刿对此是怎样认识的?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军事见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军来犯,鲁庄公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衣食分人不独专,对神诚实不虚夸,大小案件尽诚心。曹刿否定了前两个条件,认为“衣食分人”得到好处的不过是些近臣,这是小恩小惠,未能遍及众人,人民是不会跟你去作战的;对神诚实,也不过

7、是小信用,还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你的;而对第三个条件,曹刿加以肯定,认为这是做君主的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事,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凭这个条件抵御齐国的侵略。曹刿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说明了他充分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对当权者来说,战争能不能打,能不能胜,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否取信于民。曹刿的这种认识是难能可贵的,表明了他正确的战略思想。12.在第二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选择了有利于鲁军转入反击的阵地长勺,让敌军深入鲁境,好让鲁军以逸待劳。彼竭我盈,故克之。b.选择了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采用了“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8、靡,故逐之。c.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13.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俩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鲁庄公鲁莽无知,再一次表现了“肉食者鄙”。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而曹刿却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活动3【活动】第二课时 找同学分别饰演曹刿和鲁庄公,课文情景再现。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两者的人物特点。活动4【练习】第二课时 1.根据原文,分别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2.说一说你从曹刿身上学到了什么?活动5【测试】第二课时 1.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2.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登轼而望之,曰可矣。”?3.从战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斗思想是什么?活动6【作业】第二课时 1.背诵课文。2.鲁国的获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从曹刿的做法和孟子的“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来谈谈如何做好集体中的一员?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